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由 城市觀察員 發表于 旅遊2021-12-08
簡介新華網 閔任之攝說起明代的陵墓有不少,比如說朱元璋父母的明皇陵、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還有埋葬明代帝王最多明十三陵,可是有一個陵墓的陵寢結構是“一陵兩冢”,這在歷代帝王陵墓陵寢結構中絕無僅有,他就是明顯陵、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

明孝陵在哪裡在哪個省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易啟遊Xinjiang,ID:xj1310991867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5公里的純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圖為明樓和雙塋城。明樓是陵園的標誌性建築,為重簷歇山式樓閣,是懸掛陵名牌匾和樹立聖號碑的地方。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圖為明樓。明樓是陵園的標誌性建築,為重簷歇山式樓閣,是懸掛陵名牌匾和樹立聖號碑的地方。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圖為雙塋城。雙塋城是明顯陵最大的特點。前寶城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橢圓形,是朱祐杬死後按藩王規制營建的墓室。後寶城建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圓形,是墓主人朱祐杬被追尊為皇帝之後按帝陵規制建造,與皇后的合葬墓。兩座寶城之間以“瑤臺”相連呈啞鈴狀,形成“一陵兩冢”的特殊格局。

明顯陵的建築格局,從整體看,宛如一個巨大的“寶瓶”,分內外圍城,外圍城高6米,寬1。8米,長3500餘米,紅牆黃瓦,隨山勢起伏,雄偉壯觀。外圍城南端為兩重陵門,稱新、舊紅門。紅門內似如游龍的神道連陵寢,神道兩側建有龍鳳門,石雕文武臣、將軍、立馬、臣馬、麒麟、像、駱駝、獅子、獬豸、華表、御碑亭及龍行神道,九曲河蜿蜒其間,其上架有五道漢字白玉石拱橋。內圍城建有稜恩門、稜恩大殿、陵恩門、明樓、塋城、瑤臺等,建築宏大,雄偉壯觀。特別是呈“8”字形的兩大塋城,兩座隱秘的地下玄宮由瑤臺相連,神秘莫測,隱藏著一段動人心魄的宮廷歷史。外圍城外,原建有陵衛、更鋪、軍戶、禮生樂戶等。

明顯陵佈局巧奪天工,工藝浮雕精美絕倫。優美的自然風光,神奇的風水寶地,雄偉的皇帝陵寢,動人心魄的明宮故事,令遊人心迷神搖流連忘返。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作出決定,將中國的三處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新舊紅門兩重陵門。新舊兩座紅門在明代帝陵中非常獨特。舊紅門始建於明嘉靖四年,是顯陵的第二道門戶,它是中軸線的正門。當年嘉靖皇帝為使父親的陵園戒備森嚴,特意在舊紅門以南增建了一座紅門,稱新紅門。新紅門為顯陵的第一道門,偏離中軸線。新華網 閔任之攝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說起明代的陵墓有不少,比如說朱元璋父母的明皇陵、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還有埋葬明代帝王最多明十三陵,可是有一個陵墓的陵寢結構是“一陵兩冢”,這在歷代帝王陵墓陵寢結構中絕無僅有,他就是明顯陵、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慈孝獻皇后的合葬陵墓,它也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下面探索君為大家講下一陵兩冢是什麼意思?明顯陵“一陵兩冢”的簡介和由來。

一、一陵兩冢是什麼意思?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名朱祐杬的人,是明憲宗第四子、明世宗朱厚熜[cōng]的父親。朱祐杬生前沒有做過一天皇帝,1487年被冊封為興王,1494年就藩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1519年死後賜諡號為獻,稱為興獻王。其兒子朱厚熜[cōng]追尊為皇帝。明顯陵裡面有前後兩個寶城,前寶城是1520年朱祐杬死後,按藩王規制建興獻王墳時建造的,之後朱厚熜[cōng]將朱祐杬的墳按帝陵規制改建為顯陵,後寶城是朱厚熜[cōng]的生母章聖皇太后病逝後與朱祐杬合葬時修建的新宮。

顯陵按朱厚熜[cōng]欽定“圖式”興建新的玄宮,並用一座稱為“瑤臺”的高大鑽石平臺,將新舊寶城串聯起來,形成了明代帝陵中前所未有的特殊格局。

顯陵前後兩個寶城的形成與其墓主人的身份的變化緊密相關,兩座皇陵、三座寶城。其最終陵墓顯陵因一陵兩冢雙寶城這一絕無僅有的獨特形制堪稱歷史奇觀

二、明顯陵“一陵兩冢”的簡介和由來

“一陵兩冢”舉世罕見!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明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病死豹房,因膝下無子,遺詔太祖朱元璋“兄終弟及”的遺訓。明世宗朱厚熜[cōng]承繼大統,為嘉靖皇帝,當上皇帝之後決意推崇私親,自立體系,不顧朝臣反對,封自己的父親朱祐杬為“恭睿獻皇帝”。因不合封建禮儀的道德規範,朝廷大臣們都極力反對。明世宗朱厚熜[cōng]派錦衣衛將為首的134名大臣捉拿、杖打,打死17人,削籍、貶官、發戍、逐出朝廷580多人,用武力平息這場“大禮儀”之爭。

朱厚熜[cōng]將其父神主入祀太廟,將興獻王墳按帝陵規制改建為顯陵。1538年,朱厚熜[cōng]的生母章聖皇太后病逝,他想將顯陵北遷天壽山,並親到大峪山勘定顯陵新址,諭工部鼎建,於是大峪山便有一座寶城。

翌年,朱厚熜南巡後返京,四月視察大峪山陵寢,並與顯陵風水形勢進行比較後,發現其所在的純德山風水很好,放棄了遷陵念頭,並決定將母親慈宮運回鍾祥顯陵。

因原地宮進水,朱厚熜[cōng]令在玄宮後再新建寶城地宮,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才最後完竣。於是,這位特殊的皇帝一人便享有兩座陵墓、三座寶城、兩個陵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