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南安:呂惠卿祠堂遺址出土一批建築構件

由 泉州晚報 發表于 旅遊2022-09-11
簡介呂氏宗親說,呂氏後裔遍佈大陸、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呂惠卿祠堂遺存如果能保護下來,不僅是海內外呂氏後裔精神的寄託,也能與呂惠卿故居、呂大奎祠堂、楊山上的朱熹講學處、眾多摩崖石刻連成一體,成為愛國、鄉土教育和旅遊佳處

祠堂遺址什麼意思

“挖掘出土石、柱珠、磚、瓦等建築構件……”近日,南安市石井鎮三鄉村大奎自然村呂氏宗親稱,他們清理挖掘出一片輪廓清晰的建築遺址,而這是北宋改革家、呂氏先祖呂惠卿祠堂遺址。

7日,記者隨同泉州文保專家黃真真、林德民前往探訪。

□泉州晚報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許勁松 文/圖

空地清理出土 一批建築構件

當天上午,石井、水頭兩鎮呂氏宗親帶領我們走訪。當地人稱為“楊山”左側的山腳下,四周民宅包圍著一片空地。

南安:呂惠卿祠堂遺址出土一批建築構件

遺址位於“楊山”之左

當地呂氏後人說,這片空地是“祖厝地”,歷來沒人建築,只用於耕種。不久前,村民開墾時意外發現“圓柱形石頭”,“以前耕作時也偶有人發現陶瓷片、磚塊、瓦片等。”呂氏宗親便組織人力清理挖掘,石、柱珠、磚、筒瓦、陶瓷等相繼出土。

空地約400平方米,堆放著幾條長石,還有10多個柱珠,旁邊的菜地發現水槽。柱珠直徑四五十釐米,最高達半米左右。附近還有一口深5米、直徑1。2米的水井,井壁多數由鵝卵石築成。一些磚、筒瓦、陶瓷片儲存在宗親辦公場所,其中幾塊磚浮雕儲存完好,上面的牡丹花圖案清晰。

泉州市文博研究員黃真真和泉州市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林德民說,這些石構件,柱、礎合一,是典型的宋代建築式樣,一些瓷片為青釉劃花篦紋碗殘片,產於南宋時期,這種瓷碗在當地的東田、同安等地的窯有大量生產。

南安:呂惠卿祠堂遺址出土一批建築構件

挖掘出土的石構件

典籍記載確為呂惠卿祠堂遺址

“這是呂惠卿祠堂遺址。”呂氏宗親介紹,他們現在村莊叫“大奎”。“大奎”是為紀念開閩呂氏八世祖呂惠卿的四世孫、南宋抗元英雄呂大奎(1227-1275年)而命名。這也是呂惠卿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失敗後隱居之地,又是呂大奎讀書、居住的村落,是呂姓先祖入閩後聚居和發祥地之一。

呂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南安樸鄉人(今南安水頭樸兜),生於北宋天聖十年,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北宋參知政事,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變法中的二號人物。

《呂惠卿墓誌銘》載:公祖居曾埭,徙居南安楊山之左(即大奎村),而寓家焉,意不歸,而終老於其地,壽八十。乾隆丙午刻本(1786年)《呂氏大宗譜》記載:呂惠卿生八子,官至參知政事,後攜眷隱居楊山,呂惠卿楊山大奎鄉有祠堂基址。

據介紹,祠堂是呂惠卿逝世130多年後,呂大奎為紀念祭祀先祖呂惠卿,於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至鹹淳七年(1271年)期間而建的。祠堂三進三落。

那麼,呂惠卿祠堂怎麼毀壞變成遺址了呢?《海都樸兜呂》記載: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呂惠卿四世孫呂大奎轉任漳州知府。呂大奎在南宋垂危之際勤王舉義,率兵抗元。沿海都制使蒲壽庚率知州田子真降元,殺害拒不降元、路過家門的呂大奎,史稱“奎叔之難”。元朝建立政權後,呂大奎三子呂正率眾堅持抗元鬥爭。元軍多次圍剿樸鄉,呂姓族人隱姓埋名,流落四方,呂氏碑坊、祖墳、宗祠、呂惠卿祠堂、呂大奎故居也難逃一劫,毀於一旦。

南安:呂惠卿祠堂遺址出土一批建築構件

柱礎

後人將繼續挖掘並加以保護

2003年,呂氏宗親重修呂大奎祠堂。2007年,呂惠卿在水頭樸兜故居重修,居中廳上方原懸掛“文獻流芳”“東平故宅”(敕封呂惠卿東平郡公)、“朱後文先”(文天祥題贈,稱讚呂惠卿後人呂大奎為朱熹傳人)、“理學名宦”等字匾。

呂氏宗親說,呂氏後裔遍佈大陸、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呂惠卿祠堂遺存如果能保護下來,不僅是海內外呂氏後裔精神的寄託,也能與呂惠卿故居、呂大奎祠堂、楊山上的朱熹講學處、眾多摩崖石刻連成一體,成為愛國、鄉土教育和旅遊佳處。

南安:呂惠卿祠堂遺址出土一批建築構件

出土的磚上有牡丹花圖案

呂氏宗親們表示,接下來將請專業人員清理,看能否出土更多儲存完整的建築構件和其他物件。目前各地宗親已開始熱議,下一步要設立保護、修復呂惠卿祠堂基址的辦事機構,進一步蒐集呂惠卿祠堂的佐證材料,依法依規申報勘察呂惠卿祠堂基址這一珍貴的文物,積極聯絡各地呂惠卿後裔宗親,力爭重建呂惠卿祠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