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隆回“建設渡”160餘年的凱歌

由 隆回視窗 發表于 旅遊2022-09-27
簡介此文要講說的就是隆回縣城那個已經蕩然無存的“建設渡”,她在隆回縣城發展的跫音中悄悄地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只有歷史老人溫柔地在史書上給她留下了一席之地

隆回赧水河以前叫什麼河

隆回“建設渡”160餘年的凱歌

(撰文:袁鷹)

如果說一個城市必須要有一條河來擔當的話,那麼隆回縣的赧水河就是那條生生不息,世世代代潤澤隆回名副其實的母親河。而她途中的“建設渡”,就是這亙古不變法則的見證者。

此文要講說的就是隆回縣城那個已經蕩然無存的“建設渡”,她在隆回縣城發展的跫音中悄悄地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只有歷史老人溫柔地在史書上給她留下了一席之地。

隆回“建設渡”160餘年的凱歌

建設渡

,位於隆回縣赧水河畔桃花坪永勝河街街口,在大橋下游約一里處。上通洞口、武崗,下至邵陽、寶慶府。原名

“渡船碼頭”

,又叫

“皇庵廟渡口”

讓我們把眼光穿越到清朝道光20年5月(1841年)吧。前些年還有河邊留下的8塊碑刻,向人們講述著這裡所發生的那次轟轟烈烈的捐款、捐物、捐工修建渡口的美麗動人的故事。

隆回“建設渡”160餘年的凱歌

整個渡口系社會捐贈募集銀兩、田地、勞工修築而成。石碑上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下了這樣的場面:有捐贈80兩白銀的,有捐贈三、五級碼頭石級的,有捐獻一、二釐田土的,有送來三五斤菜米的,有無錢就捐工的……

我無法猜測當時的人們是一種怎樣的無私的心態和企盼,總之,硬生生的靠社會捐贈,修起了一座恩澤人們一百餘年的碼頭。

隆回“建設渡”160餘年的凱歌

日夜奔流不息的赧水,系資水一級支流,發源於城步縣,流經隆回境內的南嶽廟、三閣司、原桃洪鎮、山界、北山等鄉鎮,流經縣境57公里,河床寬150-240米,平均寬160米,年平均流量170。49立方米/秒,落差29。6米。全程四季通航,洪水期可通30噸以上船隻,是隆回縣內主要水路航道。

建設渡,攬滔滔赧水河優越位置應運而生。

出了渡口,爬一個石級坡,就到了昔日號稱

“十里商鋪”

的老街。這裡當時的繁華,從“十里商鋪”這個名稱就可以讓你揮灑思想的野馬,盡情地想象到。

渡口是需要配上“眼睛”的。

渡口上面的“風雨亭”,就是她閃亮的眼睛。

隆回“建設渡”160餘年的凱歌

歲月也會留痕的。1841年建造的

“風雨亭”

,到了1955年隆回縣人民政府組織進行了重修,並更名為

“桃洪鎮建設亭”

。臨河老街那長長的被踩磨得溜光錚亮的青石板和曾經拴著一副副鐵鏈的青石礅,向人們訴說著往昔的繁忙與榮耀。

如果歷史註定要發展,那麼我們願意死亡。

到了20世紀70年代前期,赧水河上游、下游客貨船還可四季通航,是縣內主要水路航道。可到上世紀80年代後,下游只有北山至縣城能正常通航客、貨船,上游卻只有雨季才能通行船隻了。

2002年,赧水僅能通航56公里。

隆回“建設渡”160餘年的凱歌

陸路搶佔了水路。2002年秋冬時節,沿江大道建設工程全面鋪開,整個渡口、碼頭、臨河老街在歷經160餘年的風雨坎坷後,完成了它的奉獻使命。

如今,

一條4車位寬敞的沿河大道呈現在赧水河濱,點綴著隆回縣城城市化建設中又一璀璨的亮點。

近日,我去建設渡原址看了看,歷史的痕跡已蕩然無存了。幾年前,還有幾塊當時捐款捐物記錄建橋盛況和名單的石碑,雖被扔到了一邊,市民用來攔土做菜,但現在那些石碑也不知去了何處。

是的,

歷史註定是衝破一切的把戲。就如浩浩蕩蕩的赧水,會一去不復返的

。但如果能讓人們生活過得更好,就是打破了舊的又何妨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