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由 步行去可可西里 發表于 旅遊2021-12-07
簡介集安洞溝古墓群中還儲存有公元4~6世紀晚期的墓室精美壁畫,歷經千年而完好如新,可謂一大奇蹟,是研究高句麗歷史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

通化集安洞溝古墓是誰的墓

集安洞溝古墓群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因有老嶺山脈自東北向西南貫穿全境,且河流縱橫,景色宜人,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同時,這裡也因為分佈有眾多高句麗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址,而被譽為“世遺古都”。其中“洞溝古墓群”分佈在集安城外、禹山南坡,南臨鴨綠江的洞溝平原區,在高句麗在此建國及此後的700多年間,遺留在這裡的墓葬多達1萬餘座,僅現存較為完好的就有7160座之多,其中絕大多數為高句麗時期的古墓,也有少量的渤海國時期墓葬。這些古墓群分佈的範圍極廣,綿延幾十裡,加之墓類繁多,數目大、內涵豐富,堪稱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古墓群之冠。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高句麗民族素有厚葬民風,尤其是那些王公貴族,按墓葬修築用料及修築方法,又分為石墓、土墓兩大類。石墓中包括積石墓、方壇積石墓、方壇階梯積石墓、方壇階梯石室墓、封石洞室墓等數種,土墓中有封土石室墓、土石混封石室墓、石砌階壇封土墓、石砌方壇階梯封土墓以及封土洞室墓。它們分別代表了高句麗不同時期、不同身份的墓葬特點。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洞溝古墓群作為一處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存,早在明清之際就為世人所知。清光緒年間,好太王碑及拓本流傳,引起中外學者的注意。30年代,一些日本學者曾對洞溝古墓群少數墓葬進行了著錄和測繪,發表了一批報告和著作。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按建築材質可分為石墓與土墓兩類。石墓有積石墓、方壇積石墓、方壇階梯積石墓、方壇階梯石墓。其中,積石墓現今儲存下來的有1700餘座,約佔整個古墓的四分之一。在整個墓群中最為雄偉壯觀的便是公元4世紀中葉高句麗的王陵以及顯臣之墓,它們均是方壇階梯積石墓,現存的有400座。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千秋墓邊長85米,現高15米,佔地約10畝,雖已坍塌,但仍可見許多的字磚殘段,如“千秋萬歲永固”等,為高句麗最大的王陵。此外,將軍墓則是古墓群中儲存最為完好地方壇階梯石墓,建築構造嚴謹精良,墓地底面積達960平方米,墓高12米半,由1100多塊巨型花崗岩石條堆壘砌築而成。其中,僅最小的護墳石就有15噸重,而這些石材均由距離此處四十里外的老嶺山綠水橋運來。如此巨大的工程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完成的,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也因此將軍墓被世人譽為 “東方金字塔”,是古代高句麗石造建築的典範。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集安洞溝古墓群中還儲存有公元4~6世紀晚期的墓室精美壁畫,歷經千年而完好如新,可謂一大奇蹟,是研究高句麗歷史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壁畫早期(4世紀初)內容主要以描繪當時高句麗民族的社會風俗習慣為主,較有名的有反映力士角抵場面的角抵墓畫及繪有巨幅舞蹈畫面的舞蹈墓畫。幅畫面清晰優美,內容豐富,如有筵宴、狩獵、歡娛、戰爭等諸多的場面,除此外還有珍禽異獸、花卉、星象、神仙等畫面。到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壁畫的內容演變成以鬼神為主,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五盔墳五號墓。此墓是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構成的地下墓,整個墓室均以壁畫為主,墓室四周繪有四神圖,四角之處還繪有人身獸面的託龍頂梁。梁枋,抹角石底部及藻井都畫有騰天的巨龍和龍虎相鬥圖。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吉林“洞溝古墓群”: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古墓群

高句麗的厚葬習俗還在古墓群中埋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近目前已經挖掘出的有價值的葬藏文物就有數千件。此外,除了洞溝古墓群外,附近還有關馬山城、丸都山城、霸王朝山城等,是研究高句麗時期的歷史文化寶庫。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刪圖致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