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六祖南禪祖庭國恩寺:嶺南第一聖域

由 智慧老禪 發表于 旅遊2022-01-01
簡介《龍山國恩寺志》雲:“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惠能大師在南華寺命門徒回新州龍山將他的故居建‘報恩寺’,迄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宗敕賜改寺額為‘國恩寺’”

國恩寺在哪裡

六祖南禪祖庭國恩寺:嶺南第一聖域

國恩寺第一地山門

國恩寺位於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六祖鎮龍山,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合稱為六祖南宗禪的三大祖庭,被譽為“嶺南第一聖域”和“中國禪文化的發祥地”。

一、國恩寺何時始建?

國恩寺何時始建?主要有兩大意見:一是認為國恩寺始建於唐高宗弘道元年(683)。《龍山國恩寺志》雲:“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惠能大師在南華寺命門徒回新州龍山將他的故居建‘報恩寺’,迄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宗敕賜改寺額為‘國恩寺’”。《六祖與國恩寺》也說:“ 國恩寺始建於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

另一種意見:龍山國恩寺是唐中宗神龍年間賜建。而從文獻的記載來看,賜建的具體年份則有幾種說法:

一是神龍元年(705)賜建。宗寶本《壇經》雲:“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 :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淨名,託疾毗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

二是神龍二年(706)賜建。乾隆《新興縣誌》載:“龍山國恩寺在縣城南二十五里仁豐都,唐中宗神龍二年敕於六祖盧能舊宅建寺,賜額曰國恩。”

三是神龍三年(707)賜建。《曹溪大師傳》謂:“神龍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敕下韶州百姓,可修大師中興佛殿,及大師經坊,賜額為法泉寺,大師生緣新州故宅為國恩寺。”《景德傳燈錄》雲:“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重加崇飾,賜額為法泉寺。師新州舊為國恩寺。”《五燈會元》所記同。

對於上述幾種說法,有人對國恩寺的建立時間作過考證,認為:“國恩寺建寺時間,有四種說法,一說為高宗弘道元年(683),此說是近年之說,不知所據為何種資料。二說神龍元年,《六祖壇經》、《祖堂集》、《宋高僧傳》均持此說。三為《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曹溪大師別傳》所持之神龍三年之說。四說神龍二年,唯有《新興縣誌》持此說,很可能是修志者取折中之說。但無論是元年還是三年,均與弘道元年之說相差甚遠。從史料學的角度來說,應以神龍元年之說較為準確。”

筆者以為,弘道元年未見有文獻支援;神龍年間說,雖有一、二、三年之歧異,但之間相差不大,如要具體到某年,則神龍元年為宜。

二、國恩寺是六祖慧能的故居和盧墓之所。

乾隆本《新興縣誌》雲:“六祖故居,在仁豐都下盧村,離城二十五里,去龍山國恩寺前一里。唐索盧縣地,為六祖生身之所。師祖父初來居此。”但該志又把龍山稱為六祖故居:“龍山,在縣南豐都三十里,高二百餘仞,週五十餘里,形勢蜿蜒,如龍之盤山麓。唐中宗敕建國恩寺即龍山寺,為六祖故居”。

關於盧墓問題。慧能父親去世時是葬在夏盧村宅旁的,《六祖大師緣起外紀》曰:“三歲父喪,葬於宅畔。”今龍山國恩寺旁的六祖父母合葬墓應是慧能母子遷居龍山後的事,這裡還有不少不易理清的內容,如慧能父親之墳為什麼、什麼時候遷往龍山?慧能母親何時去世、誰把她與夫君合葬在一起?然而,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在慧能成祖前,其先人的墓地應無指定某地,只要認為風水好哪裡都可以,而把某處作為一個家族的墓地,那就別有意義了:或是其家族顯赫,或是朝廷賜許。龍山作為盧墓之地應屬後者,故而地方誌乘多有記錄。乾隆《肇慶府志》之“盧氏墓”曰:“在龍山,六祖盧惠能之祖父母及父母,唐神龍間賜額。”乾隆《新興縣誌》卷十七“壇祠”謂:“盧氏墓在龍山,六祖盧惠能之祖父母及父母。唐神龍間賜額”。自此,人們就視龍山為盧墓之地。

國恩寺作為其故居和盧墓之所,則是光孝寺、南華寺這兩座南禪祖庭莫與比擬的。

三、國恩寺是六祖慧能圓寂之所。

唐先天二年(713)八月初三日,在國恩寺圓寂,世壽七十六歲。關於六祖圓寂的時間和地點,各種版本《壇經》、傳記、燈史、方誌、文獻等記載均無異議。各版本《壇經》均有載,敦煌本說:“六祖後至八月三日,食後,大師言:汝等著位坐,吾今共汝等到別。……夜至三更,奄然遷化,大師春秋七十有六”。惠昕本:“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夜三更時,於新州國恩寺圓寂”。曹溪原本:“大師開元元年癸丑歲八月初三日,於國恩寺齋罷,謂諸徒曰:汝等各依位坐,吾與汝別。……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其他禪宗文獻所記若基本相同。

四、國恩寺是六祖慧能弘法之所。

六祖慧能712年離寶林寺回新州龍山國恩寺,至713年八月初三入圓寂,在這約一年的時間裡,他曾兩次與弟子說法:

一次是先天二年(713)七月八日,為弟子們講了《真假動靜偈》,囑弟子們誦頌此偈,依此修行。隨後,又誦一祖達摩至五祖弘忍的《傳衣付法頌》來說明“衣不合傳”,並親作兩頌以“取達摩和尚頌意,汝迷人依此頌修行,心當見性”。

另一次是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入滅前與弟子們的對話和交代,內容有二:一是講述禪宗歷代祖師排序;二是與弟子共誦《自性見真佛解脫頌》。

六祖慧能在國恩寺的說法不僅是《壇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六祖南禪理論體系中的重要部分。

五、國恩寺是輯錄、刊刻《壇經》之所。

六祖慧能一生的說法之處主要有大梵寺、光孝寺、南華寺和國恩寺等,弟子們記錄他的言行整理成《壇經》。“《壇經》分為大梵寺說法、弟子的問答機緣和晚年末後說法等部分”。“如果說(《壇經》)起首部分是在韶州大梵寺授無相戒的開法記錄,則中間部分是慧能與弟子的日常說法記錄,殿後部分是先天二年(712)在新州的說法記錄”。相對應的,《壇經》的輯錄也就主要是在大梵寺、南華寺和國恩寺進行。一定意義上說,《壇經》是在國恩寺最後輯錄完成的。

國恩寺不僅是輯錄《壇經》之所,在千餘載的歷史中,還較早刊刻《壇經》,流通廣弘。歷史記載,國恩寺原藏有《壇經》刻板,刊本流佈千載,且此刻本比之南華寺和法性寺的刻本,更為確當,後因兵火毀而無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