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婁底漣鋼•鋼索橋

由 才哥解局 發表于 旅遊2022-01-04
簡介(漣鋼鋼索橋全景)漣鋼建廠初期,生產與生活的主要區域在河西地區,以黃泥塘商店為代表的商業區域,四周為家屬區,上世紀九十年代,為興建棒材廠及附屬設施,把河西生活區全部拆遷搬到河東,才形成現在河東為生活區、河西為生產區的格局

鋼索橋分為哪幾種

漣水河,一條經漣源市、婁星區,流入湘鄉的水府廟水庫。漣水河邊有一座鋼城——-漣鋼。

一條漣水河將漣鋼生產與生活區一分為二,漣水河東為漣鋼的生活區,河西為漣鋼的生產區。漣水河上一座鋼索橋,連結漣鋼生產與生活區,可謂“一橋飛架東西,漣水變通途”。

婁底漣鋼•鋼索橋

(漣鋼鋼索橋全景)

漣鋼建廠初期,生產與生活的主要區域在河西地區,以黃泥塘商店為代表的商業區域,四周為家屬區,上世紀九十年代,為興建棒材廠及附屬設施,把河西生活區全部拆遷搬到河東,才形成現在河東為生活區、河西為生產區的格局。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學校畢業(恢復高考第一屆學生)分配到漣鋼的,當時分在機修分廠工作,住在洪家洲集體宿舍,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鋼索橋,那時漣鋼賓館到洪家洲汽車站,只是一條坑坑窪窪的爛泥路,天晴塵土飛揚、下雨雨花四濺。

沿河邊從落著一排高低不平房,住著漣鋼的臨時家屬或商戶。九十年代中期,拓寬修築沿河公路,把河邊的臨時住房和商鋪全部拆除,才有現在寬暢的沿河大道。

站在月琴山上,俯看鋼索橋,它像一座天橋,橫跨漣水河,把漣鋼的生產區和生活區連結起來,這裡承載了幾十年漣鋼的腳印和腳步聲,它像一位老人,見證漣鋼的興盛變遷。它見證了河西生產區,鋼產量由年產鋼5萬噸、到50萬噸、到1993年的100萬噸、2018年達到876萬噸。

婁底漣鋼•鋼索橋

(漣鋼鋼索橋黃昏朦朧)

一條漣水河,將漣鋼生產生活區域一分為二,一座鋼索橋,將漣鋼生產生活區域合二為一。

站在鋼索橋上,東邊是鳥語花香,寬暢的公路,車水馬龍,一排排家屬住房,座在林蔭之中,廣場、公園、學校、賓館、超市、圖書館前呼後應,沿河寬暢公路車水馬龍,顯現一派繁榮的景象。

橋的西邊鍊鐵的高爐,鐵水飛濺,鍊鋼爐鋼花沸騰,軋機上飛舞著一條條鋼龍,電站的發電機發出的電照亮千家萬戶等等,生產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產量與質量就如那芝麻開花節節高。

站在鋼索橋上,一邊是鳥語花香的人間煙火,一邊是熱火朝天的生產繁忙,鋼索橋是聯絡兩岸最繁忙的勤務員。橋面平實的木板,中間隔著間隙的木板,兩邊的欄杆是交叉的鋼筋整個橋身沒有橋墩,僅靠很多根粗鋼絲繩有規則地吊著。白天它如詩如畫,水中倒影隨河水盪漾,給鋼城增添無限柔情;晚上它如夢如綢,替鋼城披上神秘面紗。

婁底漣鋼•鋼索橋

我原來就住在鋼索橋附近,我經常站在自家的涼臺上,正對著鋼索橋,清晨天剛矇矇亮,蒙朧的鋼索橋,就落在眼前。每天上下班的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腳步聲音匯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曲。

過去,漣鋼沒有像樣的公園廣場,也沒在現在的繁華,空閒時光,人們總喜歡到橋上走一走、看一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有一二對戀愛的男女不願意離去,相擁著在欄杆邊細聲低語,優於一道風景線。

前幾年,對鋼索橋進行大修後封存,作為漣鋼的古蹟儲存,留給漣鋼的後人觀賞。

(文中圖片為自己拍的)

作者簡介:

張偉華,男、現年61歲,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原籍安仁縣金紫仙鎮人。1980年底由學校畢業分配到漣源鋼鐵集團工作,曾在漣鋼機修分廠、企業管理處等單位從事過工會、教育、宣傳、共青團、企業綜合管理等工作,在多個崗位擔任過科級領導。在工作期間在《漣鋼科技與管理》、湖南省職教研究會主辦的《職教研究》、婁底地區勞動局主編的《職業技術培訓》等期刊上發表了近20篇學術論文。去年以來在《安仁線上》、《今日頭條——-婁底人》、《寶慶聲音—文學》等發表多篇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