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中華環保世紀行走進北京,五大河流貫通入海,健康水體達到86%

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旅遊2023-02-01
簡介2021年,在北京段全線通水的基礎上,北京市水務部門加快完成小紅門再生水、南水北調中線向永定河補水工程,結合官廳水庫、小紅門再生水等多種水源,累計補水1

北京有什麼海

中華環保世紀行2022年宣傳活動11月4日在北京市舉行。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北京近年來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大國首都綠水青山底色不斷擦亮。

北京流域內五大河流實現貫通入海,密雲水庫蓄水創歷史新高,不少乾涸多年的河道水庫復甦、泉眼復湧,健康水體達到86%;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累計回升9。79米,超採區面積比2015年最嚴重時減少82%,地面沉降得到緩解;徹底治理142條黑臭水體,告別前些年“有水皆汙”“有河皆枯”的水環境狀態。

中華環保世紀行走進北京,五大河流貫通入海,健康水體達到86%

9月18日,北京,永定河門頭溝三家店段的秀美風光。qianlong 攝/IC photo

“五河入海”成為現實,永定河共開展5次生態補水工作

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注重統籌協調,實施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徑、多目標精準的水資源排程,五大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透過跨流域、多水源生態補水,斷流26年的永定河、斷流22年的潮白河實現全線通水,大運河京冀段全線通航,水資源的科學排程使首都“五水聯調”“五河入海”成為現實。

北京市統籌排程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南水北調、再生水等多水源,根據五大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功能定位,發揮水網互連互通優勢,按照高水高用、優水優用原則,分質分段實施多流域、多路徑、多目標聯合排程,實現干支流協同修復,助力五大河流全線貫通入海。

截至目前,北京市水務部門在永定河共開展5次生態補水工作,並在盧溝橋攔河閘進行了4次脈衝洩水試驗。生態補水堅持以水開路、用水引路,驗證了溼河底、拉河槽、定河形、復生態的生態治河規律,為永定河地表地下協同修復、河道生態治理及全線貫通入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為恢復永定河生機,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組織京津冀晉四省市,協同聯動、緊密協作,大力實施流域生態水量統一排程,對永定河進行跨流域生態補水。黃河萬家寨、冊田、友誼等水庫向官廳水庫調水2。7億立方米,實現了祖國“母親河”黃河和北京“母親河”永定河的歷史性“牽手”。當年春季,官廳水庫向下遊河道集中補水2。3億立方米,永定河山峽段108公里全線流動,官廳水庫以下形成140公里的連續水路。

2020年春季,官廳水庫生態補水出庫總量1。66億立方米,水頭最終到達天津市武清區,官廳水庫以下形成248公里的連續水路,永定河北京段實現全線通水。

2021年,在北京段全線通水的基礎上,北京市水務部門加快完成小紅門再生水、南水北調中線向永定河補水工程,結合官廳水庫、小紅門再生水等多種水源,累計補水1。11億立方米。利用有限的生態水資源量保障了永定河26年來首次實現 865公里河道全線水流貫通入海。

中華環保世紀行走進北京,五大河流貫通入海,健康水體達到86%

6月20日,北京,盛夏時節的清晨,永定河門城湖湖面水平如鏡,倒映著藍天綠樹、高樓青山,景色美不勝收,讓人彷彿置身於畫卷之中。qianlong 攝/IC photo

地下水位實現連續6年回升,81處乾涸多年的泉水實現復湧

今年4月,北京市再次啟動永定河春季集中補水。5月12日,隨著天津屈家店攔河閘提閘放水,來自官廳水庫的永定河生態補水水頭匯入永定新河,標誌著永定河再次實現全線通水。9月22日,本年度永定河北京段秋季集中補水啟動,再次推動實現了永定河865公里全線貫通,推進永定河生態環境復甦,促進地下水涵養。

2021年4月30日8時起,北京市啟動潮白河試驗性春季補水,這次補水進一步探索了流域補水、區域補水、分段補水、協同補水的工作實踐,充分發揮了水網互連互通優勢,按照高水高用、優水優用原則,分質分段實施了多流域、多路徑、多目標聯合排程,實現了干支流協同修復。清澈湍急的白浪奔湧而下,斷流22年的潮白河全線水流貫通,“喚來”飛鳥蹁躚,煥發勃勃生機,密懷順等地下水源地也得到一次“暢快淋漓”的補給。

實施生態補水,是全面推進河湖和地下水綜合治理、地上地下協同修復的重要舉措,充分利用現有砂石坑、蓄滯洪區、河道水網回補地下水,在促進河湖生態復甦的同時,增加了地下水戰略儲備。

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16。38米,與上年同期對比,地下水位回升1。85米,地下水儲量增加9。5億立方米;與2015年同期對比,地下水位回升9。79米,地下水儲量增加50。1億立方米。地下水位實現連續6年回升,81處乾涸多年的泉水實現復湧。

北京市還將洪水安排融入水資源配置,統籌水庫調蓄、城市供水、河道補水、地下水回補等多重目標,開展洪水預報排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進化害為利、高效利用。2021年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庫有效存蓄洪水16。6億立方米,為大範圍復甦河流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去年汛期以來,新增有水河道46條、有水河長增加786。3公里,水面面積增加71。48平方公里。

河湖生態持續復甦,多樣化生境吸引了大批珍稀鳥類

河湖生態持續復甦,為水生生物的遷徙和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多樣化生境吸引了大批珍稀鳥類,大鴇、黑鸛、黑臉琵鷺等頻頻現身駐足,城鄉河湖再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勃勃生機。

2021年水生態監測及健康評價報告顯示,北京全市水生態健康水體比例為86%,河湖水生態健康狀況總體良好。浮游植物、大型底棲動物、水生植物物種數較2020年分別增加154種、81種、23種,魚類物種數量已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85種)的72%,河湖生物多樣性明顯提升。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也接連現身亦莊調節池、黃松峪水庫和懷柔水庫,進一步佐證了北京市河湖水生態健康狀況持續向好的態勢。

北京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利用改善後的水生態環境,持續加大濱水空間開放共享力度,大運河北京段通航,西郊雨洪調蓄工程向社會開放,新開闢25處河湖滑冰場、600處垂釣平臺、12處皮划艇區域,4處水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社會開放,水生態環境建設成果成為最普惠的公共產品,市民的獲得感大幅提升。

再生水成為北京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近年來,為解決日益突出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從2013年到2019年,北京市政府連續印發三個“治汙三年行動方案”,著力快速提升汙水處理能力,探索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水生態的良性迴圈。

中華環保世紀行走進北京,五大河流貫通入海,健康水體達到86%

北京,槐房再生水廠外的生態美景。受訪者供圖

2013年,針對城鎮地區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北京實施第一個“三年行動方案”,重點建設再生水廠、配套管線、汙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臨時治汙等4大類工程。

2016年起針對城鎮地區管網建設短板、農村地區汙水治理問題,實施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重點推進解決城鄉接合部地區、重要水源地村莊和民俗旅遊村莊汙水治理問題。

第三個“三年城鄉水環境治理行動方案”於2019年11月啟動,以改善城鄉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化各區政府主體責任,實現水環境治理重點由城鎮地區向農村地區延伸,由解決集中點源汙染向分散點源和消減面源汙染延伸,由黑臭水體治理向小微水體整治延伸,由注重工程建設向更加註重執行管理轉變。以合流制溢流汙染和麵源汙染治理、農村汙水收集處理、小微水體整治為重點,補短板、強監管,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京全市規模以上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由2013年的393萬立方米/日提高到2021年的707萬立方米/日,汙水處理率由2013年的84。6%提高到2021年的95。8%,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汙泥無害化處置。

自2013年以來,北京所有新建再生水廠和升級改造汙水處理廠主要出水指標一次性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再生水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由綠化、洗車、衝廁等逐步推廣到工業、河湖環境及道路澆灑等方面。2021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12億立方米,佔北京年度水資源配置總量的近三成,再生水已成為北京市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2021年,北京全市用於河湖補水的再生水總量達11億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城市河湖景觀面貌和生態環境。2021年小紅門再生水利用工程建成,當年小紅門再生水廠即為永定河生態補水3317萬立方米。

為充分利用再生水資源,北京還積極推廣汙水處理廠再生水用於綠化、道路沖洗、洗車等市政雜用。結合既有再生水廠及管網設施,透過在主要市政道路沿線安裝再生水加水機,為園林綠化、環衛等建設專用加水站點,為周邊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施工降塵等取水作業提供再生水源。

據統計,每年用於建築、綠化、環衛及洗車的再生水總量達2500萬立方米。按照《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大再生水在園林綠化中的使用,2021年,北京已實現1000萬平方米園林綠化用水的再生水置換。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陳靜 校對 賈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