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由 a言聊情感 發表于 旅遊2023-01-18
簡介起初譚父譚母是不同意的,畢竟前兩個女兒都已經出家了,二老多少還是希望有一個孩子陪在身邊,日後嫁人生子,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南京古林公園收費嗎

2015年,

“廣東雷州譚家三姐妹削髮為尼”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普通人選擇落髮出家本就是一件罕見事,更何況還是三個妙齡姐妹,這在一般的父母看來是絕對接受不了的事情。

不過,三姐妹的父母卻表示:

“這是她們的福報。”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那麼,正值豆蔻年華的三姐妹為何要選擇遁入佛門呢?

作為父母,他們又為何力挺女兒的決定?

胎教中結下佛緣

譚家三姐妹與佛門的緣分,

還要從她們幼年時期、乃至胎教談起。

1987年,譚父患上了嚴重膽結石,一家人跑遍廣東地區的醫院也沒能治好。

醫生表示已經無能為力,譚父只能每日躺在床上忍受病痛的折磨,等待死神一步步接近自己。

走投無路之下,譚母將希望寄託在了佛菩薩上。

她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走進了一家寺院,誠心跪在佛祖前苦苦哀求,寺廟裡的一位老法師見狀給了她一個建議:

念大悲咒。

一開始譚母只能結結巴巴的勉強念出來,後來在老法師的教導下越念越順,每日在佛祖前背誦大悲咒成為了譚母的主要功課。

或許真的是譚母的誠心感動了佛祖,

半個月後譚父的病情竟然真的有了好轉。

再過一個月去醫院檢查,譚父體內的結石居然神奇的消失了,連醫生都感覺非常不可思議。

譚父譚母將這一切都歸因於佛菩薩顯靈,於是二人就此成為了兩名忠誠的佛教徒,每日在家參禪禮佛。

尤其是親眼見證佛法顯靈的譚母,

她內心堅信阿彌陀佛,開始追尋超脫生死、死後去往極樂世界。

譚父譚母不光自己信奉佛祖,也用佛教思想教育兩個女兒。

甚至在懷上小女兒後,譚母的胎教也是大悲咒。

在這樣一個充滿佛教文化氛圍的家庭中長大,

譚家女兒們自然耳濡目染,自小對佛法產生了興趣。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與一般的孩子相比,譚家姐妹明顯成熟很多,但按照佛家的話來說,她們具有很深的善根。

三姐妹不愛與別的孩子玩耍、交流,反倒是喜歡追問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會去到哪裡?”“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

1996年,譚家三姐妹在父母的見證下皈依了佛門,

當時大女兒13歲,二女兒11歲,小女兒不過8歲。

皈依並不等於超脫紅塵、遁入空門,而是指開始正式信奉、學習佛教。

不過令譚父譚母沒有預想到的是,三個女兒有一天會真的遁入古廟,終生與青燈古佛相伴。

2003年,大女兒、二女兒提出正式出家、徹底隱入佛門,她們想要專心研習佛法。

譚父譚母顯然沒有想到這種情況,因為相較於小女兒,二人似乎並未表現出強烈的出家傾向。

平日裡她們並不經常去寺院參拜,經書的研讀也不如小女兒精深。

要說譚家子女中誰最有可能出家,那一定是小女兒。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可現如今卻是大女兒、二女兒提出了出家請求,這是譚父譚母沒想到的。

“你們是不是沒有想清楚?這件事不能衝動,出家修行很苦的,你們千萬不要因為一時興起就做出決定。”

譚母苦口婆心的告誡二人。

兩個女兒的出家固然有些出人意料,可母親也並未阻止,只是讓她們慎重考量。

結果女兒們異口同聲的回答:

“我們已經想的很清楚了。”

言盡於此,譚父譚母也沒了話說,只能送二人去了東莞小月庵修行。

送走兩個女兒之後,

譚父譚母馬上又開始為小女兒擔憂起來。

按照小女兒表現出來的佛性和對佛法的喜好程度,她是最有可能遁入空門的那一個,倘若有一天她真的也出了家,那二老身邊可就沒有任何一個子嗣。

一想到這裡,二人就不禁感到頭疼。

小女兒的深厚善根

的確,小女兒自打出生起就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佛學天賦。

據她本人回憶:

“我對佛菩薩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去寺院,見到佛菩薩的塑像甚至會感動到流眼淚,那種親近甚至超過了與父母的骨肉之情。”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也正是基於此,她從小便暗暗發願:日後一定要出家。

小時候,三女兒把絕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唸佛拜佛上,嘴裡幾乎時刻不停阿彌陀佛。

“我覺得阿彌陀佛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不管做什麼都習慣念阿彌陀佛加持。”

她從小沒有求過父母、姐姐任何事,不管是想要吃什麼東西、要什麼禮物,甚至是規避父母的責罵,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透過念阿彌陀佛加持。

對三女兒來說,對阿彌陀佛的依賴遠遠超過了父母。

小時候,三女兒最喜歡去的就是寺院,在廟裡待上一整天也不會感覺枯燥。

甚至在夢裡她也能夢到佛菩薩,

“我經常在夢到佛菩薩帶著我在天上飛,那種感覺很玄妙。我相信自己上輩子一定是個出家人,只是不知道哪裡沒有修好,又來到了這個世間。”

隨著三女兒的年紀越來越大,她身上的佛相愈發深厚。

她不喜歡花花綠綠的衣服、不愛打扮,她的穿著打扮與她的年紀非常不符,不過她本人卻樂在其中。

其實三女兒一直很聰明,不過她沒有將時間花在學習上,而是將所有精力放到了研習佛法。

就連老師也不止一次向家長反應:

“這個孩子很聰明,但她就是不學習。”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堅持到了初中畢業後,三女兒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學校、徹底皈依佛門。

起初譚父譚母是不同意的,畢竟前兩個女兒都已經出家了,二老多少還是希望有一個孩子陪在身邊,日後嫁人生子,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不過三女兒卻表示:

“姐姐出家又不能代表我出家,這是我自己的事,各人的路各人選擇。媽媽你是學習佛法的,希望你能理解我。”

父母見拗不過她,只好先穩住她說:

“你現在年紀還小,要不先去社會上歷練一番再出家?”

女兒當然聽出父母的意思,為了穩住二老,她只能暫時同意了這個決定。

不過離開家之後,她並未如父母期望的那樣走向社會,而是直接進入了一家佛學院學習。

她給父母的解釋是:

“去佛學院修行也是歷練。”

一年學習過後,三女兒來到了普賢寺剃度出家,本煥長老親自收徒,併為其取法號釋覺超。

落髮當晚,她專門回了一趟家。

半夜間母親被她的敲門聲吵醒,在昏暗的燈光下,母親已經分不清眼前到底是哪一個女兒,於是一邊婆娑著淚水一邊問道:

“你是哪一個?”

母親本來對她執意出家一事有些氣憤,可時隔一年多再見到女兒的那一刻,所有的怨氣和憤怒都化作了對女兒的思念。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她平靜的對女兒說:

“既然選擇出家了,那就好好修行。”

次日,釋覺超告別了雙親,再度來到五臺山佛學院學習。

這裡的生活其實很苦,每天除了完成功課,還要幫忙種菜、做飯、打掃院子,事情做不好就會被打手心。

更令她感到艱苦的是,自小在南方長大的她,完全適應不了北方寒冷的冬天,幾天下來渾身上下都凍腫了。

不過在五臺山釋覺超收穫了很多,除了佛法上的精進,還有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

從內而發的喜悅讓釋覺超如同置身幻境,漸漸忘卻了周圍惡劣的環境。

2005年,釋覺超轉入福建天湖靜寺佛學院修習。

幾年佛法修行讓她的智慧與天性淋漓盡致的彰顯了出來,在這裡釋覺超開始發現自己的口才很好,在進行佛法對辯時,鮮有人能夠說得過她。

無論何種經綸,即使她沒有學過,也能觸類旁通的侃侃而談。

時間一久,釋覺超慢慢顯露了一些不好的傾向。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她有些過於活潑,行為舉止不像出家人,很喜歡到處跟人辯論,眼看周圍沒有了可以與之一較高下的僧人,釋覺超便有些自我膨脹。

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法師們見她始終沒有改觀,便動了將其趕出佛學院的心思。

好在她的姐姐們及時發現了這一不良傾向,並對其予以了制止:“

你這樣調皮下去佛學院就不要你了,你說要好好修行,但是你只是口才好,沒有做出來,有什麼用呢?”

釋覺超這才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在修行上走了岔路。

蛻變歸來,傳承衣缽

釋覺超開始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為了徹底身上的陋習,她苦思冥想修行方法。

起初,她每天花幾個小時時間打坐、觀想自己腦海當中的念頭,這時她才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內心有多麼的不平靜。

三個月時間裡,釋覺超在打坐中壓制自己的念頭,直到她最後連話都不想講,與大家打招呼都是點頭示意。

她開始規規矩矩的學習,利用一切機會聽法師講經。

釋覺超突然變成了一個非常文靜、用功的人,從她嘴裡除了能聽到

“阿彌陀佛”

,幾乎再無其他話語,一些長時間閉關安居的法師見到她後,甚至以為她是啞巴。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兩年時間,僧眾們對釋覺超有了極大的改觀,還給她取了一個新的稱號:

老修行。

2008年,釋覺超迎來了自己受大戒的時刻,因為這兩年表現出色,她被選為沙彌代表,站在隊伍的最前方接受戒禮。

不過這等榮譽對於當下的釋覺超來說,已經無關痛癢,她的內心沒有因此泛起任何波瀾。

受戒後釋覺超開始了更加嚴苛的苦修——閉關。

第一次閉關因為沒有經驗,導致剛剛進行到第五天就因為身體不行結束了。

出關後釋覺超有幸拜入體慧法師門下,跟隨他一起打佛七,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發菩提心。

跟隨體慧法師修行半年,讓釋覺超受益匪淺。

之後她再度嘗試了閉關,想要藉此鑽研一下戒律。

結果因為長期飲食不調,

她患上了嚴重的胃病,不得不再次到體慧法師處修養

體慧法師對釋覺超表現出來的悟性很是滿意,於是將華嚴宗傳法給了她,釋覺超就此成為佛教大乘八大宗之一華嚴宗的十四代傳人,併為她重新取法號釋妙樂。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體慧法師有意培養她,

便推薦妙樂遠赴臺灣學習般若、中觀、空性

,頗有悟性的妙樂很快成為了公認的僧才。

2012年妙樂回到普賢寺,主持印進法師將寺院交給了妙樂打理,妙樂就此成為普賢寺的實際管理者。

三年後,妙樂正式接過普賢寺主持職位,時年27歲。

如此年紀就成為一座全國聞名寺院的主持,這種情況即使放在中國佛教史上也不常見。

也正是因為這條訊息太過震撼,才會一度傳入俗世,為世人所知曉。

人們驚歎於妙樂年紀輕輕就成為一寺主持,更震驚於譚家三女子竟全部削髮為尼出家。

值得一提的是,

在小月庵修行的譚家長女,在此前也接任了小月庵主持之位。

很多群眾對譚家女兒出家一事表示不理解,認為在這樣的豆蔻年華選擇遁入空門實在可惜。

不過早已看開的譚父譚母對此卻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這是女兒們的福報,是幾世修來的緣分。

也許在外人看來,這種縱容女兒出家的行為難以令人接受,

可作為最瞭解幾個女兒的父母,他們心裡清楚女兒想要什麼,更清楚佛法能帶給她們什麼。

所以夫妻倆選擇了義無反顧的支援。

2015年,廣東三姐妹集體出家“削髮為尼”,父母:這是她們的福報

結語

一家三女兒全部落發出家,這樣的情況的確很罕見,也讓人難以置信。

但正如譚父譚母所言:

“這是他們的福報。”

三個女兒在佛法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和歸屬,這其實就夠了。

無論是信奉佛法,還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歸根結底我們都是在追尋內心的富足與安樂。

既如此,佛門與俗世也不過是殊途同歸罷了,我們又何必執迷於形式的不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