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那一間難忘的鋪子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旅遊2022-09-23
簡介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鄉親們的歡迎,於是很多人推著家裡廢棄的腳踏車來找爸爸改造,爸爸仍然秉持誠信為本的原則,只收手工費,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鄉的農民都打聽著來到這裡,小鋪也終於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鄆城要改為鄆州市嗎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那一間難忘的鋪子

文/孫慶忠 編輯/牧風 圖片/孫慶忠

在我的老家,有這樣一間老屋,門前長滿了雜草,牆外堆放著柴火,窗上爬滿了乾枯的藤蔓,鐵門早已鏽跡斑斑,鐵絲網也破了幾個大洞。透過窗戶往裡看,木樑也有了傾頹的跡象,牆皮大面積的脫落下來,地上橫七豎八堆放著廢銅爛鐵,上面落滿了厚厚的灰塵,一切都透露著衰敗的景象。

這間老屋曾是我們家的鋪子,爺爺和爸爸兩代人在這裡經營過,我小時候也常常在這裡幫忙,它承載了我們祖孫三代人的記憶。別看它已經廢棄多年了,其實它也有過輝煌的過往。

爺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工人,在隔壁縣的農機局工作,工資微薄,奶奶在家務農,獨自照看4個孩子。為了補貼家用,爺爺借錢蓋起了這間鋪子,它是當年村子裡最早一批的磚混結構的房子,不得不佩服爺爺當年的遠見。這間鋪子位於三個村莊的交界處,臨近一所小學,所以爺爺就把它開成了雜貨鋪,賣點菸酒糖茶、學習用品什麼的。那個年代農村人買什麼東西都習慣到集上去,所以雜貨鋪的生意不好不壞,日子就這樣慢慢流過。後來,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了,農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勞累一天的農民也想吃點好的犒勞家人,或是在一年的辛勞之後慶祝豐收。爺爺抓住這個機遇,上架了燒雞、牛肉、豬頭肉這些熟食,居然賣得很好。就這樣,靠著這間鋪子,爺爺奶奶供起4個孩子上學。

爸爸初中畢業之後上了技校,學會了修車和電焊,畢業以後回到家裡。爺爺就把鋪子轉給爸爸,於是爸爸把雜貨鋪變成了修車鋪。那個時候,補腳踏車胎別家收1塊,爸爸只收7毛,換胎別家收5塊,爸爸收4塊,而且只要還能補就不讓顧客換。憑著精湛的手藝和公道的價格,很快就站穩了腳跟,在鄉親們中口碑越來越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設”立住了,個人品牌打造成功了。再後來,家家戶戶都買了機動三輪車,也都習慣來找爸爸修理。那時,每當我放學回家總看到爸爸鑽在車底下修車,滿手油垢,這個場景直到今天在我腦海裡依然清晰。

後來,電動車興起,腳踏車逐漸閒置,許多鄉親找到爸爸希望能回收他們的二手腳踏車。於是,爸爸就琢磨能不能把腳踏車改造一下變廢為寶呢?那個時候農民都用鋤頭除草,效率非常低,一個精壯漢子一晌午也侍弄不了一畝地。爸爸突然想到要是能給鋤頭加上輪子效率不就高了嗎?經過反覆試驗,終於造出了除草神器“耘鋤”。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那一間難忘的鋪子

推著它在田間走一趟就能除草,儘管只能對付田壟間的雜草,但仍比鋤頭的效率高了五倍不止。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鄉親們的歡迎,於是很多人推著家裡廢棄的腳踏車來找爸爸改造,爸爸仍然秉持誠信為本的原則,只收手工費,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鄉的農民都打聽著來到這裡,小鋪也終於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因為生產速度不快,那個時候真是一鋤難求,巔峰時期一度出現了黃牛,堵在我家門口等貨。據他們說,最遠都賣到了河南。那時,經常有村民和爸爸開玩笑說:“老孫,你‘肢解’過的腳踏車連起來能從北京到上海了吧。”

然而,沒有什麼產品是長盛不衰的,當時有多輝煌後來就有多寂寥。隨著除草劑的普及,一切“除草神器”都黯然失色,爸爸的小鋪從門庭若市慢慢變得門可羅雀。意識到問題的爸爸又開始琢磨起來,他發現把鋤頭換成犁鏵,加上一個小桶不就能用來撒化肥了嗎?於是又造出來這個化肥耬。這次創新,再次挽救了小鋪,小鋪恢復了往日的喧囂,延續了幾年的好光景。後來農村興起了拖拉機撒化肥,化肥耬再次慘遭淘汰。爸爸又轉身做起了其他生意,漸漸地小鋪走向了倒閉。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那一間難忘的鋪子

有句話說得好: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正如打敗馬車的,不是更快的馬車,而是汽車;打敗照相機的,不是更好的照相機,而是手機。你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時代的車輪就是這樣滾滾向前,從來不會為誰而停留。爸爸的產品依然很棒,只是人們不再需要了。

如今小鋪荒廢已經16年了,我也從一個懵懂少年走向了而立之年,再回頭審視那段時光,很多當時不懂的問題如今看得更清楚了。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打工潮的興起,農民願意花在土地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從播種、打藥到灌溉、施肥、收割,人們寧願全程購買機械化服務。另一方面,國家取消農業稅,提高糧食補貼,極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直接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提升。小鋪的由盛而衰見證了中國農業的由弱到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鋪的倒閉也應無憾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如今老屋的前邊早已修建了“村村通”,每天都有來往的汽車呼嘯而過,老屋的旁邊有村民建起了兩層小洋樓,暮氣沉沉的老屋更顯得格格不入了。但它就像一個從過去穿越而來的使者,講述著農村的變遷。也許有一天老屋不在了,帶著我們祖孫三代人的記憶走入歷史中,但它曾經存在過、參與過、見證過,這就夠了,不是嗎?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那一間難忘的鋪子

作者簡介:孫慶忠,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東城初級中學教師。熱愛文學創作,有作品發表於網路平臺。

壹點號鄆州牧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