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杜甫:我不只憂國憂民,我也有柔軟的內心

由 雲出記 發表于 旅遊2022-09-28
簡介他對她的愛亦是予以厚報,在男人三妻四妾、尋花問柳習以為常的古代,杜甫一生只娶過楊夫人一個,在文人墨客風流韻事屢見不鮮的社會潮流中,他獨守一份情,只愛一個人,潔身自好,不曾有任何一點花邊新聞傳出,相反,對於身邊好友恣情歡場的行為,他還好言相勸

北征杜甫有朗誦這首詩的嗎

詩聖杜甫很少寫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但在他留下的詩作中尋覓,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在某一個月夜所寫下的詩。

千年前的唐朝,那個尋常的月夜,和我們如今看到的任何一個月夜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在動盪中多了一些寂靜、清冷,和令人對於未來的惶惑不安。

此時的杜甫,正因戰亂獨自困守長安。

安史之亂髮生後,長安淪陷,唐玄宗逃往蜀地,關中大地,到處是逃難的人流,杜甫攜妻兒一路奔逃,亂世惶惶,哪裡才是安定的所在?

經過多天的奔波流離,他們一家終於在陝西鄜州(今陝西富縣)一個僻靜小村落腳,然而這安定也只是暫時的。不久,唐肅宗即位,大唐的天下仍在。

身在鄜州的杜甫聽到訊息,一直隱藏在心底的夢想,又開始蠢蠢欲動。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有才學、有理想的男人,一直懷著凌雲壯志,然而現實總是令人灰心。

亂世之後,新君上任,這是不是個絕好的機會,可以一展才華、實現胸中抱負呢?

杜甫對妻子言明心事,楊夫人知書達理,當然支援丈夫為夢想而戰。

她深知他懷才不遇的痛苦,她憐惜他屈居底層的抑鬱,她深諳他的才華,懂得他的寬厚,縱然擔憂重重,但也只是仔細為他打點好行裝,千叮嚀萬囑咐,唯願一切如願,夫君平安歸來。

但事情並不順利,杜甫的命運註定他在仕途上困頓坎坷,萬般磨難。

半途中,他被叛軍截留,押回長安。所幸的是,他人身是安全的,只是那一段時光,失去了自由,斷了與家人的音信。

他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他知道妻子帶著孩子,是怎樣度日如年地等待他的訊息。

那一個月夜,他看著碧空中那一輪明月,月華如水,一樣的月光也照著她和孩子們吧?他們在做什麼?一切都還好嗎?他們是否也如自己一樣,望月懷人,被深深的思念纏繞心田?

他的心中有好多話想說,只好寫詩。在那樣的情境中,詩是最好的表達:“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在遙遠的鄜州,她也一定是一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吧?

她看著月亮,想著遠去未歸的人,必定也感到了思念的孤獨和苦澀,雖然有孩子們在身邊,但他們太小,還杜甫不懂得想念遠在長安的父親。夜漸深,霧漸濃,霧氣嫋嫋,打溼了她的如雲秀髮,夜涼如水,清冷的月光照著她雪白的玉臂,她不冷嗎?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溫暖的家裡,擁她入懷,雙雙仰望明月,讓那月光把我們思念的淚痕照幹?

杜甫:我不只憂國憂民,我也有柔軟的內心

他把他的思念與愛意,融鑄在這簡單樸素的詩句裡。他不是浪漫多情、感情熾烈的男子,他沉穩、內斂,心裡汪著一片海。

寫這首《月夜》時,杜甫和妻子已成婚十幾載,然而字字句句,依然充滿最真切的情感,其中真摯,非華麗之語可比。

首句他寫妻子“獨看”明月,他可以想象她的孤寂,他心疼她,才會不單單隻描述自己的孤獨與思念,而是先想到她的情狀,想象她在月夜的處境與感受,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我雖然與你身處異地,但我的心能感受到你所感受的一切。尾句的“雙照”是詩人對未來的希冀與祈願,將來我會回到你身邊,我們會有重逢的甜蜜和期待。

在思念與心疼中,他亦是有愧疚的。

她本是名門望族之後,先祖可追溯至自西漢丞相楊敞,父親楊怡官至司農少卿(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和農業部副部長),雖不是姿容絕代,但溫文淑婉,自有一種可人氣質。

而杜甫當時雖有詩才,但仍汲汲無名,雖也是名門之後,但祖父杜審言建立的家業到了父親這一輩,已經有些沒落。

她19歲,正是花開正好的年紀;他30歲,已是老大不小。

但她不在乎這些外在,她看中的是他的人,他的才華和心氣。這樣的感覺與楊絳嫁給錢鍾書一樣,大家閨秀嫁給寒門才子,陪他一生流離,只因兩個靈魂親密無間,有書香縈懷。

杜甫:我不只憂國憂民,我也有柔軟的內心

杜甫與楊夫人成婚後,琴瑟和鳴,愛情美滿,只是一件——杜甫還未功成名就,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他痛下決心一定要考取功名,給愛人安定富足的生活,同時也實現自己兼濟天下的夢想。

然而,這條路是如此漫長,就算要用一生的時間,也未必能到走到盡頭。

天寶六年,朝廷公告天下,為國家選拔有志有才之士,明確提出如若當選必定重用。讀書人都眼前一亮,寒窗苦讀,等的不就是這一刻嗎?

時年已36歲的杜甫興奮得像個孩子,他背起行囊,辭別愛妻,滿懷希望去參加了考試。

杜甫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詩寫得韻律嚴整、厚重深刻,策論辭賦也不在話下。可是才學是一方面,能不能被錄取,主要還得看考官的態度。

不善鑽營奉承的才子,遇到了一代奸相李林甫,悲慘的命運早已埋好伏筆。

時任主考官的李林甫懷著齷齪私心,在考試結束後告訴唐玄宗,這次選拔沒有一個合格的人才。唐玄宗竟信以為真,也不追究,此事就這樣過去了。

可憐多少讀書人,李林甫一句話,一生的夢想就被狠狠擊碎。

如果唐玄宗當時知道李林甫是為了怕有德有才之人跟自己爭寵分權,如果他當時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如此憂國憂民、滿腹才學的杜甫,大唐的歷史恐怕會改寫,杜甫的命運也會有轉機。

然而生活沒有如果,現實的情況是,杜甫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求仕生涯,在這條看不到光明的路上走得異常艱難。

雖然斷斷續續做過幾個小官,但這解決不了生活的困頓,也離他的報國之夢相去甚遠。自父親去世後,杜甫一家的生活便日益窮困,有時候連日常溫飽都成了一種奢望。

出身富足的楊夫人,她的童年無憂無慮,少女的心事如霧般輕盈柔美,嫁給愛情之後,養尊處優、錦衣玉食、富貴榮華便成過往雲煙。

“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像一個從雲端跌入凡塵的仙子,她穿上布衣素服,不要環佩叮噹,成了一個民間最普通的勞苦婦人。

不但如此,因為生逢亂世,清貧之外,安定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也成了一種奢望。貧窮、飢餓、疾病、頻繁的分別與擔驚受怕,是他們婚姻生活的關鍵詞。

公元750年,杜甫預獻《大禮賦》,引起玄宗的注意,但這次的主考官又是李林甫,他最終與功名失之交臂。

五年之後他先後做過河西尉、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等小官,但這對於日漸困窘的家計來說,無異杯水車薪。這年十一月,杜甫回奉先省親,卻得知一個令人心碎的訊息:因為飢餓,最小的兒子夭折了。

悲痛欲絕的父親,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一個心胸天下、滿腹經綸的男人,竟然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保全,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單是詩人眼中別人的生活,更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

可以想見他的愧疚和痛苦,但她對此沒有怨言,她一介千金小姐,卻無絲毫的嬌氣和勢利,她能享受富貴,也能安於貧寒。

她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著他們的家,給他強大的精神支援,一代詩聖成就的背後,是她用愛鋪就的溫情背景。

一生得一知己足矣。他對她的愛亦是予以厚報,在男人三妻四妾、尋花問柳習以為常的古代,杜甫一生只娶過楊夫人一個,在文人墨客風流韻事屢見不鮮的社會潮流中,他獨守一份情,只愛一個人,潔身自好,不曾有任何一點花邊新聞傳出,相反,對於身邊好友恣情歡場的行為,他還好言相勸,在他看來,“一生一代一雙人”才是最好的生活,最浪漫的愛情。

杜甫:我不只憂國憂民,我也有柔軟的內心

與詩仙李白的性格截然不同,杜甫沉靜、規矩,守法度,重禮信。他這一生所作的唯一出格的事,大概就是對妻子的愛,突破了一夫多妻的封建舊制,在風流無罪的時代,成了一股別緻的清流。

他不會甜言蜜語、山盟海誓,他把愛放在心裡,用最質樸的語言作最真實的表達。

他三十年如一日,守著她,在許多詩人眠花宿柳的豔俗裡,用最深情的文字寫他的老妻:“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老妻憂坐痺,幼女問頭風。”“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老妻”多麼親暱又溫暖的稱呼,這是共同經歷過歲月風霜仍緊握雙手的人,才有的稱呼,這一聲呼喚,像從大地中生長出來,有著泥土的渾樸與踏實,又著活潑潑的新鮮與靈趣之美。

智慧如他,用心如他,也願意在陰暗的生活中,為她竭盡全力,擷取一抹亮麗色彩,裝點她的心情,也潤澤他們的愛情。

那一次,他可能有了點閒錢,便迫不及待想給她驚喜,買了脂粉和飾物。她本是美麗動人的,嫁給她之後,為生活操勞,整日素面朝天,嬌嫩的肌膚也日漸粗糙。現在,他要讓她恢復往日的美麗,這也是一種愛的補償。

“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杜甫《北征》節選)稍稍妝扮之後,瘦弱的她臉上煥發光彩,那一刻,她心裡一定湧動著幸福和滿足。女兒嬌憨頑皮,也學著母親的樣子梳起了頭髮,將脂粉隨意塗抹,眉毛亂畫一通,結果自然是滿臉的狼藉。

那一刻,全家其樂融融,他和她看著可愛的孩子,相視一笑,生活的窘迫,頃刻間雲淡風輕。

公元760年,為避安史之亂,杜甫舉家來到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之下,於水木清華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茅屋,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

詩人先後在此居住了近四年,寫了240首詩,其中《蜀相》《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均為千古名篇。

在草堂的日子,少有的安定閒適。雖然仍然清貧,但有花草溪流日日作伴,田園之樂足以慰藉心靈。他於此間寫下《江村》一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穉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詩人看著親手建成的草堂,以一種悠然自適的心情信手寫來眼前所見、心中所感:

清清江水抱村而流,夏日悠長,村莊裡的萬事萬物都透著清幽之趣。燕子自在飛來去,鷗鳥相親相依偎。閒來無事,老妻在紙上畫著棋盤,當時憶起了往日琴棋書畫的時光。幼小的孩子正在將一根針彎折,準備用來作釣鉤垂釣。這樣的日子,有老妻稚子相伴,有老朋友的幫助,生活能過得去,我還奢求什麼呢?

此時,他的生活願望變得極其簡單。只要有詩有田園,有妻有家人,此生就已足夠。什麼功名利利祿,什麼理想抱負,都已退後、變淡。

也許到此時,他才體悟到了生活的真相、生命的本質,詩句裡便透露出尋常情趣。

這是一個生命最舒展的狀態,是杜甫蒼涼一生中一道清新的光亮,這光的來源想必是她。

因為有她不離不棄的愛,為他建造了一座堅固的心之城池,在極度失意、半生潦倒之際,還能看到日常的細微美好,而不是呼天嗆地,怨天尤人。

廣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亂平定,舉國歡騰,已52歲的杜甫聞訊高興得涕泗橫流,他疾筆狂書:“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看到他的狂喜,她和孩子亦歡喜異常。就要告別漂泊的生活,因到故鄉去了,她手忙腳亂地開始打點行裝,收拾他最愛的詩書。

我們要大聲歌唱,我們要縱情狂飲,我要帶著我的老妻,在春天裡,從巴峽穿過巫峽,經過襄陽一路奔向洛陽。

真正的愛情,就是同悲亦同喜。我們的煩惱、憂愁、快樂、歡喜,總願意第一時間讓最愛的人知道,讓愛人與自己共享同一種心境。

在最喜悅的時刻,杜甫與自己深愛的妻子一同分享,他已經激動得涕淚縱橫,眼裡卻滿是老妻忙碌而快樂的身影!

一代詩聖,註定一生飽經憂患、漂泊流離。

59歲時,杜甫貧病交加,在江上的一條船中永遠地離去。

她一直伴著他,直到最後時刻。他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

不幸的是人事,幸福的是愛情。她給了他一生最踏實的依賴,他給了她一生最忠貞的摯情。人生縱然是一杯苦澀的茶,愛是那苦中的絲絲回甘。

他去後不幾年,她亦追隨而去。他和她的愛情,駐留在唐詩中,以一種平實本真的面貌,成一道含蘊深沉的風景,讓千百年來相信愛情的人們,吟哦,低迴,感嘆,回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