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由 風歌視覺 發表于 旅遊2021-12-26
簡介崖城騎樓街的分佈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崖州古城門的東門街區,稱東關騎樓街,也就是現在被人熟悉的崖城騎樓老街

三亞崖州區熱鬧嗎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這是三亞崖州老街——民國騎樓建築群,為崖縣(三亞)最早的老商號。騎樓,作為集商貿、居住為一體的建築,具有獨特的中外歷史文化背景,是20世紀30年代盛極一時的南方樓房建築風格,樓間面闊3。5——4米,進深15——25米,通高13——15米。陳文武攝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三亞崖城騎樓老街建築群,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為研究中國南方騎樓建築的延伸及民國時期瓊南地區商業貿易的經濟地位,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學術價值。這些清一色南洋騎樓風格的老式建築,均是兩層或三層磚瓦結構的樓房,正面一樓都有一個寬敞的騎樓走廊,群落特色鮮明。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海南騎樓街的由來,跟港口開放通商史大有聯絡。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佈廢除海禁,開海貿易。瓊州從此海運四通八達;至咸豐八年清政府與英法政府分別簽訂《天津條約》,瓊州即被闢為通商口岸,稱瓊州口。到上個世紀初,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打出一片天地後,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著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安老終生。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那時,幾座或十餘座騎樓參差錯落毗連一起,店屋前連廊連柱的長廊連線起整個街區,即可為往來的行人撐起一片遮擋烈日暴雨的天地,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又可成為商家謀業招徠顧客的開放交流場所。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崖城騎樓街的分佈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崖州古城門的東門街區,稱東關騎樓街,也就是現在被人熟悉的崖城騎樓老街;另一個是在崖城保港地區,當地人稱臨高鋪子街的地方。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東關騎樓街區建於民國初年,現今街道長220米,寬7。5米,東西走向。街道建築為中國南方騎樓,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為商住綜合樓房,下為商鋪,上為居室,間有一些公共建築。東關騎樓街是古城十字核心視通走廊的外延,也是連線城東區的節點。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民國初年,一批到福閩、粵桂等地經商的崖城人,衣錦榮歸或落葉歸根,回到崖城後紛紛效仿南洋建築風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騎樓式的建築,用於商用和居住。這種建築特色非常適合海南陽光強烈、風雨即來的天氣,涼爽舒適的騎樓,利於人們遮陽擋雨。由於毗鄰港口,這些家家戶戶所建騎樓連線形成的街道,有著可供行走的地板,有著擋避風雨驕陽的頂蓋,成為“店鋪的公共走廊”。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路通財通,隨著商業鋪面的建設,當時崖城的商貿業也急速發展起來,以綜合商鋪騎樓街為發端,也帶動了周邊專業商鋪的形成發展,在長長的東關騎樓街上,以製售鐵製農工具為主的“打鐵街”和售賣燃油的“臭油街”慢慢發展起來,構成了一大片繁華的騎樓街區。“一鋪養三代”,至今這些騎樓建築仍然發揮著商業功能,如今的老街居民仍充分利用臨街的每個空間開店納財,在狹小的空間裡,亦住亦商。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以前,這老街的路都是泥土路,兩邊的房子都是騎樓,很氣派。老街兩旁有打鐵的、賣布匹的、賣糖鹽的、賣南藥的、做建材生意的,總之,賣什麼的都有。那時候,老街沒有電,但一到晚上,這條街很熱鬧,老人們都聚在一起談天說地。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海南三亞騎樓老街 前生今世鮮為人知 遊人少

崖城騎樓街,百年陪伴著用心經營平凡生活的崖城人,以及每一個造訪客人,默默地帶給人舒適、自如與方便。老街、騎樓,在滄桑歲月中愈老愈有味道,在現代化的城市格局中越來越顯得彌足珍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