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由 溫酒煮水 發表于 旅遊2022-09-08
簡介王獻臣死後,後人無能,他的兒子因賭博將拙政園輸給了徐氏,因此這個時候拙政園又被稱為徐鴻臚園,之後徐氏家族居住在這個園林裡有五代之久,之後園子疏於管理就逐漸荒廢,景緻大不如前

蘇州園林由什麼組成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來受到文人們的稱讚,同時也以景色秀麗,風光優美,園林別緻富有詩情畫意而被人們熟知。自古以來,蘇州頻繁建築園林,尤其是私家園林,名園勝景數目之多,堪稱中國之最,其中以拙政園最具有代表性。

拙政園,名列蘇州四大名園之首,是蘇州園林的代表者,同時也是蘇州現存的中國最大古典園林。全園被各式山水環繞,亭臺樓榭精美雅緻,假山堆砌,花木茂密,具有濃厚的江南園林特色。園林由三個不同部分組成,且各部分特色不一,東部疏朗大氣,為人們展現出一派田園景象,西部講究精緻奢麗,中部富有江南園林特色,是整個拙政園的精華所在。為何在一座園林中會呈現出三種迥異風貌?這裡我們得從拙政園構築初時說起。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拙政園的起源

拙政園的地理位置優越,具有深厚的底蘊,至三國開始,便一直是各式宅舍寺院鍾愛的選址之處。三國時,吳鬱林的太守設宅於此;晚唐時,詩人陸龜蒙亦將宅院建立於此處;到了北宋時,山陰丞在這裡建宅邸五柳堂,後他的兒子改“五柳堂”為“如村”;元大德時,在此處設有寺院,被稱為大弘寺;元朝末年,改成為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的駙馬府。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明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從官場返回家鄉,在駙馬府的原址上建立了一座園子,根據晉朝文學家潘岳《閒居賦》:“

灌園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將園子命名為“拙政園”,意為拙者執政之園。明代畫家文微明受邀參與了拙政園的造園活動,曾經先後多次為拙政園作畫,較為完整的記載了此時園中的景象,使後人得以從中窺見明代時園中風貌。據記載,園中有多塊隙地,花木繁多,林立園內,建築羅列錯落有致,有各式亭、軒、樓、閣三十多個景點,是一個以水體造景為主,構造疏朗平淡、仿若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後,後人無能,他的兒子因賭博將拙政園輸給了徐氏,因此這個時候拙政園又被稱為徐鴻臚園,之後徐氏家族居住在這個園林裡有五代之久,之後園子疏於管理就逐漸荒廢,景緻大不如前。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三種風格的形成

東部田園風格

崇禎年間,王一心購得園子東部的十餘畝荒地,並根據陶淵明詩句將東部園子命名為“

歸園田居

”。在王一新的多次修繕下,園中有夾耳崗、杏花澗、放眼亭等五十多個景點,景點形式各異,既有流觴曲水,也有桑麻雞犬,隱逸洞澗,猶如桃源別世,還有荷田數畝,登上亭樓觀看園中景色,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別有一番滋味。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直至道光年間,東部一直為王氏子弟住宅,但園子破敗,已大部分荒廢,變成了荒地,雜草遍野。道光年間,園子歸潘師益所有,其後建造“

瑞堂書屋

”。咸豐年間,李秀成合東、中、西三部分為一園,建造了忠王府,而後東部園子逐漸淪為殯舍、荒地。解放後,對拙政園進行了全面修整擴建,三園風格迥異,各成一體。修繕結束後東部仍然保留明清時期的田園風格,以大面積草地為主,園中設有木構亭閣、水榭、曲橋、復廊,植被茂密,風格輕快。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中部明代風格

拙政園東部園子分出去後,剩餘的園子經歷了多次更替主人。清兵入蘇州後,徐氏的後人迫於無奈將園子賣給了大學士陳之遴,在康熙年間曾被沒收為官產,後將園子還給了陳之遴兒子,之後園子又被賣給了吳三桂女婿王永寧。雖然拙政園屢次易主,但園子內的整體佈局沒有大的改動。但到王永寧手中後,面貌大改,雕龍畫柱,奢華至極。吳三桂舉兵反清失敗,拙政園再次被沒收,後來被分開為“

復園

”、“

書園

”兩個園子,到了此時拙政園分為三園,各園風格自成的局面已形成。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中部

復園

為蔣棨所有,此時園內境況一眼望去滿目荒涼,經過蔣棨多年擴建修繕,園內慢慢恢復了昔日景象,沈德潛在《復園記》中記載:“

山增而高,水浚而深,峰岫互回,雲天倒映

”,園子中藏有書萬卷,常有人來此借書、賦詩。蔣棨去世後,園子逐漸變得荒廢,嘉慶年間,查世倓購買園子,進過多次修繕,園子恢復原貌。嘉靖末年歸為吳璥,被人也稱為

吳園

。此後被合建為

忠王府

,而後又被歸公,改成了

八旗奉直會館

,恢復原名“

拙政園

”。光緒年間,張之萬著手重新修繕了園子,“

首改園門,拓其舊制

……

其他傾者扶,圮者整

”,這時園子主要景點仍然圍繞水體佈置,園內的佈局保持至今。

民國期間,拙政園幾經更換主人,建築變得破敗,景象荒蕪,解放後,經過修繕,還原了明代時期的風貌。中部園子為全園精華,水體佔園內面積大,臨水的地方建有各式各樣的亭榭,樓臺錯落有致,立有曲橋、假山數座,池水清澈見底,池內種有荷花,園中花木林立,整個園子佈置得別致有趣,富有江南水鄉特色。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西部清朝風格

拙政園分為中、西兩個部分後,西部“

書園

”為太守葉世寬所有,

其在廢地處新建亭閣,後來被合建成為忠王府的一部分。然後西部園子經過了多次易主,在光緒年間,被富商張履謙購買,將名字改為“

補園

”,經過張履謙的修繕,園子中有了與誰同坐軒、留聽閣、宜兩亭等多處著名景點,但張履謙愛好

奢華之風

,因而園中建築數量較多,造園手法較為複雜繁瑣,與明代風格迥然不同。

解放後,整個拙政園進行了大的修繕,西部補園亦是如此。園子仍然保留清朝使的風格,以建築見長,園中主要的建築為三十六鴛鴦館及與誰同坐軒,裝飾華美雅緻,園中水景曲折婉轉,假山、花木林立,坐亭觀景別有一番風味。

拙政園:三園構成,景緻各有特色,原因是這樣

拙政園雖然由景色各異的三個相對獨立的園子構成,但是在總體佈局上又有共通之處。在總體向內的佈局形式下兼有內、外兩種佈局形式,講究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的造景手法,同時三個園子都從大處落手,在細微處又不落纖巧之技,圍牆、長廊佈局統一,在各部分分界處建高亭、置假山,可在亭中一覽整個園景,可謂登高望遠,美景盡收眼底。

參考文獻:《拙政園空間結構解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