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蹲點調查丨一道洪峰的200公里行程

由 海報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3-01-25
簡介8月7日下午3時,根據水文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一波洪峰將要在臨沂市區河段形成,指揮部辦公室向小埠東橡膠壩發去預警資訊,再次提醒那裡的工作人員做好迎洪準備

臨沂有幾個橡膠壩

洪峰一形成,就引來無數雙眼睛的密切注視,許多臺電腦精密計算

一道洪峰的200公里行程

臨沂水系發達,大中小型水庫901座,塘壩近萬座,有“千庫萬塘”之稱。其中,沂河縱貫南北,流經臨沂市8個區縣,自沂水縣跋山水庫以北至郯城縣南部的吳道口,河道幹流長約200公里,被臨沂人稱為母親河。但由於臨沂市降水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再加上地勢北高南低,汛前降雨集中,源短流急、洪水峰高量大,歷來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8月5日8時至8月7日8時,臨沂市平均降雨達到75。8毫米,沂河出現明顯漲水過程。8月7日9時,據省水文局洪水預報,預計沂河臨沂水文站7日14時洪峰流量3800立方米/秒左右。

蹲點調查丨一道洪峰的200公里行程

護水庫

8月6日晚,暴雨瓢潑。記者身在臨沂市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指揮部辦公室),透過電話採訪,大致瞭解了沂水縣道託鎮胡家旺村黨支部書記侯天增當晚的行蹤。當晚11時,侯天增穿著雨衣,吃力地走上水庫堤壩,一邊觀測水位漲勢,一邊巡查是否有管湧或滲水現象。自7月21日以來,這已經是臨沂市經歷的第四次明顯降雨過程,侯天增面前的這座胡家莊小2型水庫已經逼近警戒水位,正在全力洩洪。

侯天增說,他是水庫的巡查責任人,根據規定每次下雨都要在水庫邊守著,一旦發現水庫有問題隨時上報。今年汛期來臨前,水利部門還專門組織水庫責任人進行了防汛演練,開展了線上培訓,現在鎮上的每個水庫巡查責任人手裡都有一張明白紙,上面清晰地標註著值守水庫的相關水文資料等資訊。

說話間,水庫的技術負責人、道託水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高宏也來到了岸堤上,與侯天增一起巡查。據高宏介紹,經過這幾次大雨,距離胡家旺村20公里外的跋山水庫的水位持續上漲,目前也已經開閘放水,為接下來的降雨預洩騰庫。

據瞭解,光是在臨沂城區上游沂河流域,就建有田莊、跋山、岸堤、唐村、許家崖5座大型水庫和22座中型水庫,總庫容22。47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5606。9平方千米,佔沂河流域總流域面積的47。4%。

近年來,臨沂市實行嚴格的小型水庫防汛“三個責任人”制度,為每座小型水庫配置了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其中巡查責任人一般是小型水庫所在地的村黨支部書記。按照規定,一旦開始降雨,巡查責任人需要在水庫邊實地觀測水庫水位,為指揮中心科學排程提供實時資料。

侯天增認為,這樣的實地觀測很有必要。他介紹,去年臺風“利奇馬”過境期間,蘭陵縣一座小型水庫就出現了險情,幸好當時村裡的巡查責任人徹夜守在水庫大壩上,在凌晨時發現了水庫超過警戒水位,及時提醒村民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8月7日凌晨,正在水庫邊的工棚內避雨的侯天增,接到了指揮部辦公室打來的電話。與該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簡單交換了一下雨情、水情等資訊後,侯天增放下電話說,指揮部辦公室電話檢查上崗值守情況,這雨要下一整夜,得讓老婆來壩上送飯,看來今晚是回不了家了。

蹲點調查丨一道洪峰的200公里行程

總排程

在電話的另一頭,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帥將聽筒扣在座機上,做好記錄後,再次翻開水庫防汛責任人的名單,繼續抽查下一座水庫三個責任人上崗履職情況。自8月5日早8點臨沂市迎來大範圍強降雨,王帥已經在這間辦公室連續值守了兩天一夜。

一組1956年至200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沂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超過800毫米,由於沂河中上游均為山丘區,洪水陡漲陡落,往往在暴雨過後幾小時內,主要控制站便會出現洪峰。經過60多年的治理,如今的沂河已經形成了由水庫、河道堤防、控制性水閘、分洪道工程、水利樞紐工程等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其中,沂河祊河口以下至省界已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治理。

到了上午11點,在指揮部辦公室隔壁的一間辦公室裡,工程師王輝打開了臨沂市水利局開發的智慧防汛系統,開始為各型水庫制訂洩洪方案。這套系統2018年投入使用,輸入氣象部門提供的降雨預報資料後,可以模擬出未來一段時間的河道水情與水利工程狀況,提前制訂洩洪方案。

“8月7日上午11點,跋山水庫的水位是173。76米,根據系統計算,如果未來一段時間的持續降水量預計達到50毫米,水位將升至175。74米;如果預計持續降水量是100毫米,水位將升至177。47米。我的工作就是根據各個時段的實時降水量,判斷水庫應該在何時洩洪。”王輝說,智慧防汛系統可以同時模擬37座大中型水庫的庫容水位漲落情況,再由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上下游洩洪方案。

臨沂市的汛期是每年的6月至9月,4個月的時間裡,整個指揮部辦公室都隨時保持著臨戰狀態。王帥所在的這間辦公室24小時不間斷地安排兩名工作人員值守,一旦有強降雨過程,值班人員會增加到6至12人,分工負責預警資訊、監測雨情、排程工情、資訊統計報送,以及專人負責超汛限水庫水位變化情況、制訂洪水排程方案等工作。

去年臺風“利奇馬”過境時,王帥接到指令值守,將私家車停在路邊。大雨降下,路面積水,周邊的汽車都及時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只有他的車一直停在路邊。4天之後,等他結束值守再去開車時,卻發現車子已經在積水中泡壞了。

8月7日下午3時,根據水文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一波洪峰將要在臨沂市區河段形成,指揮部辦公室向小埠東橡膠壩發去預警資訊,再次提醒那裡的工作人員做好迎洪準備。

開閘壩

從指揮部辦公室向南13公里,記者趕到沂河小埠東橡膠壩管理辦公室,這裡的負責人張麗正帶領工作人員計算河道洪峰流量。

小埠東橡膠壩位於臨沂市主城區的東南側,此處河段是沂河主幹道與祊河、柳青河等三條支流的交匯處,沂河北部流域的降水彙集於此。根據臨沂市水利部門的綜合排程,往往會在這裡形成沂河防汛過程中最大的洪峰。小埠東橡膠壩能否順利洩洪,關係著臨沂市的城市安全。每次大雨襲來,這裡的工作人員都要以每半小時一次的頻率計算河道流量,避免快速形成的洪峰對壩體帶來衝擊。

“目前流量已經超過2000立方米/秒,剛才指揮部辦公室打來電話,通知我們今天的最大流量將接近3500立方米/秒。”張麗介紹說,3500立方米/秒,意味著每秒透過沂河的水量接近兩個標準游泳池的容量。

據瞭解,小埠東橡膠壩由橡膠壩袋、充排水泵站、水閘等組成。橡膠壩分為充水式和充氣式兩種,而小埠東橡膠壩使用的是充水式,壩袋充脹後控制上游水位用以供水、灌溉、發電、航運、防洪等,效果與普通水閘相似,卻有造價較低、施工簡易、執行方便等特點。小埠東橡膠壩的橡膠壩袋共有16節,淨長1135米,橡膠壩袋內充滿河水後,高度達到3。5米,可以使整個壩體的最高蓄水位達到65。5米。它於1996年1月動工,1997年1月竣工並投入使用

接到流量預警資訊前,小埠東橡膠壩已經進入了第一階段的洩洪操作,預報洪水超過1000立方米/秒時,橡膠壩就要按排程方案將壩袋內的水完全排空,落壩到底。這項操作,用水利部門的專業術語來說,叫做“塌壩”。

8月7日上午9時30分,張麗就接到了預警資訊:預計到下午2時左右,沂河臨沂站洪峰將達到小埠東橡膠壩。此時,橡膠壩已經提前塌壩到底,等待洪峰到來。

小埠東橡膠壩的壩上蓄水面積達到了1。6萬畝,接近杭州西湖的2倍,這處河段被命名為沂蒙湖。2001年9月,小埠東橡膠壩被水利部評為首批18家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之一,是當時山東省唯一一家獲此稱號的單位。2006年,小埠東橡膠壩入選第四屆吉尼斯世界紀錄,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橡膠壩。

此外,小埠東橡膠壩在調蓄區間徑流、改善和擴大灌溉面積、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提升臨沂城區的生態環境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2月,小埠東橡膠壩被住建部評定為國家級城市溼地,2016年又被水利部評選為全國“十大最美水工程”之一。

下午3時21分,位於小埠東橡膠壩下游的臨沂水文站實測洪峰流量3700立方米/秒。

在確認了壩體已達到最大洩洪量的資訊後,中控室內的工作人員拿起電話,向下遊的劉家道口樞紐工程管理局、郯城縣防汛指揮部等七個單位通報洩洪情況。

“像這樣重要的資訊就不能透過微信群或者簡訊通知,一定要和相關部門逐一確認各種細節,避免給下游帶來猝不及防的洪峰。”半小時後,七通電話打完,張麗開啟中控室的窗戶,巨大的轟鳴聲傳來,從窗邊向外看去,傾瀉而下的河水翻湧起大片白色的浪花。

這些河水向南奔騰12。7公里,來到劉家道口樞紐工程。下午5時許,根據上級排程指令,劉家道口樞紐工程中的分洪閘開啟,將自北而來的洪峰一分為二,透過分沂入沭河道,將超過每秒1000立方米流量的洪峰引入東側的沭河,另一半則繼續沿沂河主幹道向南,分流後的洪峰流量超過每秒2000立方米,進入了郯城縣境內。記者追隨洪峰,也來到了郯城。

蹲點調查丨一道洪峰的200公里行程

巡河道

馬頭攔河閘位於郯城縣馬頭鎮,距離劉家道口樞紐工程約40公里。8月7日下午6時30分,為了監測這一波洪峰過程,郯城河道管理局沂河所所長周先強已在此等候多時。一小時前,他接到巡防指令,從家中趕來。

沂河上游多山,洪水暴漲暴落,留給郯城縣的反應時間較少。沂河在郯城縣境內主幹道長約55公里,在洪峰過境時,周先強與同事們的職責就是沿約55公里的河道兩岸巡查,檢查堤岸、控導、涵閘等各類工程的情況,及時發現處理並上報險情。

“2000流量對郯城段來說不算特別大,但每次行洪時,我們都要把兩岸的各類工程看一遍,不允許出現任何紕漏。”周先強說。

天色黑了下來,藉著手電筒的微弱光亮與閘壩上的燈光,周先強與沂河所工作人員張效軍走出水文觀測塔,沿著堤岸上的臺階向下走去。這裡立著四根兩米長的鋼管,順著堤岸的坡面依次向下排列。周先強告訴記者,這些鋼管就是幫助巡河員觀測水位的水尺。此時,最下面的一根水尺已經完全浸入水中,湧到岸邊的浪花不斷拍擊著第二根水尺的根部。

“根據我的經驗,現在河水的行洪流速大約是每小時5公里,水位也在安全範圍內,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幾處重點險段和新建控導工程的情況。”周先強從車中取出紅漆,在石砌的岸堤上記錄下了當前水位,便匆忙趕往下一處巡查地點。

目前郯城河道管理局在郯城縣境內的沂河主幹道上,建設了大型控導工程5處、中型控導工程7處,還有30多處小型修補加固工程。在整個行洪過程中,周先強與同事們一直都堅守在一線。有些加固工程需要撥開荊棘與灌木才能查探清晰,幾次巡查下來,周先強與同事們的身上往往會留下許多被草木割開的大大小小的傷口。

8日凌晨2時,周先強驅車趕到了郯城縣勝利鎮北新汪村。汽車停穩,周先強仰頭將水壺中最後一口水喝完,開啟車門向岸堤邊走去。經過一整夜的奔波,這個容量1500毫升的水壺也見了底。

北新汪村黨支部書記鄭洪興早已撐傘站在堤岸上。北新汪村地處沂河河道轉彎處,洪峰轉向帶來的衝擊力拍擊堤岸,一度威脅著北新汪村的安全。2006年,郯城河道管理局在實地考察了北新汪村的情況後,在岸堤上建設了5條丁壩和400餘米長的石護坡,透過伸入河道的丁壩壩體和石護坡,緩解河水轉向帶來的衝擊力。此後,又陸續進行了三次系統性治理,建設了多處石護坡抵禦河水排擊,基本消除了北新汪村面臨的洪災隱患。

早上8時,天已大亮,周先強與同事們回到郯城河道管理局吃早飯。在郯城河道管理局的防汛值班室內,燈光還沒來得及熄滅,防辦主任付玉超已經在這裡值守一個晝夜。隨著雨情、水情與工情的變化,付玉超需要隨時將一條條防汛指令傳達到各個基層部門並將蒐集整理的資訊及時上報。

付玉超的家在46公里外的蘭陵縣,有時遇到汛情,連續兩三個星期都無法回家。幾天前,他一直感到頭暈、胸悶,卻一直堅持在崗,直到單位強制讓他休假催他就醫後,他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心臟早搏的跡象。“洪峰就是命令,其他的,等這次汛情過去再說吧。”付玉超說。

“降雨過後,洪峰全部過境一般需要一天一夜。為了保證急難險重處有人扛起重任,我們成立了黨員突擊隊帶頭衝鋒,行洪過程中他們基本沒有時間休息。”郯城河道管理局局長張傳秋說。

早上8時,周先強簡單就餐、小憩之後,將隨身的水壺灌滿茶水,再次前往一線巡查河道。周先強是河道治理戰線上的“老兵”,從1988年起就在郯城河道管理局一線工作。32年來,他見證了沂河防汛的變遷。

上午10時,周先強來到郯城縣南部的吳道口,沂河從這裡流入江蘇省。站在岸堤上遠眺,水流平穩,經過一個晝夜的奔流,此次降水在沂河主幹道形成的洪峰,跨越200公里,平穩度過。

“回去好好睡一覺,備戰下一次洪峰。”周先強說。

(大眾日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 報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