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只要做到2點,就能掌握其思想精髓部分

由 旭哥電影解說 發表于 旅遊2021-11-25
簡介讀懂《道德經》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很容易,只要抓住精髓的東西,“大道至簡”,融會貫通,就能真正理解“靜”和“柔”的內涵,“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從而達到謙虛不爭,以柔克剛

老子道教的思想精髓是什麼

《道德經》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老子講了“道”和“德”兩部分。《道德經》分上下篇,共有五千多字,上篇講的是“道”,下篇主要講“德”。在歷代帝王,都把《道德經》視為帝王之學,更是用做選拔賢臣的標準。《道德經》和《易經》,都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他們在理論上有很多相同的觀點,如陰陽學說,吉凶禍福理論等。但也有不同的論點,比如基本思想不同,《易經》屬於儒家思想,《道德經》屬於道家思想。老子即為道教的鼻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只要做到2點,就能掌握其思想精髓部分

魯迅先生曾過“不讀《道德經》,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很多大德之士都讓人們讀《道德經》,它裡面蘊含了許多的生活哲理,那些讀過幾遍的人,都深受啟發,增長智慧,受益匪淺。但是有一個難題是,《道德經》篇幅較長,文章深奧,現代人古文基礎薄弱的人,更難理解其中的道理。不下點功夫還真是讀不懂。那麼我們只要參透以下2點,就能能事倍功半,瞭解其中的精髓。

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只要做到2點,就能掌握其思想精髓部分

第一,靜是修養之道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喜歡融入大自然的,遠離喧囂的塵世,把一切功名利祿都看得很淡,在自然中尋找“道”的真諦。老子心如止水,寧靜致遠,在清淨中悟出了很多“道”的哲理,告訴人們要想悟出道理,就要內心守靜。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意思是說,要使自己的內心儘量達到虛靜的極點,堅守生活的清淨,萬物都蓬勃生長,我們靜觀其變,考察其迴圈往復的道理。

老子認為人的“動”不如“靜”,人在世間,對名利充滿了渴望,在這種慾望的支配下,隨時都會為利益去爭奪,這就是躍躍欲試的衝動。可是人們在動的過程中,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成功,忙忙碌碌中反而失去更多的東西。如果把動看成陽,靜看成陰,這也就是陰陽學說,陽到達極限,就變成了陰。人生需要積極進取,但也要抑制自己的貪慾,動不過分,適可而止,不要妄動,有時需要停下來靜守。

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只要做到2點,就能掌握其思想精髓部分

“靜”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它不是表面的靜止,而是內心的清淨。能達到清靜無為,也是一種修養。“靜勝躁,寒勝熱,清淨為天下正”,就是說,清淨能克服躁動,寒冷能剋制酷暑,清靜無為才能治理天下。人要去掉無休無止的慾望,情緒上的憤怒,才能恢復內心的平靜,修己治心,從而達到“靜能生慧,靜能開悟,靜能正道”。

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只要做到2點,就能掌握其思想精髓部分

要做到靜,就要“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聰明智慧的人,往往不多說話,人們說一個人平時少言寡語的,但有“內秀”,就是內外都“靜”的大智若愚之人。那些誇誇其談的人,他的內心很難清淨。《易經》和《道德經》有許多相似之處,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為人做事要篤靜,開始不顯山不露水,就像《易經》乾卦的“潛龍勿用”,等待最佳的時機,才能吉祥多福。正如老子所說“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

第二 柔能克剛

《道德經》中“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說天底下最柔弱的東西,蘊藏著巨大的力量,能從堅硬的東西中間穿過去。老子認為世界上有無形的力量,能穿透密封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大象無形”,越是表面不起眼的東西,往往越是讓人驚歎它的能力。比如風和水都是至柔物體,但水能留到任何縫隙之處,風能無孔不入。

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只要做到2點,就能掌握其思想精髓部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智徒”。其意是說,人活著時身體柔軟,死時就變得僵硬了。草木在生長時柔軟脆弱,死了變成了枯草。你看水比什麼都柔弱,大火自認為很強勢,但在水面前甘拜下風,只有水能克火,一物降一物,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在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互生互克,相互制約,達到陰陽平衡。

人的外表柔弱,內心強大,是戰無不勝。曾國藩讀了老子的《道德經》,大徹大悟,在處世方法上剛柔並用,改掉了以前過剛的行為,他深有體會“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我們要在生活中,領會悟透老子《道德經》中的“柔”字,做到以柔克剛,剛柔並濟。

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只要做到2點,就能掌握其思想精髓部分

讀懂《道德經》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很容易,只要抓住精髓的東西,“大道至簡”,融會貫通,就能真正理解“靜”和“柔”的內涵,“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從而達到謙虛不爭,以柔克剛。

我是文學漫談,請和我一起弘揚國學文化,傳播經典智慧,只要每天學習一點就會有所收穫。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文學漫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