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北大老師,帶妻子住進山裡,花光350萬元,生兒子後,結局離奇

由 刻苦的芮芮 發表于 旅遊2022-01-03
簡介唐師曾說,自己是唯一一個,在王青松隱居山林期間,能隨便出入大山的人

未名湖畔在什麼地方

有一個北大教授,帶著妻子,隱居山林21年,花光了350萬元。

他就是:王青松。

中國第一代戰地記者唐師曾先生,在回憶“北大往事”的時候,寫過這麼一段文字:

“幾年後,我分到中國政法大學教書,學校請來一位門徒四百萬的石松大師傳授氣功,大師一口氣下去,政法大學從學生到校長上千人滿地亂爬。我聞訊忙背上相機趕去拍照,不料大師竟是王青松。

他站在臺上高聲斷喝:‘眾徒兒散開,來人是我同學。’還是那口信陽鄉音。言罷把我拉上臺握手擁抱,讓人們萬分羨慕,感動得我真想也趴在地上。”

北大時期的王青松

唐師曾是一位涉獵甚廣,受人尊重的“大咖”級別人物,許多人親切地稱呼他“唐老鴨”。

他口中門徒四百萬的同學王青松,如今身上最醒目的標籤是“北大隱居教授”。

他們倆是北大國際政治系79級同學,睡在一個宿舍上下鋪的兄弟。

唐師曾說,自己是唯一一個,在王青松隱居山林期間,能隨便出入大山的人。

也是唯一一個,王青松會克服交通不便的難題,願意為他上門送菜的人。

後來,許多媒體在報道王青松的訊息時,所借鑑的資料和照片,大部分源唐師曾。

由此可見,二人之間的關係可謂親密。

唐師曾

當初發生了什麼,竟至於王青松放棄大好前程,攜妻隱居山林?

後來又發生了什麼,唐師曾要為王青松重返社會鋪路?

現在,王青松一家人過得怎麼樣?

一段段前塵往事,在逝去的青春和不復返的歲月裡奔湧而出。

北大老師,帶妻子住進山裡,花光350萬元,生兒子後,結局離奇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的王青松,證明了這句話並不是百分之百準確。

1957年8月,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陽新安縣的農村。

土地貧瘠,家徒四壁,農家娃子,從家裡大炕到田間地頭,處處離不開一個“土”字。

務農、上學、練武術,這是他從小到大的世界。

務農是祖傳;上學成績優秀,家裡對他抱有期待;練武術是父親為了讓他強身健體。

沒有出現神童的徵兆,也沒有風水先生預言他。

北大時期的王青松

所以,當他在高二時被河南信陽機要局相中,可謂是“一鳴驚人”。

這得益於他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雖然他一直對外宣稱,只是自己善於總結,掌握了學習方法而已。

但是,他還是被當地人傳得神乎其神,在一眾和羨慕的目光裡,化龍騰空。

你以為這是他人生的巔峰?

不,這只是正餐之前的開胃小菜而已。

在機要局背沒有標點的文言文,一遍即過;幾百個電話號碼,一天對號入座……

這樣的記憶力,讓他在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

誰還管他有沒有總結什麼訣竅,中間費了什麼功夫,大家只看結果,只要結果牛,他就是牛人。

牛人王青松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上世紀70年代末,國家恢復高考的訊息傳來,他內心燃起新的希望。

憑藉過目不忘的本領,他以洛陽市文科狀元的成績,考上北大79級本科國際政治系,那一年,王青松22歲。

剛上大學,老成持重、覺悟高的王青松成為班裡的團委S記。

跟唐師曾分到一個宿舍,是系裡為了“安定團結”,專門安排。

宿舍裡那幫不服管教的毛頭小子,需要這麼一個各方面優秀的人指引方向。

上過幾年班,地委機要幹部,根正苗紅,自然讓毛頭小子們心懷敬畏。

但敬畏的背後,肯定不是心甘情願。

王青松愛學習,常常晚歸,回來磨磨蹭蹭,洗漱上床,影響到別人的正常睡眠。

王青松大學時期的同學

於是,這幫人精背地裡鼓搗出不少玩法,專門整蠱王青松。

在門框上放皮鞋、笤帚、裝上水的盆,鑽裡等王青松進門看笑話;把宿舍12個人的方凳全部倒放,矗立48條板凳腿,黑燈瞎火等王青松摔跤……

他們越玩越過分,竟然藉著“民主選舉”的機會,把王青松的“團委書記”選舉沒了。

事後回想,這幫當時的毛頭小子們都認為玩得有些過火。

知道大家故意整他,但王青松沒有針鋒相對,而是一邊跟這幫人精維持表面和諧,一邊繼續刻苦攻讀。

能下定決心丟掉鐵飯碗的人,可不在乎這一畝三分地裡的輸贏,他有更宏大的理想。

北大老師,帶妻子住進山裡,花光350萬元,生兒子後,結局離奇

1983年,王青松本科畢業,同時考上北大法律系研究生。

碩士畢業後,王青松如願留校任教,成為北大老師。

在北大讀研期間,他等來了人生巔峰。

國民學氣功熱潮

80年代中期,全民興起學習氣功熱潮,各類氣功大師受到追捧。

從小學習武術的王青松也沉迷於此,不過作為高階知識分子,他比普通人段位更高。

他將自己學過的武術跟中醫理論和古代氣功結合,研發出“獨門養生”。

他的履歷為他加分不少,他成了萬眾信服的“氣功大師”。

那時候的氣功大師出場,場面絕對不亞於現在的娛樂明星。

這才出現了唐師曾記憶中,“石松”大師在政法大學授功時的恢宏場面。

那時候,追隨他練氣功的人也多是知識分子,這讓他在這一行聲名鵲起,慕名而來的文化人越來越多。

在北大開設“養生課”,每人收費10,根據人數算,王青松到手幾百萬元。

金錢、名譽雙雙而來,愛情也不甘落後。

有一次,他在臺上唾沫橫飛、神乎其神地演示氣功時,看到了人群中一個漂亮的姑娘。

姑娘正瞪大愛慕的雙眼,盯著這個其貌不揚,但西裝革履,倍兒精神的北大才子。

姑娘叫張梅,比王青松小12歲,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

兩人互生愛慕,由此漸漸吸引,1989年,二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張梅、王青松

同年,張梅考取了北大研究生。

畢業之後,因為王青松的關係,張梅順利成為北大英語系老師。

王青松也因為各項表現優秀,被評為副教授。

郎才女貌,鐵飯碗,不缺錢,全民嚮往的北京,高階知識分子薈萃的北大,這還不是普通人心中的天堂?

王青松總算到達心中的遠方,應該踏踏實實做他的王教授了。

但,80年代末90年代初,氣功養生潮的褪去,卻讓王青松的人生猝不及防地急轉直下。

大把大把的外塊沒了,眾星捧月的場面沒了,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也沒了。

他一時適應不了這種落差,內心惶惶,焦慮不安。

思來想去,能讓自己“鶴立雞群”的唯一方法也只有學習。

對,考博士,只要考中了,自己還是與眾不同的王青松,別人還得高看自己。

第一年,他報考北大哲學系博士生,單科和總分成績都是第一名,未被錄取。

第二年,他報考北大法學系博士生,同樣單科和總分成績都是第一名,仍未被錄取。

要說第一次打擊之後他不肯放棄,第二次後,他就只能感到絕望了。

一次是意外,兩次就不是巧合了,這裡邊肯定有原因。

但他能怎麼辦?

一個農民之子,從黃土地一路耕耘,走到如今的高度,已使出洪荒之力。

但看看現實,並不是他使出洪荒之力就能得到想要的。

他想要,沒人願意給,他只能死心,縮回伸出的手。

他還在為人師表,但卻開始醞釀“出逃”,這裡容不下他,自有容他之地。

北大老師,帶妻子住進山裡,花光350萬元,生兒子後,結局離奇

目睹王青松的糾結和痛苦,張梅感同身受。

這個自己崇拜的男人,面對人生的不公,沒有任何還擊之力,而自己,又能幫他什麼呢?

一天下課後,他們不約而同地向未名湖畔走去。

他們在同一個地方佇立,抬頭看向夕陽灑落的餘暉。

想象中的美景,被兩束升騰在半空的濃煙遮擋。

二人相對無語,心裡壓上了沉甸甸的石頭,他們開始尋找心中的清淨之地。

中為王青松

1989~1991年,他們開始在香山方向租房居住。

1992~1993年,他們去了張梅的老家,北京和河北交界處的一座大山。

那裡離北京不遠,少了喧囂,適合度假療心。

他們承包了土地,準備閒暇之際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生活。

當時的山林離村莊近,總有人對他們指指點點,把他們當成神經病。

為了遠離世俗之人,他們又把居住的地方往大山深處遷移。

1994~1997年,他們在北京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地方,承包荒山2500畝,租期50年,租金不到20萬元。

但每天單程5個小時的上班時間,撲滅了他們的激情。

瓜果蔬菜沒時間種,雞鴨沒時間養,反而每天急吼吼地只剩下趕時間。

圖什麼?清靜沒享受到,只體驗到疲憊和煩躁。

身為人師,追求生活自由,又難免有違師道。

時逢北大要求教師掌握電腦操作,開始電腦授課。

此時,非常厭惡現代機械化產品的張梅氣不打一處來。

評了幾年講師評不上,糟心事也挺多,遂萌生退意。

在王青松支援下,1998年,張梅果斷辭職。

2000年,王青松漸漸脫離北大。

山裡自給自足的生活

雙方家人極力反對,好不容易跳出農門,竟然又走回頭路,這不是自毀前程,讓人看笑話嗎?

但二人根本不在乎這些,一門心思只想尋找他們的“世外桃源”。

他們開墾荒地,專門種植農作物、蔬菜,果樹,還養上家禽家畜,開始了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

山裡不置辦任何現代化的東西,包括電視、電話、網路,只留下一臺收音機,接收外界訊息。

洗衣服用皂莢、草木灰;刷牙不用牙膏,用鹽水;吃飯的筷子,是他們種植的高粱稈。

剛開始照明用蠟燭,後來買了太陽能燈。

請當地農民挖了一座小型水庫,造了一個水潭。

留戀河南老家的樣子,專門從老家請來工匠,在山頂建了一座石屋。

他們不允許外人進山,怕帶來外界汙染,必須的生活用品都是王青松用扁擔挑進大山。

他們不允許僱工在山上過夜,離開前,必須帶走自己的東西。

就連張梅的父母想進山看看他們,張梅都把他們攔在離上山15米遠的地方。

二人的“怪癖”讓張梅的家人都覺得不可理喻,每當親戚朋友問起,就沒好氣地回答,他們出國了。

十幾年間,張梅出過兩回山,一次是辦理身份證,一次是掛失存摺。

王青松一年去一次縣城,去一次北京。

王青松、張梅

空閒的時候,夫妻倆看書賞月嘮家常,沒有外界的紛紛擾擾,他們過得安靜肆意。

那時候,他們手裡還有錢,王青松教授氣功時掙的幾百萬是他們追求理想生活的底氣。

他們有資本折騰,也有資本對不利自己的事情說不。

在自以為完全由自己掌控的王國裡,他們離世人的煙火生活越來越遠。

北大老師,帶妻子住進山裡,花光350萬元,生兒子後,結局離奇

突然有一天,張梅懷孕了,他們的自由王國迎來新的曙光。

孕期的張梅沒做過任何產檢,就連2003年生產時,都沒有去醫院,而是王青松親自接生。

一家三口,天為被,地為席,享受了幾年難得清靜的好日子。

如果他們有源源不斷的金錢來源,這樣的日子也許會一直持續下去。

如果不用考慮孩子長大後的教育問題,他們也可以繼續蟄伏在夢想樂園。

問題是,手裡的錢越花越少。

王青松和兒子

從1989~2010年底,22年的時間,花光了350萬的積蓄。

張梅講GRE、T的報酬,編寫教材收入;王青松當初講課的積蓄;河南老家的賣房款;朋友和學生的資助,全投進了他們的“理想生活”。

每年農忙時要僱二、三十名勞工播種收割,閒暇時也需要十幾個,每年支出30萬;修房子修路修水庫要請工人;跟山下的村民關係緊張,下山明裡暗裡交過路費;不用化肥、農藥、機械,投入多收穫少……

一切追求純天然、原生態,花錢的地方太多,進錢的路子太窄。

他們嘗試過出售自己種植的農作物和蔬菜,打著“無公害”的口號高價售賣,並沒有掀起水花。

缺錢的事實就這麼擺在眼前。

恍然間,兒子也長大了。

他從沒有出過大山,穿的都是張梅媽媽送過來的舊衣服,每天在山裡瘋玩,3歲開始放羊,7歲開始學習。

每天上午3節課,語文、數學、英語,大量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

除了學習,兒子成了一百多隻羊的總司令,他給每隻羊都起了名字,每天以指揮羊群為樂趣。

當農忙季節,兒子看見人群的時候,那種興奮、渴望的眼神,觸動了夫妻倆內心最敏感的神經。

有一次,一位記者突然到訪,拿在手裡的照相機被兒子摸來摸去,捨不得放手。

對相機充滿好奇的兒子

他本是高階知識分子的孩子,應該在未名湖畔聽著朗朗書聲長大。

如今,卻因為父母追尋自己的理想,成為大山的兒子。

他們可以追求世俗的寧靜,但孩子還小,他沒理由在懵懂無知的情況下,成為他們追求理想的犧牲品。

“孩子應該像一朵花一樣綻放,而不是拿愛去捆綁。”張梅說。

他們決定,為了孩子出山,讓他去山外接受教育。

王青松

於是,2011年3月19日,唐師曾接到那個河南信陽口音的電話。

“我是王青松”,一句話,解開老同學多年的猜想。

他不是出國、出家和自殺,他只是“遁入山林,與世隔絕”而已。

唐師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王青松的文章,迅速引起媒體連鎖反應,北大附小也決定接收孩子上學。

但此時,一篇某媒體的報道讓這個好訊息化為幻影。

據說,因為王青松私自接受媒體採訪,披露了一些敏感的過往細節,此次“入世”之念無奈夭折。

北大老師,帶妻子住進山裡,花光350萬元,生兒子後,結局離奇

2011年,面見唐師曾的王青松這樣形容自己:

“八億農民中的普通一員,蓬頭垢面,普通爛衫,兩手老繭。一沒錢,二沒權,三沒職稱。就一項:一家三口,和諧、善良、身體健康。”

王青松

他已經“出世”太久,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必須捂緊口罩,即使這樣,他還聞得見汙濁空氣的刺鼻味道。

回到家裡,他三、四天都被這種味道圍繞,久久恢復不到“神清氣爽”的正常樣子。

看到別人送給唐師曾的藥物,他聞來聞去,認為對治病不利。

唐師曾的母親收拾出許多舊衣物和鞋子,讓王青松帶回山上。

張梅用皂莢一一清洗過,要晾曬三、五天才敢使用。

她說:“不經過這樣晾曬,上邊的汙染物根本散不掉。”

即使唐師曾跟他關係密切,到了臨上山的地方,也不得不放下車子,跟著王青松步行上山。

他們不允許任何人開車上山,怕空氣中混入汽車尾氣。

王青松揹著大砍刀,一路帶著老同學步行回家。

回到山上,他們跟孩子一起去放羊,一起看桃花,一起吃山裡飯菜,一起體驗現代生活環境下,比山民還要山民的生活。

在北大的時候,王青松想自編自導一部小型紀錄片,名字叫《未名湖的冬夏春秋》,以獻給北大的百年華誕。

王青松三口之家

但他做了逃兵,美好的願望隨風而逝。

再見唐師曾,他說自己想寫一本書,名字叫《新桃花源》或者《原生態》。

他想把他的探索過程寫出來,還想借唐師曾的盛名幫自己宣傳一下。

10年過去了,不知道他的書寫到了什麼程度。

張梅告訴一位老師:“這環境其實誰都能待下來,主要是看自己的心境能不能真的擱在這兒。”

從他們30多年的堅持看,他們真的願意把自己的人生擱在那兒。

可是做農民,真的需要做到如此程度的“與世隔絕”嗎?

王青松

許多人看過他們的報道,難免心生疑問。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洗個臉梳個頭這麼難嗎?難道農民就是蓬頭垢面的形象嗎?

是啊,我們提倡做新農民,建新農村,提倡與時代發展同步,但王青松夫妻卻用一生的時間與之背道而行。

他們放棄一切現代化的東西,追尋內心的世外桃源,到底值得嗎?

北大老師,帶妻子住進山裡,花光350萬元,生兒子後,結局離奇

因為當年幫助王青松重入社會,有人連帶對唐師曾都不感冒。

他們用譏諷的語氣說:

“最近幾年,唐師曾頻頻吹捧一個自稱氣功大師的神棍王青松,很讓人討厭。”

氣功大師是王青松曾經的驕傲,卻也成為他人生的汙點。

但,不管是氣功大師,北大教授,還是農民,都是王青松為自己人生努力的見證。

況且他重新入世的意願,僅是出於一名父親對兒子的愛。

張梅和兒子

努力和愛, 雖每個人的追求方式和表達方式都不相同,但都無可厚非。

唐師曾愛憎分明,特立獨行,選擇幫助王青松,也是感念真實的同學情誼。

2011年,一個成為富豪的同學在唐師曾的部落格上,看到了王青松蓬頭垢面、滿臉滄桑的照片,忍不住大哭。

他想方設法聯絡上王青松,言語激動地喊:

“你怎麼成這樣了?你用多少錢,我給,我不能讓你們一家人這麼受苦。”

但王青松告訴記者:

“他不知道我的內心有多富有。”

這句話,除了王青松自己,沒人能判斷出真假。

也沒人猜得出,這幾十年,王青松到底是追求內心、精神昇華,還是固守自尊、不敢後退。

談這些,已經沒有意義。

難得的是,張梅一直不離不棄地與王青松一起守著這片“世外桃源”。

比王青松小12歲,膚白貌美的才女,別提當年有多少同學羨慕王青松了。

但他們,卻共同選擇了一條與世俗觀念完全相反的路。

王青松

“按中國古人的標準,此乃清士,寄情山水之間。但跟魏晉名士談玄誤國一樣,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偏執於個人追求,不去承擔社會責任,此風不可長。”

“我不相信他們完全是因為清高,只是看破世事,無力反抗,又不願意同流合汙,故而避世。”

“每個人的天性和心志不同,選擇必然不同。我們沒有資格評判別人的選擇,只能多體察,多理解。”

……

至於紛紛擾擾的流言蜚語、猜忌評論,他們早已置若罔聞。

從1989年萌生出世之念,到2011年為子重起入世之念,過去了22年;

從2011年入世受阻,到2021年音訊寥寥,過去了10年。

32年,半生之旅,一生成型。

算起來,他們的兒子王小宇應該是一名高中生了,那個無憂無慮,看不懂世界的孩子也要“入世”了。

曾經像風一樣在山坡上瘋跑,曾經對山外充滿嚮往,他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

小時候的王小宇

王青松說過:“他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那就祝願,孩子能得到內心真正的自由吧。

2500畝的山地,50年承包期限,時間已過去一半。

也祝願王青松、張梅夫妻在自己的桃花源裡收穫真正的快樂。

不負此生,他們在努力,每個人都在努力……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1,唐師曾:北大往事

2,世界華人週刊:《北大學霸王青松攜妻隱居山林,花光350萬積蓄,結局令人唏噓》

3,李砍柴:《北大學霸攜美嬌妻隱居深山27年,花光350萬鉅款,背後故事太離奇》

4,部分網友評論

推薦文章

  • 哪種品牌的冰箱質量好?最好的冰箱品牌排行榜

    容聲465升十字對開門一級能效風冷無霜變頻除菌淨味超薄大容量冰箱以舊換新BCD-465WD18FP¥3649領券減50京東購買3、TCL 316升V7法式養鮮冰箱TCL這款冰箱的外觀採用古樸淡雅的晶巖灰外觀設計,時尚百搭的輕奢設計可以輕鬆融...

  • 月經量越來越少,是老了嗎?

    排除懷孕、精神及藥源性原因有些女生在孕早期會出現點滴出血,一般量不大2~3天就會消失,如果排除了懷孕依然月經減少,建議大家再排除下藥源性以及精神方面的原因...

  • 想找好工作?這幾個高薪行業別錯過

    當然,想要在金融行業賺錢,也是有一些門檻的,底層人用體力賺錢,聰明人靠腦子掙錢,最上層的人靠錢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