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目標已定!5年後廈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2平方米!還有這些要做……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旅遊2022-09-02
簡介3條主線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文6大工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工程綠色經濟高質量提升工程人居環境高品質提升工程綠色生活高標準營造工程社會共建共治體系建設工程城市與生態深化融合工程2大行動閩西南綠色協同發展專項行動國際合作多元化建設專項行動到2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是多少

目標已定!5年後廈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2平方米!還有這些要做……

3條主線

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文

6大工程

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工程

綠色經濟高質量提升工程

人居環境高品質提升工程

綠色生活高標準營造工程

社會共建共治體系建設工程

城市與生態深化融合工程

2大行動

閩西南綠色協同發展專項行動

國際合作多元化建設專項行動

到2025年,成功建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塑造生態文明建設與花園人居環境“兩個領先”綜合優勢,彰顯陸海一體協同發展與生態文明治理創新“兩個典範”鮮明特色;到2035年,率先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超越,躍升為全球生態文明領先城市。這是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廈門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的目標。

《規劃》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保護與發展,堅持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為基礎,以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文為“三條主線”,部署六大工程、兩大行動和一系列改革,系統推進生態文明高水平建設,為我市生態文明領域各方力量提供行動指南。

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

《規劃》提出,我市將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工程,力爭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汙染和資源消耗增長雙脫鉤,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並持續穩定下降。

具體來說,我市將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全面深化各領域電能替代工作,統籌推進各類生物質能的市場化和規模化利用,同時鼓勵發展氫能,部署實施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提升工程。加快推動能源生產低碳化,構建以清潔電力為基礎的產業體系和生產生活方式。大力推進能源消費綠色化,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適度控制油品消費增速,適度提升天然氣消費。

全面實行排汙許可制度

《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5%(或以上)。打造2-3家綠色產業區域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全國領先的綠色技術創新企業。

《規劃》明確,我市全面實行排汙許可制度,實施超國標、省標要求的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強化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稽核,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嚴於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清潔生產標準,推進清潔生產、建設綠色工廠。探索超低能耗及近零碳建築建設,加快提升建築能效水平。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全國領先的智慧交通管理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等回收體系,建立“全領域”垃圾回收處理產業鏈。

打造生態旅遊新名片

《規劃》提出,對照國家5A級景區建設標準,加快園林植物園、園林博覽苑景區提質升級,推進東坪山生態休閒旅遊開發建設,打造生態旅遊精品。結合廈門產業特色,強化科技支撐,重點發展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業,提高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到2025年,將生態旅遊打造成為廈門旅遊新名片,將海洋原生態水產品加工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打造為海洋經濟發展新亮點,各區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宜居水平保持全國領先

《規劃》提出,我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將全面補齊,綠色宜居環境長板將得到強化,推動城鄉綠色一體化發展,宜居水平保持全國領先。

到2025年,我市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確保達到我省下達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綠盈鄉村覆蓋率達85%(或以上)。保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排名全國領先,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保持較優水平。保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實現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或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2平方米。

人均生活垃圾日產生量不超1。15千克

《規劃》提出,生態價值觀要逐步成為全民行動指南。到2025年,綠色出行比例達70%(或以上),人均生活垃圾日產生量不超過1。15千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鎮街、村居全覆蓋,“網際網路+生態文明全民行動”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公民參與度不斷提升,生態文明社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

我市還將深入推進“限塑令”,建立健全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回收工作資料報送機制,推動物流業快遞包裝、商旅業一次性用品減量化,持續擴大塑膠替代品推廣與應用範圍。

建設高品質城市公交與慢行網路

我市將建設高品質城市公交與慢行網路建設工程。城市慢行網路方面,有序推進本島“一環三水兩橫兩縱”、海滄區“兩灣一山三溪”、集美區“兩灣一山兩走廊”、同安區“一灣三山三走廊”、翔安區“一帶一山一走廊”慢行網路建設,充分發揮廈門山、海自然地形特點,將廈門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高品質慢行城市。

(廈門日報記者 劉豔)

【來源:廈門日報社】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