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又是一年農忙時,古代幾首描寫勞動者的詩

由 文史愛好者0612 發表于 旅遊2022-09-11
簡介《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溫州什麼時候農忙季節

1、憫農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又是一年農忙時,古代幾首描寫勞動者的詩

李紳的《憫農》二首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2、觀刈麥

又是一年農忙時,古代幾首描寫勞動者的詩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裡抱著孩子,手裡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麼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3、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南宋詩人,與趙師秀、徐照、徐璣並稱“永嘉四靈”。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田野風光和農忙景象,前兩句描繪自然景物: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來。以“綠遍”形容草木蔥鬱,“白滿”表示 雨水充足 ,“子規聲”暗寓催耕之意,生動地展現出“鄉村四月”特有的風物。後兩句敘述農事繁忙,畫面上主要突出剛剛收完蠶繭便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卷。

4、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范成大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裡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乾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後,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閒,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閒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即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5、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又是一年農忙時,古代幾首描寫勞動者的詩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後諡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嚐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透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6、蠶婦

昨日入城市⑵,歸來淚滿巾⑶。

遍身羅綺者⑷,不是養蠶人。

又是一年農忙時,古代幾首描寫勞動者的詩

詩首兩句寫蠶婦的傷感。後兩句揭示蠶婦是因為有感於獲而不勞、勞而不獲的不合理社會現實而傷感。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蠶農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7、採樵作

唐 孟浩然

採樵人深山,山深樹重疊。

橋崩臥槎擁,路險垂藤接。

日落伴將稀,山風拂蘿衣。

長歌負輕策,平野望煙歸。

此詩寫深山觀採樵所見景物和隱居的幽趣。首句寫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寫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險阻難行。後四句寫日暮時杖策長歌返歸,蕭然曠遠的意趣想象可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