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由 溫州古道 發表于 旅遊2021-11-25
簡介這裡南北港合為橫陽江,因此南、北港合逕羅源山(現稱東江山)下這個地方就是鰲江原來的三江口

浙江蕭江在什麼位置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橫陽地理: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兩港匯於蕭家渡西,三江合逕羅源山下文:光明人家 2020-03-08

在中國國內,名為“三江口”的地方有多處,大多是三條江水的匯合口。如浙江的曹娥江、錢清江、浙江三水匯合於海口,稱“三江口”;廣東的西江(鬱水)、北江(湞水)、東江(浪水)三水的匯合處,亦稱“三江口”;廣西的藤江、繡江、桂江的匯合處,也稱“三江口”。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國內最著名的三江口要數浙江省寧波“三江口”。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條江水匯聚在寧波,三江交匯的地方就形成 了三江口,那裡的景色十分美麗。寧波域區的三個行政區就是按三江口江岸而分,東面是江東區,西南面是海曙區,北面是江北區。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大家可否知道?橫陽地方地理上重要河流鰲江也曾有“三江口”地方,那麼,橫陽境內的“三江口”原來是在哪裡?如今為何又會消失了?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鰲江“三江口”在哪裡?

顧名思義,“三江口”地方大多是三條江水的匯合口。原來鰲江的“三江口”在哪裡?這裡筆者展示這份地圖,出版時間是民國11年,即1922年,是目前現代地圖所能找到最早的鰲江流域地形圖,要稍早於民國《平陽縣誌》中的插圖3年(民國平志1925年才正式出版)。來源於臺灣中研院地理所。“三江口”就是圖中圈所示。即南港,北港,梅溪三江合流於羅源山下為橫陽江。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鰲江古稱橫陽江,在【唐】李吉甫編撰《元和郡縣圖志》江南道、溫州中載:“橫陽江,在縣南一百里。”明弘治《溫州府志》(卷四·水)也有同樣的記載:“橫陽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名始陽江。……一港入順溪,分源東流,合睦村、周岙入東南流,合橫口、三橋,出逕江口;一港自梅溪出,匯梅浦;一港自閩嶠諸山澗谷出松山、平水;一港出蘭宋垟,分東西源,出燥溪而止。”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清史稿》志四十-地理十二 -浙江省、溫州府、平陽縣:“ 西南:鰲江,古曰始陽江。南港二源,一平水,一燥溪,歧為東西溪。北港二源,一順溪,一梅溪。兩港會於蕭家渡西,合逕羅源山下為橫陽江。逕錢倉鎮為錢倉江。又東合東塘河,抵墨城汛入海”。這裡南北港合為橫陽江,因此南、北港合逕羅源山(現稱東江山)下這個地方就是鰲江原來的三江口。當然,這個在地方史料中沒有稱為“三江口”,但實際上一般而言,三江合流的地方一般就是命名為三江口,個人認為這就是原鰲江三條支流合流的“三江口”。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民國《平陽縣誌》(卷四,輿地志四)記載:“橫陽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一名始陽江,又曰錢倉江,今自新度以下又稱鰲江。其源有三:曰南港,曰北港,曰梅溪。這裡把梅溪與南北港並列為鰲江三條主要的支流之一,這就成為了四條江(四水)。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清代乾隆年間平陽縣令徐恕有《錢倉渡》詩曰:“四水分源至此匯,錢倉古渡畫然開。無邊孔道迢迢去,不盡長江滾滾來。潮汐兩番朝復暮,煙波一棹往還回。浙閩鎖鑰稱天險,疇是中流砥柱才”。這裡徐恕認為是四水分源至此匯,就是南、北港、梅溪三江在此匯合成錢倉江(鰲江)了。但是現在基本一般認為,梅溪還是屬於鰲江北港的支流之一。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鰲江是老平陽縣(1981年析出蒼南縣、2019年分出龍港市)的母親河,原名始陽江、後又叫橫陽江,平陽江、錢倉江。分為北港、南港兩支。北港為幹流,發源於南雁蕩山吳地山南麓(文成縣桂山鄉桂庫村),經平陽縣順溪、山門至水頭感潮區,然後經蕭江、錢倉、鰲江鎮注入東海。其中水頭以上段又稱順溪。有懷溪、鶴溪等支流匯入。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南港為支流,又稱橫陽支江,主流原長67。5公里,發源於泰順縣九峰尖南面山峰三角尖西北麓,經莒溪、橋墩至靈溪。自靈溪經渡龍至流石,俗稱渡龍江。在流石與藻溪匯合後,流經新街、江南蘇、張家堡等至朱家站水閘,俗稱鳳江。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橫陽支江改道後從鳳江與主流北港匯合

橫陽支江自張家堡轉北偏西流至蕭家渡西與北港匯合注入鰲江。建國後,由於南港水利改造經過多次截彎取直後,現長60。5公里。1965年朱家站水閘建成改道在此匯合,原來的河道淤積成陸,從此,原來的“三江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而由於橫陽支江的改道,使得龍港市朱家站地方如今成了一塊飛地,如地圖所示,如果沒有地界提示,基本上都認為屬於是蕭江之地。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三江口”地方是交通要道

“三江口”是古代平陽的南北交通要地,也就是原來的蕭江渡口一帶位置,是南下福建,西去北港、北上溫州的交通樞紐,原此一帶江面很寬廣,現在兩岸蕭江與對岸錢倉附近一帶均屬灘塗地。據此計算該渡口與難度寬度不亞於瑞安飛雲江渡。民國《平陽縣誌》載:“蕭家渡舊時江面遼闊,頗稱險惡,後江岸積漲成匯。今行客先由北岸渡至江南朱家站匯,復由朱家站匯渡江入南港。”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三江口”地方的蕭江渡乃浙閩古驛道,凡是從江浙一帶往返福建必經此渡,近千年來,過往蕭家渡的達官顯貴不計其數。有史料明文記載或有史料可以佐證的名人,就有南宋著名愛國詩人王十朋、陸游、大儒陳傅良、葉適、許景衡、宋之才,明代蔡芳以及清代國學大師俞樾等,其中上述幾人均有在福建福州、寧德或泉州任職。這裡留有文人墨客的屐跡,留著千秋的詩意。最有名的是南宋狀元王十朋的五言古詩《蕭家渡》: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渡頭問舟子,此渡胡名蕭?舟子笑答我,使君家匪遙,豈不聞侍郎,名德重本朝;屢為二千石,兩至萬里橋,渡旁乃其宅,人亡木惟喬;陰德滿鄉閭,嘉話傳魚樵;江水流有盡,姓名磨不消。近同池號謝,遠類江稱姚。赧顏謝舟子,講聞非一朝。恨生晚且賤,無由際清標。坡公不識範,韓子思之僑。敬瞻通德門,魂往不可招。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王十朋此詩中的人物即蕭振,平陽蕭江人,南宋兵部侍郎。當年樂清王十朋中狀元與蕭振去世是在同一年,這是他去泉州任知州的任上過往來到蕭家渡地方,過此渡時睹物思人,詩中寄託著對地方前賢蕭振的稱頌與敬佩之情。此渡後世尚有諸多名人詩作,由於篇幅關係,這裡就不一一列出。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三江口”北岸地方屬錢倉古鎮,錢倉古鎮,始於晉,盛於宋,因吳越錢王停驛一宿樓而聞名,因陸游斷橋詠梅而流芳,舊時此地文風鼎盛,是北宋黃友蔡照、南宋名臣林待聘家族、元代山水畫大家黃公望、東海名儒史伯璿的故鄉,著名的“金錢會”起義即起源於此。宋時此地商貿繁榮,百姓富庶,曾是溫州四大名鎮之一。歲月流逝,千百年滄桑改易,現唯遺存古渡、古橋、古道、古街、古井、古塔和古城門,隱隱石痕,斑斑苔跡,人遊此地,不由得令人嘆發思古之幽情。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後 話

筆者查詢史料文獻,這個鰲江三江匯合的“三江口”地方之名在地方文獻中也從無記載,可能是由於鰲江這條河流太小的緣故,歷史上名人與騷客也少有注意。在地理上,作為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鰲江長度不到百里,在全國的大江大河的名單中實在是小字輩,太不起眼了。當然,鰲江也是具有自己的特點,是國內三大著名的“湧潮江”之一,與錢塘江、閩江並排齊驅。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後直到晚清民國時期,離三江匯合下游不遠的鰲江開港(埠)後,鰲江著名的王廣源商行的王理孚、王文川父子為了配合發展航運,於1925年在上埠興建了三江、廣源輪船碼頭和棧房,還附設報關行(古鰲頭海關),1926年,經營“三江”和“福州”輪船與中國沿海各地通航通商。使鰲江從一個江村落寂寞一變而成都會,氣象日見其矞皇。當然,這個“三江”命名可能也是巧合。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另外,在改革開放年代,鰲江南岸中國第一農民城-龍港城市建設發展迅猛,當年有“農民城主”之稱的陳定模老先生,為了龍港的長遠規劃發展,曾經建議由鰲江、龍港(江)、蕭江合併為“三江市”的中等城市聯合發展,這是“三江”命名在鰲江流域又一次出現。現在當年的漁村已經發展成為龍港市。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時光悠然,歲月滄桑,上下千年,歷史變遷,地形變異,江流改道,滄海桑田。現在的“三江口”老地方,早已無有舊跡可尋,再也無口岸可渡,我們只有在古地圖中尋找其往日的圖案與記憶。唯有這條千年濤濤東流的鰲江,依然用奔騰不息的浪花映照著歷史往日遠去的身影……

溫州大平陽地理雜談:消失的鰲江“三江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