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學行《中庸》:找到你生命的靈動性

由 內在的探索 發表于 旅遊2023-01-24
簡介“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是說什麼:為什麼這樣好的“中庸之道”,不能在天下“通達”、“遍佈”這個世界呢

父母墓碑銘文怎麼寫

學行《中庸》:找到你生命的靈動性

前幾篇文章,我們對《中庸》進行了幾個章節的總結、梳理。其實截止目前《中庸》的內涵我們已經大致表達完整了。那麼

接下來的內容,會聚焦在對“中庸之道”不同生活應用層面的解析

。包括《中庸》後續章節裡,所體現出來的

“聖人”們的心境

、他們的無可奈何。

聖人的“無可奈何”是對眾生的一種“承擔”

。我們從這裡著眼去了解。可以感受到“中庸之道”與孔子、他的弟子們的關聯性。以及,我們可以,以這些最棒的人作為“標杆”,努力“學習和成長”。聖賢之學,那麼,

心向往聖賢是求學之本

。他們是我們生命的“指引者”,我們需要用心體察他們的“心境” 和 “視野”。

先將今天要講解的內容列舉這裡:

《中庸》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中庸》第五章:“道其不行矣夫?”

孔子的生活年代,是在

春秋之末、戰國初起

。那個時候,東周王朝對社會已經失去約束力200多年,周王朝的

“井田制度”逐漸因貴族的貪慾而破壞

,諸侯、大夫等貴族階段對平民百姓的擠壓,直接體現在土地侵佔、社會公共資源(礦山、森林、湖泊)的私有化上。在一個

農耕社會

,這是很要命的事情,下層社會進入了生存的恐懼,而上層社會進一步的豐碩起來。

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化

,引發了各種社會亂象,上層是“強權霸業、

金錢崇拜、享樂主義

”、下層是“奔走求食、互競求存、奸巧奪利”……孔子直言

“禮崩樂壞”

四字,道盡了時代的創傷,是言:人心墮落,已失道德敬畏,再也無法回覆

“三王時代”的淳樸溫良、共產無私的世界

了。

學行《中庸》:找到你生命的靈動性

於此,

子曰:“道之不行也”

。他說:“道”,沒有“行”在社會生活之中,人們心中普遍沒有立下“道”,沒有敬畏,缺少約束,少了自我校正的過程,屬於“原生態的”、“沒有修飭”的存在狀態。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是說什麼:為什麼這樣好的“中庸之道”,不能在天下“通達”、“遍佈”這個世界呢?這種狀況我看得很清楚,並且知道原因所在,“我知之矣”。那麼,

孔子認為原因在哪裡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