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由 熱點我見 發表于 旅遊2023-01-06
簡介2、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在歐洲列強的介入下,使得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壓迫下的巴爾幹半島居民們終於覺醒了,他們意識到憑藉努力能夠擺脫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

去巴基斯坦能帶豬肉嗎

巴爾幹半島,是南歐三大半島之一,位於歐洲的東南隅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具體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巴爾幹一詞是由土耳其語的山脈一詞派生出來的。

巴爾幹半島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指的是Haemus半島。該地區採用其名稱套用到保加利亞中心到西部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上。

巴爾幹半島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及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包括希臘、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黑山、北馬其頓和波黑全境,以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區。

巴爾幹半島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較早發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臘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2世紀以後,曾先後被羅馬、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所統治。

公元4-7世紀,匈人,阿爾瓦人,倫巴第人,保加利亞人,羅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對半島統治權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曾經長達500餘年,其間半島人民曾進行了一系列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

從19世紀初期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奧地利帝國企圖向南擴張通往亞得里亞海,英、法則要保護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因而半島成為俄、奧、英、法激烈爭奪的地區,曾多次發生戰爭,因此有“歐洲火藥桶”之稱。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之所以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匯合處,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成為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從地理位置來看,巴爾幹半島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是歐洲大陸向地中海凸出部分,它是歐洲伸向地中海的三大半島之一,位於歐、亞、非三個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絡的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守黑海的咽喉,所處地理位置顯得極為重要,歷史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19世紀初,出於擴張和發展貿易的需求,正在崛起的世界列強紛紛對巴爾幹半島產生了領土要求。沙俄為了打通前往地中海的通道,打著解救我們的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向奧斯曼土耳其宣戰。

奧地利距離半島最近,一心想把地盤擴張到亞得里亞海。英法兩國則表示,作為歐洲大國我們有責任幫助落後的兄弟國家,實際上它們是為了藉此打通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要道。

二、歐洲列強的干預

由於巴爾幹半島從地緣政治上來看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所以一直成為歐洲列強爭奪的物件。

在世界列強的覬覦下,19世紀以來,巴爾幹半島爆發了5場戰爭,即兩次俄土戰爭、兩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1、兩次俄土戰爭

1828年,希臘打算從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下獨立出去,奧斯曼當然不肯答應,在此情況下,俄、英、法三國決定聯手拯救希臘,於是,第一次俄土戰爭就此爆發了。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沙俄出兵12萬對陣奧斯曼的20萬大軍,戰爭結果,沙俄獲得大勝,迫使土耳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沙俄不僅獲得了多瑙河口,還迫使土耳其承認沙俄擁有喬治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等地的統治權。

1878年,俄土雙方再次因奧斯曼對波蘭波多利亞地區的侵略而爆發戰爭,最終沙俄獲勝,雙方簽訂了《巴赫奇薩賴合約》,俄國獲得了更多的領土,沙俄迫使奧斯曼承認了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巴爾幹半島國家成為沙俄的自治國。

2、兩次巴爾幹戰爭

1912年,在歐洲列強的介入下,使得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壓迫下的巴爾幹半島居民們終於覺醒了,他們意識到憑藉努力能夠擺脫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

20世紀初期,巴爾幹地區的各族人民組成了巴爾幹同盟,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等國紛紛宣佈脫離土耳其。但此時奧斯曼土耳其並不死心,它仍控制著阿爾巴尼亞並繼續向那些宣佈獨立國家進行滲透。

於是,1912年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等4個國家所建立的反土聯盟,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爆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局為奧斯曼大敗,不僅阿爾巴尼亞趁機宣佈獨立,奧斯曼土耳其還失去了它在歐洲的所有領土。

1913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勝利後,反土聯盟內部發生了矛盾。塞爾維亞和希臘秘密訂立了反保同盟,羅馬尼亞隨即加入,而奧匈帝國則答應保證保加利亞的領土安全。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率先向塞爾維亞和希臘發動進攻,此後羅馬尼亞和黑山也相繼參戰,加入塞爾維亞一方。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此時奧斯曼帝國也趁機收復失地,向保加利亞發動進攻。在四面受敵的困境下,保加利亞被迫求和,與塞、希、門、羅4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保加利亞在此次戰爭中失去了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大部分所得的土地,而且還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伊斯坦布林》條約,將東色雷斯和亞德里亞堡交還給了奧斯曼帝國。

3、第一次世界大戰

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在此情況下,產生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德國與奧匈帝國簽署了同盟條約,成立了同盟國。而英、法、俄三國也正式成立了協約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與妻子索菲亞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槍殺。協約國和同盟國集團利用這一突發事件,推波助瀾,導致國際局勢迅速惡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此而爆發。

、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十分激烈,錯綜複雜,難以調和

巴爾幹半島上生活著南斯拉夫人、希臘人、土耳其人、奧地利人、匈牙利人、馬其頓人、波蘭人、捷克人、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等眾多民族。同時這些民族並非信仰一個宗教,而是信仰多種宗教,因此,各民族之間在爭奪領土、利益、權力分配等方面衝突不斷,導致戰爭頻發。

由於歷史原因,巴爾幹半島曾遭受過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多個外來勢力的統治,因此居民信仰多種宗教,包括基督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各種宗教信仰之間不可避免產生矛盾衝突。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各個帝國的統治者不斷更迭,導致半島內部由此產生了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宗教衝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棘手問題。

而宗教糾紛矛盾混雜著民族隔閡,相互交錯,糾纏在一起,使得彼此之間的矛盾更加難以調和。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後,奧斯曼土耳其就成為了巴爾幹半島的主人,對該地區實施了500年左右的統治,土耳其強行推廣伊斯蘭教,在其血腥統治下,對於原來信仰東正教的原住民——南斯拉夫人,採取了不合作就屠戮的殘暴行為。

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19世紀,當地的南斯拉夫人和希臘人始終在進行著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暴力統治,雖然屢經起義失敗,遭受鎮壓後人口銳減,但他們仍繼續堅持反抗鬥爭。

在這一時期,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民族都有了民族覺醒的意識,打算推翻奧斯曼帝國的野蠻統治,並開始將建立自己民族國家的願望付諸於行動。

在巴爾幹半島居民成分和宗教信仰本身就十分複雜的情況下,再加上外部勢力的入侵和干涉,就導致這一地區的社會環境及人們的生存狀況更加呈現出支離破碎的局面。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此外,巴爾幹半島的地形狀況也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半島70%以上為山地,人們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山谷之中,長期互不往來,這就使得巴爾幹半島很難形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而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逐漸走向衰落,歐洲各國列強的勢力紛紛介入巴爾幹半島之後,對於半島上眾多民族來說,推翻土耳其的殘暴統治才是他們當前的迫切願望,而列強的進入可以幫助他們實現這一目標,因此,他們願意接受各國列強對巴爾幹半島事務的干涉。

二戰中,希臘以外的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都選擇站隊軸心國陣營,唯獨希臘選擇站隊同盟國陣營。二戰結束後,除了希臘留在歐美陣營中,其他國家均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成為了東歐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一員。

此後,世界進入美蘇兩強爭霸的冷戰時期,巴爾幹半島仍是兩強爭奪的重點地區之一,頻繁爆發戰亂,這也是導致它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的一個重要原因。

進入21世紀以來,巴爾幹半島局勢仍不太穩定,科索沃一直處於聯合國的託管之下,雖然經過多輪談判,但因各方分歧較大,導致科索沃的地位問題至今仍未得到解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