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這人中了狀元不去當官卻跑去辦工廠,沒成想成為中國最早的實業家

由 熊貓聊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2-10-11
簡介在辛亥革命前夜,張謇這個昔日的狀元已經在通海地區建立一個初具規模的大生資本集團,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實業家

狀元開辦工廠是誰

清朝光緒年間,雖然清帝國已經不再像康熙、乾隆時那麼繁盛,但是地域廣大的優勢依舊給這個慢慢腐朽的王朝注入了絲絲苟延殘喘的生機,所以,光緒二十年(1894)春的會試,依然是人多如潮,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比往年只多不少。考生中不但有胸有萬卷的優秀學子,甚至還有因為著有《新學偽經考》而聞名的“狂生”康有為,這些似乎都預示著這年的科舉難度會比他年的大。當然在裡面還有一個籍籍無名的普通考生:張謇(jiǎn 音簡)。

這人中了狀元不去當官卻跑去辦工廠,沒成想成為中國最早的實業家

張謇(1853-1926)字季直,江蘇南通人,清朝咸豐三年出生於一個比較富裕的小商人家庭。張謇小時讀書很刻苦勤奮,十六歲時就中了秀才。但不久受家道中落影響而輟學,長期以給人當慕友為生。光緒二十年,受父命再次進京參加會試,希望能博得功名換得一官半職來光耀門庭。張謇開始本無信心也無興趣,多年的遊慕生活增長了他的閱歷,使他處事變得冷靜幹練而深受讚譽。這次進京赴試卻是父命難違之舉罷了。只待進得北京城來,眼裡看在各地的考生個個都滿腹經綸,壯志在胸的樣子,心裡便涼了一半,更待看到大名鼎鼎的康有為這些早就馳名已久的才子些,更是對中舉不抱太多希望。

這人中了狀元不去當官卻跑去辦工廠,沒成想成為中國最早的實業家

考試順利結束,因為當時以康有為為首的學子之前以尖銳言辭批評時政,貶低傳統。所以這次判卷,主考徐桐直接下了命令,凡是發現狂妄的文章,一概不予透過。而張謇的卷子以傳統務實,言之有物的風格獲得了一甲頭名,就是大家常說的中了狀元。這可把張謇樂壞了,雖然之前不抱希望,不過現在竟然中了狀元,也算是給養育自己的父親一個很好的回報了。

這人中了狀元不去當官卻跑去辦工廠,沒成想成為中國最早的實業家

中了狀元,循例授翰林院編撰。這時候恰逢中日戰爭爆發,名噪一時的新科狀元張謇由於歷史淵源和政見相近,很快就成了擁護光緒的帝黨中的一員,並也是光緒老師翁同龢“翁門”弟子中的決策人物。但是,正當主戰、主和派爭論激烈之際,張謇卻因父喪而循例回籍守制。除曾奉命在通海地區舉辦團練以加強江防外,別無其他作為。

甲午戰爭使中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隨後的《馬關條約》准許外國資本在中國落後的內地辦廠,更使張謇產生深沉的危機感。他一邊奮筆呼籲保護內地脆弱的民族工業,一邊上書當時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的張之洞,希望自己能參以到實業救國的事業中去。經過張之洞的奏請,清政府同意派張謇和蘇州的前國子監祭酒陸潤癢、鎮江的前禮科給事中丁立瀛,分別在通州(南通)、蘇州、鎮江三地設辦商務局,雖然後來丁立瀛無所作為,但張謇、陸潤癢卻同時在通州、蘇州辦起了大生紗廠和蘇綸紗廠。由於兩人都曾經中過狀元,因而便成為十九世紀末年風靡一時的狀元辦廠故事。

這人中了狀元不去當官卻跑去辦工廠,沒成想成為中國最早的實業家

狀元不去做官,卻轉行辦紗廠,這個現象誠然怪異,但是並非純屬偶然。清朝末年,民族資本非常幼弱又渴望發展,一些有遠見的開明人士便希望透過半官半民的方式來幫助民族資本變強變大,以待將來能在抵抗外國經濟侵略中做出貢獻。張謇便是其中一員,他承辦的大生紗廠由於經營得法,利潤逐年增長,到宣統三年(1911)為止,大生紗廠共獲純利潤三百七十多萬兩白銀。於是,張謇還逐漸建立了為紗廠提供原料的通海墾牧公司,和廣生油廠,大興麵廠,資生鐵廠等十幾個企業。在辛亥革命前夜,張謇這個昔日的狀元已經在通海地區建立一個初具規模的大生資本集團,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實業家。

這人中了狀元不去當官卻跑去辦工廠,沒成想成為中國最早的實業家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