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由 蘇明講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2-10-03
簡介六種石獸分別是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和馬,從整體來看,毫不費勁就能發現明朝將現實存在的動物和神獸錯落擺設在了一起,這主要是明朝基於對前朝歷代陵墓石刻的繼承發展

為什麼叫石像生不叫石像

大家好,歡迎觀看蘇明講歷史。在南京的旅行中,我參觀了著名的明孝陵。整體感覺就是很大超級大的那種,走到半路還看見一個小男孩哭著對家長說想要回去,我在心裡默默附和他,然後強顏歡笑繼續走著看不見盡頭的神道路,畢竟門票的錢可是實實在在地花了。在神道部分有一條石象路和翁仲路,在路的兩旁都擺放了高大的石像。而這些石像對於明朝或者是現今來說都有著特殊的寓意。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馬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為馬皇后諡號是“孝慈高皇后”,以孝治天下,所以稱“孝陵”。這裡先是馬皇后葬入,後來朱元璋病故遂重啟地宮與馬皇后合葬。整個明孝陵規模龐大,是中國現有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從下馬坊進去登上最末尾的寶頂,十足地考驗腳力,但付出也是值得的。我們在接近歷史的時候也對明朝的建築、雕刻等藝術有了印象。墓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塊是神道,從下馬坊開始,下馬即意味著所有人從此開始必須步行進去,這一部分代表著陵主的威嚴以及至高無上的地位。而第二塊為主體,朱門紅牆,配上綠樹、白雲和藍天,不禁嘆歲月靜好。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神道,指的是通向陵墓的墓道,同時也強調出帝王自帶著的神的身份。石象路是神道的其中一部分,全長650米。路上排列著六種神獸,每種兩對,兩跪兩立,兩兩相對。我們不難猜出石獸在雕刻之初是為了給陵寢起保衛辟邪的功用,而確實這些石獸給人第一印象便是威武雄壯,但仔細觀察其面部,只會覺得憨態可掬,彷彿它們都面帶微笑,充滿一種喜感。六種石獸分別是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和馬,從整體來看,毫不費勁就能發現明朝將現實存在的動物和神獸錯落擺設在了一起,這主要是明朝基於對前朝歷代陵墓石刻的繼承發展。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百獸之王”獅子位列首位,是明朝的創舉,但以石獅作為神道的鎮墓獸卻是早已經有的定製,在東漢時已十分流行。獅子原本是出自西域,西漢時和西域互通之後傳入我國。在當時國人的心中,獅子是一種珍貴且獨特的獸類。第二位獬豸,據記載在黃帝時從外國引入。它最明顯的特點是頭上的獨角,被認為能明辨善惡。如果遇到奸臣賊子,它就會秉持公道用獸角狠狠地頂撞。所以此物象徵著法治公正、剛正不阿。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第三位駱駝,是首次作為帝王陵前的石像生,同時也是這群石像中最高大的。當時駱駝是西域以及蒙古沙漠中的動物,它們被作為珍貴的動物進明朝。因此,將駱駝放置在其中,有炫耀明朝能威震四方的意味。第四位象,被研究人認為最能體現明代石刻的藝術水平,也是自認為最可愛的石像。在宋永昭陵(今河南)中,除了象,還有馴象人的存在。孝陵將馴象人除去,出於石像整體統一的考慮。象給人第一印象是穩重如山,象徵著江山如此一般穩固,並且象與祥諧音,還有吉祥美好的寄寓。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第五位麒麟,是人們想象中的一種瑞獸,其形象融合了多種動物。相傳孔子的母親在某天夢見了麒麟口吐玉書,有“送來貴子”四個大字,後來孔子便降生世上。麒麟在多方面都有祥瑞,例如國泰民安、麒麟送子等等。而由於麒麟很少出現,又有成語“鳳毛麟角”表示稀少難得之意。所以也不難理解將麒麟放置在神道的做法了。馬位於石象路盡頭,在前面一系列石像面前倒顯得普通了。馬在當今也並不是稀奇的動物,而其作為鎮墓獸也是早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在“馬上奪天下”的古代,它的地位一直高居不下也是不容置疑的。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翁仲路是神道的第二段,全長250米。翁仲是人名,原本是秦朝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大力士。相傳他身長一丈三尺,武藝高強,如有神力。始皇在他死後塑造了他的銅像,放置在了咸陽宮司馬門外,以其保衛之用。明朝沿襲此種做法,設立武將、文臣各兩對。明孝陵裡面還有很多充滿故事性的東西,比如說文武方門下的特別告示牌,是在1909年被豎立起來寫著保護明孝陵的告示,值得驚奇得是碑文用了日、德、英、意、法、俄六種文字。有人覺得多此一舉嗎?並沒有,清末政治處在風雨飄揚中,以六種文字記錄是希望當時的帝國主義分子不要去施加破壞。

蘇明講歷史:走明孝陵神道路,你瞭解那些石像嗎?

有一位朋友很喜歡旅行,然後必定在旅行之前搜好資料,寫好攻略。我問她有必要麼。然後她反問我上次去的南越王墓我還記得多少。我真的有認真思考,然後在回憶起來只能在內心裡飄過“啊啊啊啊啊啊好壯觀好震撼”,最後詞窮。那時我有點理解她了,走馬觀花的旅行毫無費力,但這種不費力也加快了我對那些景的遺忘速度。所以,我也開始學著她主動去了解景點的故事。此後當我踏進新的一處地方時,就有一種親切感,好像我曾經來過。而在我離開後,這些記憶卻仍然鮮活跳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