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由 新宇社會 發表于 旅遊2021-10-01
簡介南鑼鼓巷是位於北京東城區南北向的一條古老的衚衕,南起地安門東大街,北至鼓樓東大街,全長近1000米

南鑼鼓巷在什麼區

南鑼鼓巷是位於北京東城區南北向的一條古老的衚衕,南起地安門東大街,北至鼓樓東大街,全長近1000米。南鑼鼓巷始建於元朝,街道寬約8米,仍然保持著元大都街巷、衚衕的規劃。巷子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衚衕,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四合院街道。從南至北,東側的八條衚衕是:妙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西側的八條衚衕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衚衕。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元代將大都城規劃為50坊,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兩坊之間的分界巷。明代將北京內城分為28坊,將“昭回”“靖恭”二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該坊的南北中心線,巷名為“羅鍋巷”。此名有可能是從元代沿襲來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已將明代的羅鍋巷改稱南鑼鼓巷,並將鼓樓東大街中段路北與南鑼鼓巷相對的街道稱為“北鑼鼓巷”。北鑼鼓巷在元代為“靈椿坊”與“金臺坊”的交界,明代仍為兩坊,此兩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沒有大的變動。清初南、北鑼鼓巷均屬鑲黃旗。清廷規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內城,漢民等住外城。南北鑼鼓巷的定名,應早於乾隆十五年,當在清初。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鑼鼓巷內的10多條衚衕中由滿族鑲黃旗戶逐漸發展而成。既有大戶世家,也有不少小戶市民,居民逐漸稠密。南鑼鼓巷內的小商號也發展起來,有糧店、菜店、油鹽店、豬肉鋪、羊肉鋪、切面鋪、蒸鍋鋪、炸貨屋子(製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鋪、餑餑鋪、豆腐坊、煤鋪、井窩子、磚瓦麻刀鋪、席箔鋪、棚鋪、黑白鐵鋪、喜轎鋪、槓房、醫館、藥鋪、裱糊鋪、理髮鋪、成衣鋪、鞝鞋鋪、絨線鋪、文具店、茶館、當鋪等。雖然規模都不很大,但近30種行業也比較齊全了。至於大的商號如綢緞店、茶店、大飯店、金店、銀號等,則雲集在地安門外大街、鼓樓。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古老的南鑼鼓巷煥發出青春,應該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南鑼鼓巷周圍,座落著大名鼎鼎的中央戲劇學院,以及國家話劇院、逸夫劇場,這條衚衕自然就成為文藝界人士出入的重要區域。逐漸地,一些特色小商店、小餐館、小酒吧開了起來。在京居住和來京旅遊的一些外國人探幽訪古,既古老又京味十足的南鑼鼓巷非常對他們的胃口;與三里屯和後海相比,這裡的店鋪少了熱烈和喧囂,有的只是充滿人情味道的老北京市井民俗和難得的一份靜謐,是探尋老北京胡同及四合院文化,享受鬧市中的寧靜的絕好去處。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2008北京奧運會,南鑼鼓巷也成為官方推薦的民俗旅遊景點。一個在京生活多年的老外,開了這間名叫“創可貼”小店。把京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元素印在T恤衫上,像地鐵車票、糧票、公交車站牌、革命口號等,很受青睞。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下雨天,你分不清這裡是雲南還是北京。裡面的人唱的是梁靜茹的《問》。駐足聽了一會兒,純流行樂。毫無悲傷,別看他抱個吉他。菊兒衚衕。原諒我沒拍到黛瓦白牆。

5路公交車上下來撲向主巷,無奈人太多了,喝了一杯號稱全北京最正宗的酸梅湯一抬頭斜對面還有一家,連紙杯都一模一樣。拎著傘撿一條人少的巷子吧,於是就來到了吳良鏞大師設計的菊兒衚衕,肚子咕咕叫,看到路邊的牌子寫什麼千層蛋糕,啥也沒想就鑽進去了,結果老闆娘還沒做好要我等半小時再送過來,我和兩位大哥一起等這手工蛋糕(好像哪家的烘焙坊都是手工啊),這家店的選單是手寫的,啊不,還有手畫的,時不時的還有國外友人留個言什麼的。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北京胡同風味最足的地界,當推什剎海周邊的南鑼鼓巷。漫步其間,可以瞬間感受到老北京獨特的韻味,不僅會驚訝於在京城中心還有這樣的“桃源”,更會驚豔於它的時尚,它舊貌與新顏的完美結合。時光流轉間,一切似乎都在改變,又似乎千古不變般地存在著。

冬日上午的北京,陽光斑斑駁駁地灑了一地。就是在這個清新的日子,我來到了南鑼鼓巷。剛進衚衕,就感覺到了這裡的喧譁,並不像印象中舊城區的老氣橫秋斑駁厚重,不足8米寬的衚衕裡到處是遊客,以年輕人居多。然則,徜徉其間用心發現,很快就有不同的感受,南鑼鼓巷表面的喧鬧難掩歷史的厚重,幾百年了,衚衕無時不在變化,故事無時不在上演。站在一個又一個衚衕交叉路口,我不知該不該往哪走,或是停原地,或是向前?這些四通八達的衚衕,曲徑通幽處究竟連線著怎樣的歷史?看著晾衣繩上晾曬的被子和平常衣服,看著幾位滿臉皺紋的老人在牆根下曬太陽,這似乎才是我印象中的衚衕,和日子有關與時尚無關。我甚至感覺到了一絲溫暖和平實,和另類時尚的氣息對比,這一切又彷彿是恍如隔世。

東起南鑼鼓巷帽兒衚衕,並沒有平常老街舊巷的落寞,臥車與古老的三輪車交錯行駛在紅門灰牆間,隱隱中透著帽兒衚衕昔日的非凡地位。想當年,當末代皇帝溥儀無比隆重地從這裡接走他的17歲新娘婉容時,帽兒衚衕何等風光!這一天,從帽兒衚衕到紫禁城裡,沿途觀者數萬,軍警林立。汽車、馬車、洋車難以計數。迎親隊伍有步軍統領衙門馬隊、警察廳馬隊、保安馬隊、軍樂兩班……最後是皇后所乘的32抬金頂鳳輿及清室隨從。帽兒衚衕裡出生長大的婉容,即便不幸成了“末代皇后”,也曾使她的門庭蓬蓽生輝。時隔近一個世紀,她的孃家故里依然是這個衚衕裡的亮點

南鑼鼓巷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裡的繁華與喧囂最為純淨!

南鑼鼓巷一度被來北京遊玩的遊客列為“到北京一定要去的十處景點”之一,巨大的人流量也帶來了大量的商販,小吃、小店逐漸“佔領”了南鑼鼓巷,燒烤造成的油煙味濃重,公共設施損壞嚴重,業態形式良莠不齊,建築風貌被蠶食破壞。

這樣發展模式終於在2014年“踩了剎車”。2016年“五一”前,南鑼鼓巷又主動摘掉“國家級3A級景區”這塊“吸金”的牌子,將旅行團拒之門外,削減遊客人數。對此,東城區旅遊管委會給出的理由是,從景區保護的角度測算,這條長787米、寬8米的老街瞬時承載量上限只有1。7萬人,而節假日有時達到10萬人次的流量,讓這條老街不堪重負,與保護古都風貌的初衷也背道而馳。

同年10月,南鑼鼓巷商戶整體進行了門面升級,商鋪數量減少了,鋪面裝潢更有老北京味道。據瞭解,南鑼鼓巷重新鋪裝了主街路面,完成了中央戲劇學院西牆設施改造,實施了飛線梳理、樹池改造、臺階修繕、牆面修補、景觀節點設定等“十大要素工程”。不僅如此,28家“無證無照”商戶被關停,“一照多店”商戶由92家減少合併至39家,21家低端小吃類業態升級,以前主街上密密麻麻的商鋪也只剩下81家。以前的飯店、小吃攤也變成了民俗文化館、文創店鋪。“南鑼鼓巷很美,我們要把它打造成每個地方拍照都有‘明信片的效果’。”南鑼鼓巷商會會長徐巖介紹,在商會的牽頭下,衚衕裡的山牆露了出來,老北京傳統的青白灰成為門臉兒主色調,衚衕實現了一步一景。

對於這些改變,住在這裡的居民感觸最深。雨兒衚衕14號院居民冀紅還留在老院子裡,“住在這裡有感情了,現在住的很舒服。”主街道景觀提升了,大雜院的違建拆除了,她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門口搭建的棚子將三間平房和自建的衛生間、廚房連成一個小院落,冀紅和家人幾十年都生活在這裡,“其他鄰居搬走了,大院就剩了3戶人家,空間也很寬敞。”在政府的整改下,以前居民搭建的儲物間、衛生間都被拆掉,僅能容納一個人側身透過的小路現在可以讓3個人並排行走。

“以前對院子最深的感受就是擁擠,現在環境好多了,方便多了。”讓冀紅舒心的還有衚衕里居住環境的改變。她家所在的雨兒衚衕,以及附近的福祥、蓑衣、帽兒等6條衚衕,都推行了平房物業化管理。過境車輛有人管控,路邊花草有人拾掇,街巷衛生有人打掃,連屋簷底下凌亂的飛線都收拾整齊,嵌進統一的金屬槽裡,既整潔又美觀。

這並不是南鑼鼓巷改造的最終目標,交道口街道工委副書記喬孟齋指著雨兒衚衕15號院裡現代化的院落佈局說:“以後會把這樣的佈局引入居民家。”在15號院裡,石榴樹鬱鬱蔥蔥,青灰色步道和花池讓院子多了山水畫般的意境,院牆上覆蓋著太陽能光板,“居民的供電都能透過這些板子實現”。南鑼鼓巷仍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但也更好地保留了老北京胡同的樣貌和文化傳統。徐巖說:“南鑼鼓巷模式已經被天津濱海新區等城市引入。”從人滿為患、烏煙瘴氣的旅遊景點到利落規整、韻味十足的老胡同,南鑼鼓巷正在實現華麗轉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