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由 文藏玉器 發表于 旅遊2021-12-09
簡介文溯閣文溯閣,位於瀋陽故宮西路,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次年竣工,成為瀋陽故宮內唯一一座仿江南風格的古典建築文溯閣屬於盛京皇宮內的晚期建築,始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它與其它六閣的建築格局基本相同,均是仿照寧波範氏藏書樓“天

文溯閣坐落在哪裡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四庫全書》卷內格式,各卷首頁上鈐蓋

文溯閣坐落於盛京皇宮(今瀋陽故宮)的西路,閣中所藏《四庫全書》是盛京皇宮內最為著名的藏品之一。《四庫全書》從入藏盛京文溯閣以來,經歷二百餘年的風雨滄桑,雖然被完整地儲存到今天,但它卻未能保留在瀋陽故宮之內。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瀋陽故宮文溯閣內目前的陳列現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高宗皇帝弘曆出於加強文化統治和炫耀“盛世功德”的需要,下詔徵求天下藏書,並於翌年正式設館,以全國各地採集、進獻、內府原藏、《永樂大典》、敕撰等來源之書籍,統一體例編纂《四庫全書》。此後乾隆皇帝又傳旨,命在書成之後即抄錄成7份,分貯於先後動工建造的七閣書庫內,在此前提下,盛京皇宮的文溯閣乃得以興建。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文溯閣

文溯閣,位於瀋陽故宮西路,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次年竣工,成為瀋陽故宮內唯一一座仿江南風格的古典建築

文溯閣屬於盛京皇宮內的晚期建築,始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它與其它六閣的建築格局基本相同,均是仿照寧波範氏藏書樓“天一閣”之制而建。該閣位於盛京皇宮西路,外觀為二層硬山式,頂鋪黑色琉璃瓦,外側鑲綠色琉璃瓦,面闊五間,加西側樓梯間為六間,進深三間。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 現藏臺北故宮博

閣外前後均為出簷廊式,額枋有“河馬負圖”、“翰墨冊卷”等蘇式彩畫圖案,畫面上的藍、綠色調與內外廊柱的綠色相配,給人以清爽文雅之感。前簷兩側山牆各有卷門,其上懸砌綠琉璃垂花門罩,門下各有四級踏跺。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文津閣

承德避暑山莊之文津閣,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北四閣中建造最早的書閣

與文溯閣外面二層建築不同的是,閣內部改變為三層式建築,在閣內上下兩層中間的東、北、西三面,加有一層迴廊式的平臺,俗稱“仙樓”,其北面約佔二米多寬,東西兩側各佔一間之地,使閣內形成二層高的敞廳。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藏書架

文溯閣原存的《四庫全書》及《古今圖書整合》藏書架

另外,在閣內下層靠北,又以隔扇分出近二米寬的過道,形成高低錯落前後掩映的多變佈局。文溯閣與其他六閣在內外建築設計上,體現出江南建築的精巧別緻與科學實用,在這些通風良好、結構合理的古建築之內,乾隆皇帝傾注極大心血的《四庫全書》也得到很好的保藏。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文瀾閣

文瀾閣,位於杭州聖因寺內,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次年竣工。是目前“南三閣”中唯一儲存完好的藏書樓

文溯閣之名按照乾隆皇帝的本意,乃是合乎周詩“溯澗求本之義”,是其“不忘祖宗創業之艱,示子孫守文之模”思想的體現。“以武功建國家,以文治定天下”,這也正是清高宗弘曆不惜巨耗編纂《四庫全書》並分藏於七閣的根本原因。

《四庫全書》的輾轉故事,早期受乾隆重視,藏於七閣書庫內

文溯閣雕龍滿漢文門額,懸掛於文溯閣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