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由 剛峰看世界 發表于 旅遊2021-10-31
簡介定安歷史這個“坡寮市”,其實,就是唐宋時期駐紮南渡江北岸仙溝一帶山坡上的軍隊營房,形成的村而漸漸演變成的貿易集市

仙溝鎮有多少個村委會

品嚐定安美食 展示定城人文

仙溝是定城鎮政府所在地,不僅是海南歷史悠久的古邑,也是隔江而望,三十公里外省會城市海口吃貨們最喜歡光顧的美食之地。此地的美食,除上期我所說的著名“仙溝醃粉”外,還有以“仙溝牛肉”、“仙溝鴨飯”為主命名的仙溝二條美食街,以及“仙溝嶺”、“仙溝塔”(見龍塔)“屯仙村”等一大批文物古蹟與村莊名。其實,地名的背後,折射的是一方水土中的燦爛歷史人文,尋味定城,必先尋覓定城的地域人文。那麼,此地為何會叫“仙溝”,名稱的背後有什麼軼事趣聞?

————————————————

文圖|剛峰

仙溝,顧名思義,乃仙人之溝也!

溝亦水渠,是仙人居住之溝,還是仙人挖掘的水渠?我的這個詮釋肯定有爭議。因為,我現在沒講依據,也沒有說,此地是哪位仙人所為。

雖,仙溝依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南岸而立,然,海南歷史上還從沒有那本史志上有記載,南渡江畔這塊人文祥瑞之地,有哪位仙人在此挖掘了一個水渠而仙居。雖然,仙溝的上游有座文筆峰,有南宋初期著名道教南宗五祖海南人白玉蟾,在此嶺羽化登仙的軼事;下游也有一座名雲陶公山,有五座小嶺如五位仙人,鳥瞰嶺下的南渡江側的三十六曲溪水輿形,也有傳說中一位陶公的仙人,在此潛心修行。但唯獨,夾在中間的仙溝,卻無準確史料記載有哪位仙人在此仙居的傳聞。

然而,名稱“仙溝”之地,果真的沒有仙人趣聞嗎?如果沒有,此地為何會有如此眾多以“仙”字命名的路橋、山川與鄉村?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定安仙溝塔(見龍塔)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定安文筆峰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定安娘與定安粽

於是,我花上一天時間釋讀海南歷史上最老的史志《明朝正德瓊臺志》,沒想到,還真有點收穫,不僅尋覓到了仙人的蹤跡,而且還查到一段完整的當地歷史人文。

在說我依據之前,賣個關子,先來看看網路與坊間的幾個版本。

有關“仙溝”一詞的來歷,網上與當地坊間到有幾個版本。其中流傳盛廣的說話:從前仙溝此地有封、高二大姓,“封、高”用海南話來讀,便是“仙溝”的音譯,仙溝,因此得名。

但是,這個版本一直缺乏史料來佐證。因為,在定安縣境內,高姓雖有幾戶,但封氏卻無宗村。說這個版本的人,沒有提供出封、高二姓族譜來佐證,在我看來也是查無史據,屬野史傳聞。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另一版本,雖有點小依據,但也模糊不清。說仙溝舊名叫“火燒坡”市,市亦是圩市。傳說中,因此地曾發生過地震、土坎崩倒,長年被雨水衝成溝,故,本地人稱為“崩溝”。後有人在此擺攤,漸形成集市,便稱為“崩溝圩”,崩溝一詞海南音亦“仙溝”之名。

的確,明朝萬曆年間,海南瓊北地區確實發生過一場大地震。其中,原瓊山與文昌縣交界的演豐一帶,下沉了72個村莊,現在的東寨港風景區,就是當年大地震遺址地。與震源地,相距60公里左右的仙溝,因地震而崩塌一個山坡成溝渠,皆有可能。但是,大地震何止崩塌了一個仙溝小地方的山丘,整個海南的北部,當年遭遇地震震垮的山川水渠、房屋鄉村,遍地都是。比如,仙溝南渡江上游現屬澄邁管轄的瑞溪鎮,當年就是因地震,河堤崩倒而名叫“崩溪”,直到清朝進士,府城人原瓊臺書院掌教謝寶因緣到此地,而幫其改名為“瑞溪”。

這個版本說仙溝因地震“崩溝”並建新溝市而得“仙溝”一名,真的有些牽強附會。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定安粽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仙溝鴨子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仙溝鴨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仙溝飯糰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仙溝牛肉

然而,“崩溝”一名,海南的地方誌上,到是有點記載,所以說它有點小依據。記載“崩溝”史志是300多年前的《康熙瓊山縣誌》。據志上說,現瓊山區的舊州鎮原有名叫“崩溝墟”的墟市,後被廢棄。只是,人家瓊山的墟市與定安有何關係?何況,定安,從元朝始就開始脫離瓊山置邑,雖然,舊州的隔壁就是定安的仙溝鎮,但人家廢棄的集市,在清朝,怎麼會改建不隸屬同瓊山縣的定安仙溝之地而建立“新溝市”?

那麼,仙溝一詞到底來源何處?我們還得從史志中尋找依據。

從地圖上來看,仙溝與舊州交界處,有一個歷史古村名叫巡崖村,它位於南渡江南岸與巡崖河西畔。這個村的歷史可不得了,說出來嚇你一跳。所以,要搞清楚溝仙一名的來歷,還得再給大家插一段巡崖村的往昔。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舊州,顧名思義就是舊的州府,這個舊首先是指漢朝時路伏波將軍平嶺南在海南首設儋耳與珠崖兩郡。儋耳亦是現在的西部儋州,而珠崖郡就設在現在的舊州鎮(地點史上有三個爭論)。因為,舊州依託的舊州嶺,在早先的史志上被稱為珠崖嶺。可惜,這個珠崖郡,在漢朝就被海南的黎民造反滅掉了,直到冼夫人重置崖州,海南才重新有了中原政權的管理。

隋唐時期,崖州從西部搬遷到了北部的原瓊山縣境內,至唐貞觀五年(公元632年)李世民析崖州地置瓊州,治所就設在原珠崖郡,現在的舊州村依然還保留著唐朝瓊州的土城牆遺址地。直到北宋建政,宋太祖從戰略考慮,將原來的崖州搬遷到島南,改原設在三亞的振州為崖州,並將設在舊州的瓊州移到南渡江北岸現在的府城。從此,瓊崖便成了海南的原名稱,叫響至今一千多年。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巡崖小學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巡崖河邊上的族廟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巡崖河畔的祠堂

舊州,於北宋之前,一直是海南島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

而居舊州南渡江上游二十餘里之遠的江邊,恰好有一條溪水匯合,這條溪水自李家嶺發源,經文舉、正統、居丁、坡村,到巖嶺村東面匯入南渡江流向瓊山舊州境界。全長約30公里,現名居丁溪,民間稱正統溪、嶺腳溪,官方稱“巡崖溪”。為何叫此名?名稱來自唐朝一次“平黎”。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我在巡崖溪畔採風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巖嶺村

史載,唐懿宗鹹通五年,即公元864年,海南各地黎峒大規模反叛。朝廷派出辛、傅、李、趙四位將軍,兵分四路向黎母山圍剿進軍。從南進兵的這一路兵馬則是由李姓將軍帶領,他們從舊州沿南渡江逆流而上,到達居丁溪與南渡江交匯外的這個地方時,發現河道轉向正西偏北,有走回頭路之勢,而南線造反聚嘯黎民卻在母瑞山(現中瑞農場)的南面。於是,唐軍不再沿南渡江逆水西去,而是在此登陸,並將船改道沿居丁河上游向南推進,直到因船到母瑞山下的李家嶺(原名尖嶺,現名文筆峰)安營紮寨。

因為,從中原來的唐兵以為船到了兩河匯合外,就以為到了崖邊,故稱此登岸點為船崖。這個登陸點後來成了一個碼頭,現稱為“船崖渡口”。船崖這個碼頭便成為漢人入駐定安的首個據點。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文筆峰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定安尖嶺現文筆峰

話說,李將軍率軍以尖嶺為據點進攻母瑞山,平黎結束後便開始撫黎。他將這座山以唐皇李氏命名為李家嶺,並以李家嶺為中心,劃出橫豎三十里地,開設一個行政區名謂“李家都”,並遷入漢民3600戶屯墾,建立墟市允許黎漢貿易。從此,南渡江南岸這一廣袤的衝擊平原上,便有了定安最早的漢人村,並形成了先設墟市後建行政的特殊格局。

北宋建政,剿滅了嶺南地區的南漢國,收復海南島,設“一府三州十三縣”成為現在海南行政沿革先局。宋太祖一面派他的秘書周仁浚首任瓊州知府;另一方面將原南漢國幾個重要叛將分別擔崖、萬、儋州知州,並將原廣東的南漢國、與福建閩南國的一些貴族,強制遷往海南。這條遷徙的線路與地點,就是從船崖渡口遷居現在的居丁溪兩岸,居丁因此而得地名(可惜現改為龍湖鎮)。據史記載,比如南漢村,其先祖來源就是唐末時期的五代十國政權之一的南漢國皇帝劉氏一族;再比如盤居福建的閩國,也是在被北宋滅亡後,一部分貴族被強遷到居丁溪。現在的居丁下市,就是當年這批閩南人以閩國年號為名建立的“永隆市”。

因為有了遷丁,船崖這個碼頭,北宋瓊州府便開始在此派兵駐點並設立了巡檢衙門,駐守關隘。因“衙”與“崖”同音,官府便來個唐宋結合,將此機構稱“巡崖司”,居丁溪也稱巡崖河,在船崖碼頭散居來而的陳、吳等姓氏宗親匯聚成村,這個村名便是現在的“巡崖村”。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巡崖村委會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巡崖村裡的族廟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巡崖村裡的關聖廟

這段歷史很重要,因為,有漢人農耕就自然會有墟市交易。

居丁溪兩岸,既然是北宋之前最早入瓊的漢人屯墾區,便也是定安最早的墟市所在地。據史記載,北宋前,沿著居丁河畔,先後在定安東部建立了船崖市、坡寮市、新溝市、居丁市、永隆市、平田市、長嶺(永豐)墟市。宋元時期,建立的墟市,大都在定安西南部的黎漢分界處,如:馬羅市(現歸定城龍州河畔的山內村附近)、潭麗市(現潭黎村)、北跳市(現新竹卜效村)以及在金雞嶺西還有一個古爽市。在定安的南面與苗族雜居處,現在的翰林附近有高峒市與石碌市。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仙溝老菜市場

從歷史的回首中跳出來,再來看仙溝一名的來歷,似乎便有了蛛絲馬跡。

正如前文所述,定安是先有墟市後置行政。從仙溝現在所處的位置來看,北宋之前在這片地方有三個集市與仙溝的地名有關,分別是船崖市、坡寮市、新溝市。

船崖市就是設在巡崖村碼頭邊的集市,現廢棄與仙溝無關,真正有關聯的就是“坡寮市”與“新溝市”。現引用海南省政府史志辦《海南史志網》第三章縣城墟鎮一節:

“坡寮,今仙溝墟西北側仙屯坡。仙溝,建於北宋前期,是定安最早的市墟,先後以“坡寮市”為名。最早的漢人密集點,隔日集市,明朝更名為仙溝。

似乎,這份資料,說明,仙溝一名便是來源於“坡寮市”。可惜的是,省史志辦這一定論卻沒有說明是來源於哪本史志與族譜,讓人不免有些遺憾。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定城鎮政府

仙溝一詞,最早出現在史志中是《光緒定安縣誌》,此志在“新溝市”下有小注雲:

“舊碑載,土名呼仙溝”

。也就是說“仙溝”此名,史據來自光緒年間,只有百年曆史,他的原名叫“新溝市”。而光緒定安縣誌所依據的“

舊碑”

版本,其實,就是二百年前安定鄉賢清朝探花郎張嶽崧主篡的《道光瓊州府志》。

張嶽崧所在時代,仙溝此地官方名稱肯定是叫新溝,但卻沒有明確“新溝”與“坡寮”之間的關係。明朝唐胄版的史志裡沒有“新溝市”這一名,但卻有“坡寮”地名。因此,坡寮更名為新溝,是在明朝這一論點是正確的,只是,必須查證“新舊”之溝的邏輯關係。

從說文解字來看,“坡”亦山坡,“寮”亦茅草屋稱茅寮,宋之前的史志一般是指軍隊扎住的“寮房”。寮,在嶺南地區的方言裡,亦同“村”,其意思是因軍隊屯墾而形成的茅草屋的“村”。比如,惠州有個巽寮村(現已升格為鎮),還是當年蘇東坡幫其改的名。定安歷史這個“坡寮市”,其實,就是唐宋時期駐紮南渡江北岸仙溝一帶山坡上的軍隊營房,形成的村而漸漸演變成的貿易集市。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原坡寮市現仙溝所在地

那麼,這個“坡寮市”為何又演變成“新溝市”?

俗話說,有新就有舊,欲究“新溝”一名還得從史志中尋找舊溝的依據,這個依據就在唐胄的版本里。

據《正德瓊臺志》記載,明朝時,仙溝這一帶屬定安的東廂分一里與二里兩個行政單位(見圖)。這兩個裡之間有個振武場與無祀壇。新溝亦巡崖溪水就在東廂二里,沿溪引水,志載,

“鄉人開塞渠壩,為車升水灌田二十餘頃”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明朝仙溝一帶地圖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正德志上記載的新溝巡崖溪水

這條水渠是何朝何代何人所開?唐胄沒有詳細記載,但就憑這條資訊與當年的地圖,可以窺見500多年前,有先民沿巡崖河挖掘水溝引溪水來灌東廂(仙溝)這一帶的二十餘頃良田場景,就可以推論出,原來的舊溝就是指巡崖河。此河在唐代時為遷徙來的漢人通航而開寬拓堤,而新溝,則是指從巡崖河引水灌田新挖掘出來的一條水渠。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南渡江北岸定安良田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仙溝墟感應廟主祀:感應娘娘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感應廟的女仙

尋味定城(2)|揭開“仙溝”名稱背後的唐宋秘聞

這條新水渠肯定是在明朝之前,故唐胄版有記載。至於,新溝市是幾時候又怎麼樣取代坡寮市?明史沒說明。但根據仙屯村的村史,遷居定安的莫氏是北宋遷瓊始祖莫恭萬七世孫千戶總莫意是在元朝初期在此屯兵建兵營,開基立村的,我只好下個推論,明朝之前設在巡崖河畔山坡上的“坡寮市”搬遷至現在的仙屯村,肯定與莫氏一族屯墾開荒有關。老市已廢,新市因人丁遷徙而興旺,且因這個墟市設在新溝畔,故更名叫“新溝市”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那麼,新溝土名又緣何叫“仙溝”?還記得海南史上唯一個海神仙,張嶽崧加持的“水尾娘娘”嗎?它就是定安人姓莫名麗。欲知後事如何?不要走開,下期再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