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由 無為扒聊歡宣 發表于 旅遊2021-10-23
簡介現存的盤門與南宋《平江圖》碑所繪,方位相符,總體佈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並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是蘇州現今唯一儲存完整的古水陸城門

蘇州滄浪區怎麼樣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滄浪區,原蘇州市轄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中南部。2012年9月1號,撤銷蘇州市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設立蘇州市姑蘇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的行政區域為姑蘇區的行政區域。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滄浪區是蘇州市的教育、文化、科學、旅遊中心區,也是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澱最為豐富的中心城區之一。1951年10月18日,經蘇南行政公署批准,市政府決定成立5個區人民政府。11月6日,南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區即滄浪區前身。1955年10月1日起正式使用“滄浪區”區名。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蘇州盤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南隅。據古籍記載,蘇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築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門八門之一,古稱蟠門。門上曾懸有木製蟠龍,以示震懾越國,又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築,甕城為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進行過修繕。陸城門分內外二重,二門之間設有“甕城”,可藏卒數百,以備突然出擊之用,水城門和陸城門緊相毗連,亦系磚石結構,分內外二重。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現存的盤門與南宋《平江圖》碑所繪,方位相符,總體佈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並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是蘇州現今唯一儲存完整的古水陸城門。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瑞光塔是位於蘇州盤門內的一座宋代的古塔建築。始建於247年(東吳孫權赤烏十年),13層。宋代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重建時改為7層8面。高約43米。 瑞光寺塔習稱瑞光塔,位於城西南盤門內。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至天聖八年所建,當時佛寺名為瑞光禪院。寺院裡歷經毀修,塔曾於南宋淳熙,明 洪武、永樂、天順、嘉靖崇禎,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修葺。清咸豐十年 (1860年)又遭兵燹,寺毀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加以維修,有九層。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瑞光寺塔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磚砌塔身由外壁、迴廊和塔心三部分構成,外壁以磚木斗拱挑出木構腰簷和平座。每面以柱劃分為三間,當心間闢壺門或隱出直欞窗。底層四面闢門,第二、三兩層八面闢門,第四至七層則上下交錯四面置門。

江蘇舊影1983年, 昔日蘇州市滄浪區風景

1978年4月,在第三層塔心的磚龕內發現了一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貴文物,有銅質鍍金塔兩座,地藏、觀音、如來佛菩薩像九尊,五代的手抄經卷、北宋的木刻《妙法蓮華經》和嵌螺甸藏經漆匣等;證實了現存磚砌的塔身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遺物。【江蘇蘇州,1983年。攝影:史蒂文·維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