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接通河姆渡文化的流與源——記河姆渡名家工作室專家孫國平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旅遊2022-09-18
簡介2003年,孫國平參與河姆渡文化範疇的餘姚田螺山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成果豐碩

田螺山遺址是什麼土

2020年5月底,距今8000年的餘姚井頭山遺址考古成果釋出,舉世矚目,主持此項考古的孫國平被公眾所普遍知曉。孫國平1965年出生於慈溪市,1984年以慈溪市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1988年畢業後,一直從事考古研究工作。現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研究員。2003年,孫國平參與河姆渡文化範疇的餘姚田螺山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成果豐碩。之後,一直致力於河姆渡文化的研究,併成為這一領域的權威。2013年,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設立孫國平名家工作室,聘請孫國平為駐地的名家,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孫國平說,他當初選擇考古專業,與少年時代參觀河姆渡遺址的影響有關。他認為,這是緣份。

田螺山遺址發掘的“主將”

2000年初,餘姚三七市鎮相岙村一家熱處理廠挖掘水井時,在二三米深的地層挖出大量陶片、石器、木頭等物。因為,這裡距離河姆渡遺址並不太遠,當地人們對於史前遺址、文物的意識相對敏感。企業主立即將情況彙報給了文物部門,果然,沒有誤判。經過相關程式,2003年初,田螺山遺址發掘被列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計劃,報請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審批發掘執照獲准。2004年2月18日,一期發掘開始。而領隊就是由此開始與餘姚文博界幾乎處於同一個“戰壕”的孫國平。

田螺山遺址的發掘,並不容易。田螺山遺址發掘現場是一個300多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坑,挖掘最深處達4米多。由於時間久遠,很多發掘出來的古遺存非常容易被損,所以挖掘必須認真謹慎。一個工人發現一個植物遺存,孫國平立即拿出小錐子、小鐵鏟和牙籤等小型“武器”,蹲著,謹慎撥去遺存周圍的泥土。“這樣珍貴的遺存發掘都是我自己操作的,其他人我不放心!” 像這樣,孫國平一次一次地“蹲”下去,將埋於地下數千年的文物一件一件地“請”上來。這個過程很辛苦,雖然帶著帽子,但是孫國平的臉仍被曬成了古銅色。

經測定,田螺山遺址距今約6500年。在各方面的支援下,孫國平領隊的考古工作取得可喜成績。遺址出土異常豐富的動植物遺存,如鹿角、魚骨、酸棗、稻米、菱角等,堪稱“新石器時代的動植物百科全書”;出土陶器、骨器、石器和木器等大量器物,較令人注目的是一件夾炭黑陶器:上部大致呈龜背形,中脊略呈人字形鼓起,頭尾殘,近圓形的輪廓線內飾有花朵;下部則保留著豬形動物圖案。專家還修復了一件體形碩大、裝飾華麗的夾炭陶盤口釜和一件超大型雙耳深腹夾炭陶罐,體量堪稱“浙江史前文化之最”。

田螺山遺址採取了一邊發掘一邊保護的辦法。十六年來,孫國平就“下沉”駐守在田螺山遺址,為河姆渡文化研究貢獻力量。田螺山遺址晚於河姆渡遺址,屬於河姆渡文化的“流”,發掘中的那一樁樁事項、一件件物器、一個個可喜資料,無不飽含著孫國平曠日持久的辛勤汗水和目光灼灼的智慧結晶。

井頭山遺址發現的“功臣”

如果說介入田螺山遺址的發掘,是因為組織派遣。那麼,井頭山遺址的發現,則是孫國平在最初開始就持續鉚定力量、鍥而不捨的結果。2013年10月初,颱風過後,餘姚市三七市鎮井頭山附近的村民王維新和堂弟王維堯在一片工地上放羊。這片工地準備建廠房,業主先做土建地質鑽探,取出的一截截土芯被散放在地上。經颱風雨水沖刷,土芯渙散,露出了大量貝殼、碎骨頭、殘瓦……放羊人見了,聯想河姆渡遺址、田螺山遺址,意識到這些東西很可能是寶貝。於是,撿了些“樣品”送到田螺山遺址考古隊的駐地。

兩天後,從杭州返回的孫國平第一眼看到這些“樣品”時,除了震驚和興奮,還有一種強烈的直覺襲上心頭。自上世紀70年代河姆渡遺址被發現至今,半個世紀裡,幾代人的中學歷史課本中都有這樣一段描述:“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改寫了中國文明發展的歷史。”然而,他卻一直在思考:河姆渡文化來自哪裡?現在,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王家兩兄弟送來“樣品”時,只說是在“三七市鎮東邊的工地上撿來的”,卻沒說明具體地點,也沒留下姓名和電話。孫國平帶個隊員根據僅有的線索尋找,凡是動土的地方就檢視。找了整整一個多月,終於找到了。徵得業主同意後,他帶領隊員開始試挖掘。然而,幹了10天,掘開一個長5米、寬3米、深3米的探方,卻一無所獲。更糟糕的是,因為坑內土質鬆軟,如果繼續深挖,隨時都有坍塌的風險。但,孫國平沒有放棄,先後使用不鏽鋼細探針、機械鑽孔裝置。最終,井頭山遺址“粉墨登場”……

經北京、日本東京、美國貝塔實驗室、南京等方面權威測年,遺存最早的距今8300年,比河姆渡遺址還早1000多年。可以這麼認為,如果沒有孫國平的堅持,就沒有井頭山遺址的發現。如果說田螺山遺址是河姆渡文化的一個“流脈”,那麼,井頭山遺址則是一個“祖源”。孫國平憑著豐富的學識、堅強的意志,在餘姚接通了河姆渡文化的“流”與“源”。

(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

【來源: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

  •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使用一門改進過的152毫米83式榴彈炮,炮塔配置三桶式液壓平衡機,火炮俯仰角為-5~65°,炮口採用雙室制退器,同時配有抽菸裝置但並未安裝空調過濾這類的三防系統,並採用剛性連線的半自動裝彈機裝彈,最大射速5發/分鐘,彈藥基數30發,車體內放...

  • 腹痛、嘔吐,久治不愈,當心是食管裂孔疝

    ③引起肺部感染者,引起食管瘢痕狹窄者: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滑動型裂孔疝,發展到潰瘍型食管炎、食管縮窄或出血,或由於反流引起肺部反覆感染,或因長期食管炎形成食管疤痕狹窄,產生吞嚥困難者,均應考慮手術治療...

  • 磁器口,重慶必打卡之地

    古時曾繁盛一時,到了今日依舊不失重慶韻味“一江兩溪三山四街”青石板拼接的街道,上上下下的臺階,濃濃的火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