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專訪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新技術為智慧交通注入新活力 地鐵每隔60秒一班成為可能

由 每日經濟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3-01-31
簡介他認為,目前,現代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駕駛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率先應用,為智慧交通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業態和場景

地鐵每隔幾分鐘一班

專訪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新技術為智慧交通注入新活力 地鐵每隔60秒一班成為可能

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隨著智慧交通的普及,交通領域智慧化程度不斷提高,“自動駕駛示範區”、“軌道交通微中心”也成為城市智慧交通發展的關鍵詞。近年來,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進入自動駕駛、智慧交通領域,也讓行業的熱度不斷攀升。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688015,SH)董事長郜春海。作為交通領域的一名“老兵”,郜春海認為,縱觀技術的發展歷程,每當新技術爆發時,總會在交通領域引爆新一輪應用。而隨著5G、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變革,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的碰撞創新,交通領域再次被注入新的活力,智慧交通也會釋放新動能。

他認為,目前,現代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駕駛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率先應用,為智慧交通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業態和場景。未來,傳統企業需要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共贏,進一步提升智慧交通的服務質量。

談智慧交通:提升“最後一公里”的運營效率

城市軌道路網的建設是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基礎。據國家統計局和沙利文研究資料,中國城市軌道智慧化市場規模(以國家建設投資額計)由2014年的100。9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26。5億元。城市軌道交通的飛速發展也將帶動其配套資訊化系統的建設,預計中國城市軌道智慧化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442。5億元。

專訪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新技術為智慧交通注入新活力 地鐵每隔60秒一班成為可能

隨著智慧交通的觀念逐漸普及,智慧城軌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受益於新一代資訊科技,如人工智慧、雲計算技術的不斷滲透,傳統交通的行業邊界不斷被打破,現階段,智慧城軌的運營和服務能力透過新一代資訊科技實現雙向升級,行業整體向智慧化升級,逐漸邁入智慧交通時代。

行業的變化也驅動城市從各個層面提升智慧交通的智慧性。北京“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站城融合、軌道“微中心”概念。軌道微中心是與軌道交通站點充分融合、互動,可達性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備場所感和識別性的城市地域空間。

郜春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代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流量經濟、樞紐經濟、數字經濟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業態場景,也驅動城市軌道交通進一步提升交通服務質量水平。

例如,未來,北京地鐵11號線將透過“虛擬連掛”的技術進一步縮短列車執行間隔,高峰期實行6編組列車執行,平峰期實行3編組、4編組列車執行,實現列車連續進站。“交控科技現正在與北京市建立軌道交通行業的示範工程,未來將在北京的某一條線路上示範運用,60秒的最短執行間隔也將成為可能。”郜春海說。

此外,郜春海表示,智慧交通是把人的出行習慣、舒適放在第一位。未來把機場、火車站、地鐵、公交、共享單車這些系統融合起來。加強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之間的融合,透過構建“換乘便捷、資源共享、功能互補、互聯互通”的綜合軌道交通運輸體系,支撐和引導城市空間,最佳化運力資源配置,讓出行變得更加便捷,是智慧交通的發展趨勢,也能夠提升“最後一公里”的運營效率。

談自動駕駛:需在法律、倫理層面深度思考

從場景落地來看,自動駕駛也是智慧交通落地過程中的重要技術。眼下,不論是傳統企業,還是網際網路企業,均在自動駕駛技術層面持續探索。

同時,各大城市也在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例如,今年,北京提出要“以數字化引領高精尖產業發展……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為核心,約60平方公里範圍內開展建設,到2022年,計劃完成“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實時的雲、可靠的網和精確的圖”五大體系建設,並打通網聯雲控式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管理關鍵環節,形成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

郜春海認為,“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的建設將起到兩個作用:首先,示範區將建立起覆蓋整個汽車無人駕駛流程的驗證實驗環境,示範區的建設一方面將給企業驗證技術提供空間,也會帶動整個無人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全部的技術可以在“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內進行測試、驗證。

另一方面,透過建立起完備的自動駕駛示範區,更可以直觀地給全社會展現出一個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也將給未來科學城、雄安新區等其他地區複製、發展“自動駕駛”創造便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智慧交通市場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根據沙利文資料,企業在智慧交通資產投入建設方面,34。1%的投資應用於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僅11。2%投資應用於交通訊息服務。

而在郜春海看來,無人駕駛的應用也將把更多的人從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優質人力資源投入到公共服務中,打造個性化城市智慧交通建設和運營模式,最佳化智慧交通行業的整體服務質量。

“讓無人駕駛的汽車和有人駕駛(的)汽車PK情商和智商,仍然需要面臨多種挑戰。”談到無人駕駛未來的落地速度,郜春海表示,自動駕駛在各個場景普及應用仍需時間。未來5年,隨著“5G+AICDE”等技術的迭代,自動駕駛可能會形成在示範區進行應用推廣、在地鐵領域全面發展、在公交某些特定區域運營的格局。此外,倘若未來發展至有人駕駛、無人駕駛混合執行階段,也需要在法律、倫理等層面進行深度思考。

專訪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新技術為智慧交通注入新活力 地鐵每隔60秒一班成為可能

自動駕駛。圖片來源:攝圖網

談創新趨勢:個性化、定製化訴求不斷提升

事實上,自動駕駛是智慧交通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推進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圍繞提升城際交通出行智慧化水平、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慧化發展等方面,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智慧交通出行資訊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發展。

如今,智慧交通的賽道越來越熱鬧,一些傳統的安防企業、通訊企業甚至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入局,加大智慧交通市場資源投入,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作為交通領域的一名“老兵”,郜春海認為,縱觀技術的發展歷程,每當新技術爆發時,總會在交通領域引爆新一輪應用。而隨著5G、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變革,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的碰撞創新,交通領域再次被注入新的活力,智慧交通也會釋放新動能。

郜春海表示,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十四五”首要任務,要解決“卡脖子”問題和實現“0”到“1”的突破,在這個過程中會面對很多困難和挑戰,需要從標準制定、法律規範等層面,為科技工作者、轉化人員等提供更多的保障,使得他們有更多的原始驅動力實現自主創新,同時更好解決“卡脖子”問題、成果轉化問題、形成更好的容錯機制,才能帶動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

談到網際網路企業的跨界創新,郜春海表示,讓智慧交通行業獲取資訊的經驗、途徑更加多元便捷,也讓技術迭代的速度、效率成倍提升。未來,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共同創新、合作共贏,是智慧交通領域創新的趨勢。

此外,隨著科技發展的過程,人們個性化、定製化的訴求也在不斷提升。在工業網際網路時代,各個行業更加強調定製化,強調對細分行業進行更深入的瞭解,新興技術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應用已經十分成熟了。未來需要對細分行業進行更加深入的瞭解,根據細分行業的特徵進行深度融合,給使用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