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南水北調累計向京調水64億立方米 受益人超1300萬

由 大眾網海報北京 發表于 旅遊2022-10-19
簡介透過採取截汙治汙、清淤疏浚、水系迴圈、生態修復等措施,新建改造汙水管線1081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線472公里,升級改造汙水處理廠14座,新建再生水廠27座,完成了142條黑臭水體治理,解決了868個村莊的汙水收集處理問題

南水北調到北京哪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璐 北京報道

一直以來受自然稟賦條件制約,缺水是北京市的基本市情,水是北京最短缺、最脆弱、最敏感、最受社會關注的自然資源。伴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全線貫通,北京市缺水的情況得到有效緩解。

據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長1432公里,到北京的總乾渠長1276公里,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取水,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途經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個省市,流經15天到達北京。

南水北調向北京累計調水64.59億立方米

作為南水北調北京配套工程中重要的調蓄樞紐工程,長江水進京的終點團城湖調節池,位於頤和園公園的西南處。

南水北調累計向京調水64億立方米 受益人超1300萬

北京市團城湖調節池 劉璐/攝

北京市水務局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副主任劉劍瓊介紹,2014年12月27日長江水正式進京以來,截至5月8日已累計向北京調水64。59億立方米,其中向水廠供水42。92億立方米,向水庫存水7。35億立方米,向水源地、重點功能區補水14。32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本地城市水源壓力。

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計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幹線80公里,市內配套輸水管線約130公里(含團成湖調節池向密雲水庫反向輸水管線22公里)。

新建和改造自來水廠8座,總規模375萬立方米/日;新增調蓄設施3處,容積4000萬立方米,實現了南水北調中線水與密雲水庫的連通,工程年接納來水能力超過10。5億立方米,實際年均調入水量12億立方米左右。

據瞭解,目前北京中心城區供水70%來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大興、門頭溝、昌平、通州等部分割槽域也用上了南水北調水。以中心城區為主,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300萬人,中線水業已成為保障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入京後,除了透過城市水管網流向城區水廠為企業、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外,剩下的水會透過配套輸水管線向密雲水庫反向輸水。

劉劍瓊表示,這有效增加了北京本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密雲水庫蓄水最高回升至26。84億立方米。地下水持續超採狀況得到遏制,自2016年起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現已累計回升3。72米,增加儲量19。0億立方米。

北京有序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

北京是資源型嚴重缺水的城市,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局面,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決,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有150立方米左右,水資源短缺仍是北京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市情水情,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城市發展原則要求,以水為脈,節水、治水、保水、引水、親水,有序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

據瞭解,北京市開展杜絕公共場所水嘀嗒、城市綠地水汪汪、建設工地水嘩嘩、道路水漬漬用水浪費現象等工作,積極倡導“光瓶行動”,建立節水機制,杜絕水資源浪費現象,倡導市民自帶水杯,建議會議主辦方提供小瓶水。

近年,北京市經濟實現了中高速增長,但用水總量基本維持在41億立方米以下,生產生活用水總量控制在26。69億立方米到29。08億立方米之間,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由15。4立方米下降至11。3立方米。

首都水資源和供水保障實現歷史性突破,外調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共濟、精細調配的水源保障和供水體系日臻完善。

計劃2022年全市汙水處理率達97%以上

水資源短缺得到緩解後,後續針對節水、汙水處理,促進再生水利用,仍然是一門功課。據瞭解,目前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已達12億立方米,佔北京年度水資源配置總量近三成,再生水已成為北京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記者瞭解,北京市政府連續印發了三個治汙三年行動方案。

2013年,北京市政府印發第一個三年行動方案,重點是解決城鎮地區汙水能力不足問題。新建再生水廠42座,升級改造汙水處理廠18座。

2016年,北京市政府印發第二個治汙三年行動方案,重點圍繞黑臭水體治理和城鄉接合部、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遊區村莊開展汙水治理。

透過採取截汙治汙、清淤疏浚、水系迴圈、生態修復等措施,新建改造汙水管線1081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線472公里,升級改造汙水處理廠14座,新建再生水廠27座,完成了142條黑臭水體治理,解決了868個村莊的汙水收集處理問題。

2019年,印發第三個治汙行動方案,重點實現水環境治理重點由城鎮地區向農村地區延伸,由解決集中點源汙染向分散點源和消減面源汙染延伸,由黑臭水體治理向小微水體整治延伸,由注重工程建設向更加註重執行管理轉變。

截至2020年底,北京全市現有大中型汙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規模1萬噸/日以上)共67座,汙水處理能力679。2萬立方米/日,汙水處理率達到95%,基本解決了城鎮地區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據悉,北京市政府計劃到2022年,全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7%以上,中心城區達到99。7%,副中心建成區基本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市農村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55%以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