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河南村鎮銀行存款“失蹤”背後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旅遊2023-01-08
簡介談及儲戶資金安全問題,一位第三方平臺相關人士迴應北京商報記者,第三方平臺上架的村鎮銀行存款產品都是屬於引流合作,所有使用者的資金是從其名下的銀行卡存入至村鎮銀行,第三方平臺不接觸使用者資金,平臺也從未對儲戶購買的存款產品進行額外補貼

陽光村鎮銀行存款安全嗎

從今年4月中旬至今,河南多家村鎮銀行“提現難”已經發酵兩個月之久,相關部門也已作出了最新迴應,“部分銀行線上交易系統被河南新財富集團操控和利用”。“提現難”的原因也開始逐漸清晰起來。6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儲戶都是透過銀行自己開發的小程式或第三方平臺渠道購入存款產品,也有一些儲戶是透過線下資金掮客渠道購入。存款“失蹤”背後,儲戶的錢是如何流入河南新財富集團的?存款資金安全如何保障?眾多謎團依舊待解。

線上異地開立II類賬戶買入

在攬儲能力方面,村鎮銀行往往與全國大中型銀行存在著不同量級的差異,但網際網路存款橫空出世後,這一差距也被極大地收縮,不少儲戶也正是透過這一方式購買了柘城黃淮村鎮銀行、上蔡惠民村鎮銀行、禹州新民生村鎮銀行、開封新東方村鎮銀行這4家村鎮銀行的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注意到,多名儲戶的經歷類似,均是透過第三方渠道購入存款產品,且多為三年期或五年期,年利率在4。8%左右,支援提前支取,支取後當年利息變為活期。

從購買方式來看,儲戶首先透過第三方平臺推薦資訊瞭解到相關產品,後透過第三方平臺進入村鎮銀行系統開立II類電子卡賬戶,隨即繫結他行的I類儲蓄卡賬戶。在購買過程中,儲戶需要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快捷支付方式將存入的資金從繫結的他行I類賬戶轉入開通的II類村鎮銀行電子賬戶,然後透過II類電子賬戶存入資金,利息到賬後再將資金從II類電子賬戶提現至繫結的I類儲蓄卡賬戶。

不過,在2021年1月15日,銀保監會、央行下發《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透過非自營網路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由非自營網路平臺提供營銷宣傳、產品展示、資訊傳輸、購買入口、利息補貼等服務”。非自營網際網路渠道受限也就意味著,此前銀行廣泛依靠網際網路平臺進行“拉存款”的方式被正式叫停。受訪儲戶告知,在第三方平臺無法購買存款產品之後,有村鎮銀行在派發利息的過程中透過簡訊告知儲戶,可在銀行的微信小程式上繼續購買存款,部分儲戶又選擇此類方式繼續進行買入操作。

而在今年4月,集中爆發了相關銀行存款無法提現的情況。針對個別村鎮銀行線上服務渠道關閉問題,河南銀保監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6月18日表示,禹州新民生等村鎮銀行線上交易系統被河南新財富集團操控和利用的犯罪事實已初步查明,相關資金情況正在排查。

根據多位儲戶向北京商報記者提供的支付業務回單,其存入資金的收款方名稱均為涉事村鎮銀行。

線上交易系統被操控和利用是否會對儲戶帶來影響?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悅分析稱,非客戶原因造成的損失應當由金融機構承擔相應的責任,涉事銀行線上交易系統被河南新財富集團操控和利用後,儲戶存款被非法轉出,儲戶存款無法取現,涉事銀行也無力賠付。涉事銀行均投保了存款保險,因此,如儲戶在涉事銀行存款低於50萬元,且涉事銀行出現“被接管”或“破產”的情形,則可請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全額進行償付;如儲戶在涉事銀行存款超過50萬元,則超出部分將根據銀行破產清算的結果按比例受償。

談及儲戶資金安全問題,一位第三方平臺相關人士迴應北京商報記者,第三方平臺上架的村鎮銀行存款產品都是屬於引流合作,所有使用者的資金是從其名下的銀行卡存入至村鎮銀行,第三方平臺不接觸使用者資金,平臺也從未對儲戶購買的存款產品進行額外補貼。《通知》釋出後,平臺已按通知要求下架了所有存款產品,並配合銀行穩妥有序化解存量。

線下掮客多級分銷貼息拉存款

在河南村鎮銀行存款案件背後,除了線上渠道購入產品這一方式之外,還有一類為線下透過“陽光貼息”購入,貼息在行業中並不是一個秘密,主要就是由掮客“出頭”替銀行攬客拉人,幫銀行彌補存款缺口。

“此次案件的背後是多級分銷的貼息存款問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稱,“一筆貼息可能由幾個掮客來做,層數不同拿到的利潤不同,基本上都是50天結算一次,利率在4。5%-10%左右。”

貼息存款的流程一般為,有大額閒置資金的儲戶需要先去村鎮銀行網點開立Ⅰ類賬戶,或者透過微信小程式開立Ⅱ類賬戶,確保大額資金的轉入轉出操作。假如存入100萬元,存入時間為50天,那麼掮客會先向儲戶轉入約定好的50天利息,等待存款產品到期後再將錢全部取出。

透過掮客吸收公眾資金這一點也被監管證實。5月20日,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這幾家村鎮銀行的大股東河南新財富集團利用第三方平臺或透過資金掮客吸收公眾資金,涉嫌違法犯罪,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偵查。

此類貼息存款業務存在哪些法律風險?儲戶的權益應如何受到保障?在王德悅看來,銀保監會、央行於2018年6月8日釋出的《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銀行不得透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因此,銀行支付貼息攬儲是央行及銀行業監管機構明令禁止的違規行為。涉事銀行在攬儲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但相應違規行為不影響儲戶與涉事銀行之間儲蓄存款合同的有效性,具體司法實踐中也可能對於收取額外貼息的儲戶所收受的貼息進行扣減或追回。

“還有一類補貼方式為7天通知存款貼息。”一位儲戶介紹稱,“大多數銀行的7天通知存款利率為1。1%,這些村鎮銀行貼息後的存款利率為1。85%,比其他銀行推出的存款產品高很多。”

“當銀行貼息攬儲明顯高於市場平均利率時,儲戶應當提高警惕,理性區分是存款還是理財。個人投資者在選擇金融產品時,應充分了解其中存在的風險,綜合考量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產品合規性、金融機構規模及信用等多種因素,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產品。”王德悅說道。

北京商報金融調查小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