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嵌瓷:潮汕及閩南地區獨有的建築裝飾工藝

由 古建家園 發表于 旅遊2021-12-04
簡介色彩斑斕、活龍活現的嵌瓷藝術嵌瓷,是以繪畫和雕塑等造型藝術為基礎,藝術風格較為寫實,色彩鮮豔、形象生動、效果突出,有獨特的生產技藝和欣賞價值

潮汕嵌瓷是哪裡的

嵌瓷是潮汕及閩南地區獨有的建築裝飾工藝,是福佬民系的發明,在潮汕稱“嵌瓷”,閩南稱“剪碗”,臺灣稱“剪粘”,又被普寧人稱作“聚饒”或“扣饒”。嵌瓷主要材料選用各種顏色的精薄瓷器,剪取成所要表現物件的瓷片。

潮汕傳統建築,無論是府第式民居,還是家族祠堂、宗教寺廟,大都氣派豪華,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從遠處看,這些建築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屋頂上那亮麗的嵌瓷裝飾。

嵌瓷:潮汕及閩南地區獨有的建築裝飾工藝

嵌瓷創始於明朝,盛行於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和潮汕地區的瓷業生產密切相關。最初的嵌瓷只是利用一些淘汰或廢棄了的陶瓷碎片在屋脊上或屋簷邊嵌貼上簡單的花草等圖案。明代嵌瓷的圖案、色彩比較簡單。

到了清末,隨著瓷器生產技術的進步,瓷器生產作坊與工匠緊密配合,專門燒製各種色彩的低溫瓷器作為專用材料,無論是工藝品或建築裝飾,大大地豐富了嵌瓷的色彩、構圖。色彩斑斕、活龍活現的嵌瓷藝術嵌瓷,是以繪畫和雕塑等造型藝術為基礎,藝術風格較為寫實,色彩鮮豔、形象生動、效果突出,有獨特的生產技藝和欣賞價值。高超的技藝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嵌瓷與木雕、石雕並稱潮汕三大建築裝飾藝術。嵌瓷題材廣泛,或採用歷史和民間傳說中的英雄名臣、文人墨客,來反映人民群眾揚正壓邪、勇於進取的精神面貌,給人鞭策和啟迪;或採用寓意吉祥、富貴的花蟲鳥獸,營造吉祥、長壽、如意、富裕、和諧等富有民間樸素情感的藝術氛圍。因其風格寫實、質感堅實、雅俗共賞、表現物件栩栩如生,深為海內外潮人喜愛。

嵌瓷:潮汕及閩南地區獨有的建築裝飾工藝

裝飾在廟宇、祠堂、廳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雙龍戲珠、雙鳳朝牡丹等題材、線條粗獷有力、構圖氣勢雄偉、色彩晶瑩絢麗,以大動態大效果取勝。而裝飾脊頭、屋角頭的嵌瓷,多是文武加冠(三星圖)立體人物,尤其是武將的袍服頂戴、花翎盔甲剪粘得非常細膩。裝飾於簷下牆壁的嵌瓷則多為花卉鳥獸、魚蝦、昆蟲等;照壁上的嵌瓷,常見的是麒麟、獅、象、仙鶴、梅鹿等,其構圖多采用兩邊對稱的方法。

獨特的生產技藝嵌瓷工藝品和房屋嵌瓷裝飾的表現手法有平嵌、浮嵌和立體嵌等。具有獨特的生產技藝:

1。塑胚胎,俗稱“縛瓦骨”。是用磚條、瓦片剪下成所要鑲嵌物件的稜骨構件(立嵌則要先用鐵絲紮好的骨架),配上用石灰、紅糖和草紙調勻而成的灰漿塑好雛形;

2。剪取瓷片,俗稱“剪饒”。熟練的工匠常把完整的瓷器往硬地一甩或用鉗子敲擊,依據裂開瓷片的形狀用鉗子加工取“饒”;

3。鑲嵌瓷片,俗稱“貼饒”,也就是“嵌瓷”。施工者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礎,作品的檔次、水平決定於這道工序;

4。綜合調整,從整體構圖、設色、層次、疏密、動態、造型等作各個角度斟酌,該增該減反覆調整(室內部分和單件工藝品加以貼金、描銀、鉤線,有的還用玻璃珠,膠片點綴)。

嵌瓷:潮汕及閩南地區獨有的建築裝飾工藝

嵌瓷不怕海風侵蝕,久經風雨、烈日曝曬而不褪色,被雨水衝淋後,在陽光照耀和反射下更顯光澤熠熠、色彩鮮豔,奪目程度勝過灰塑和陶塑。它的耐久性在年降雨量大、夏季氣溫高且常有颱風影響的溼潤地區是其他工藝品無法代替的。

在匠人們的神乎其技之中,碎瓷片這些“廢物”在潮州人的屋頂上唱起了大戲。優秀的文化是我們民族發展之根,“非遺”文化的潮汕嵌瓷作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技藝,需要加以保護,讓它代代傳承下去。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古建、建築行業相關原創內容,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私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