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由 河南文學 發表于 旅遊2022-08-08
簡介”隨行的村支書朱廣民興奮地如數家珍:“藉助石林路升級改造和扶貧開發、鄉村振興的東風,我們一方面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建設,一方面依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組織有能力的人家開辦經營農家樂、高山民宿,現在,石林路沿線的文殊寺、珍珠潭、城望頂、

魯山海拔是多少米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春風像一把柔韌的梳子,輕輕梳理著靜謐的小村。

春雨像一支多彩的畫筆,放開手就是奼紫嫣紅,一片綠蔭。

一場春雨過後,蔚藍的天空綻放著一朵兩朵碩大的白雲,晶瑩,剔透,像詩經裡窈窕少女甩落的水袖,彷彿觸手可及。一群山雀歡快地在車窗外飛過,“嘰嘰喳喳”地表達著親近,像是要鑽進這詩樣的畫卷。

行走在蜿蜒曲折的石林路,滿眼翠屏綠嶂,繁花點點。瀝青混凝土路面平坦整潔,天藍色的護欄整齊劃一,白色的分道線、邊緣線隨山勢高低起伏,觀景臺、錯車臺、公路驛站點綴其間,車子就像是油畫中的一葉扁舟,時而爬上碧波盪漾的山巔行走在峭壁之上,時而衝進山坳幽谷隱沒在綠色的叢林。

車至平溝,時值正午。“陳家民宿”房前屋後兩個停車場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房間裡、院子裡坐滿了一桌桌的客人。

“自從有了這條路,我們的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三年前,我拆了老房建起這座四層小樓開辦高山民宿,現在足不出戶,每年都有幾十萬的收入!”村民陳新庫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興奮,一臉的喜悅:“十幾個房間,一到週末、節假日,不提前預定,一房難求!”

“陳家民宿”坐落在石林路左側的山坳裡,三面環山,環境優雅。此時,映山紅開得正盛,站在樓上房間裡,推開窗,彷彿一伸手就能抓著那搖曳的花枝。

“要是沒有這條路,我們想都想不出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村支書朱廣民感慨萬千:“走,我帶你們好好去看看,這可是最美雲中公路,是網紅打卡地!”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平溝,魯山縣西部高寒山區的一個行政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這裡峰巒疊嶂,水碧潭清,有如火如荼的杜鵑林,有千姿百態的瀑布群,有白蓮教遺址掛鼓樓,有歷史久遠的文殊古寺,還有虯枝盤錯的千年古銀杏樹群,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然而,層巒交錯的美麗背後,最悲涼的兩個字莫過於“貧窮”了。

早些年,村裡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條九曲十八彎的羊腸小道。山,真的是很高。路,也的確是太陡,往往一邊是陡峭的山崖,一邊是深不見底的溝谷,曲折迴環,峽壑爭奇,那條小路就顯得更加的窄了,像線一樣懸著。由於山高路險,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下過山,有村民養頭豬想殺了賣錢過年,只能碎成小塊兒背下山去,賣完之後再買成過年的糧食一步步揹回來,一來一回一整天,每走一步,都是那麼的沉重,那麼的艱難。

那時,全村400多口人,唯一的學校是一排五間的土瓦房,一到五年級共用,兼具宿舍、教室、辦公。由於年久失修,黢黑的牆壁上,開著一道道猙獰的裂縫,屋頂兩個露天的窟窿,像是一雙無奈的眼睛。教室裡,幾塊兒土坯、幾塊兒寬窄不一的木板壘成的課桌,艱難地支撐起一代人的希望。山牆外,一排石頭支起、被煙火燻得漆黑的小灶臺靜靜地吞噬時光,那是因為學生們離家遠,學校又立不起夥,於是,就連7歲的孩童也學會了用三塊石頭支個鍋,從屋後的山上撿來柴草,在煙熏火燎中清水煮土豆、玉米糝子熬稀飯……

漫山杜鵑自開自落,香無人識;涓涓溪水,形單影孤,徒自空流;路似羊腸,千溝萬壑,寸步難行;吃糧靠統銷、花錢靠救濟,致富無門,望天興嘆。

平溝,除了貧窮,還是貧窮。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公元1993年9月。這一年的這一月,這座沉寂的大山迎來了一群人,沒有人能想到,這群人的到來會對這個窮得叮噹響的深山溝乃至整個縣的旅遊開發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這是7名來自縣交通局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的到了,給這片美麗但卻貧瘠的土地賦予了新的生命。

為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開發豐富的旅遊資源,縣裡做出了修建石林路的決定。石林路南起207國道前莊路口,北接311國道大莊,從平溝穿村而過,分別與石人山風景區和秘洞景區相連,是一條旅遊路,也是一條致富路。

然而,要在這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間修建公路,談何容易!石林路全長25。48公里,路基最高海拔1080米,落差大,彎道多,山險澗深,且百分之七十的路段要經過花崗岩構成的懸崖峭壁。這些地段人跡罕至,光滑陡峭的巖壁連鳥飛上去都站不穩,難度可想而知。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縣交通局、地道所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揹著繩索,帶著乾糧和簡陋的測量工具上山了。陡峭的石壁上,他們繫繩索,攀野藤,劃標點;茂密的森林裡,他們穿荊棘,清路障,做標記;渴了,飲山泉,餓了,啃幹饃;沒有先進的測量工具,唯一“高大上”的就是一臺水準儀,由於山太陡,需要不停轉點兒,有時跑了老遠好不容易架一次儀器也只能測量一個點的高度。一天下來,腳上起泡了, 臉上、胳膊上被荊棘劃破的口子火辣辣的疼,一個個累成了一灘泥,地上一坐都站不起身……就這樣,縣交通局地道所的工程技術人員披荊斬棘,餐風露宿,歷時兩個多月,終於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了測繪工作。

時隔多年,已是縣交通局副局長的張豔麗仍忘不了那段難忘的歲月:“現在想想就像是在做夢,那個時候,每天穿行在崇山峻嶺,我們形容自己是似猴上樹、如猿躍澗,測繪結束下山時,一個個衣衫襤褸,都說我們是要飯的!”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1994年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轟隆隆”的炮聲打破了沉寂的大山,鮮豔的紅旗在各個路段迎風招展,全鄉12個行政村以支部書記為突擊隊長的施工隊伍和毗鄰鄉鎮堯山、趙村、團城的施工隊一起,拉開了石林路建設的帷幕。

沒有挖掘機,就用炸藥炸、用鋼釺撬;上不去三輪車、拖拉機,就用手推車推、用人工抬…… 12個村支書衝鋒在前,堅持與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根本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帶領參戰民工腰繫麻繩,相互攙扶,硬是把施工的炸藥、鋼釺、鐵錘一樣樣背上山,用油桶、水壺背去吃喝的用水。白天,打眼,放炮,清理路基;夜晚,幾個人擠在暖不熱的被窩裡,聽山風呼嘯,看時陰時雨。

初春的夜,滴水成冰。海拔千米之上的寺上村,昏暗的油燈下,縣地道所的工程技術人員圍著柴火修訂圖紙、標划進度;

陡峭的山崖上,一間亮著燈的塑膠棚裡,幾位民工裹著棉衣蜷縮在被窩裡,鼾聲四起。彭莊村支部書記劉忠昌卻沒有一點睡意,凌亂的頭髮和鬍子讓他看上去更加的疲憊不堪。從開工,到現在,這位60多歲的老人每天吃住在工地,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山了。由於他們村分包的路段是最險的路段之一,施工進度滯後,此刻,他正在籌劃著明天的施工方案;

街西村施工工地搭建的大棚裡,支部書記陳廣福正在和村組幹部安排第二天的施工任務。看著這位68歲的老人敖紅的雙眼,和他一起來的兩個兒子都勸他早點休息,他說,工程到了關鍵時期,我睡不著啊……

“再苦再難,路,我們一定能修好!”鐵骨錚錚,彰顯擔當;豪邁誓言,凝結初心鬥志。經過千餘名參戰人員20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能征善戰的魯山交通人和勤勞的山區人民在各級黨組織的堅強帶領下,用鮮血和汗水,在大山深處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也鑄就了“不畏艱險、團結拼搏、戰無不勝”的石林路精神。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石林路沿途景點眾多,客流量大。但由於平溝是河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山勢陡峭,路基窄險,加之當初設計標準低、條件有限,除路面硬化外,沒有安裝防護欄、防撞墩等防護工程,就連擋牆也多是片石幹砌的。隨著歲月流逝,山體風化、路面老化,山體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隨時都會發生,石林路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2020年,魯山縣交通運輸局緊抓“四好農村路”建設契機,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把石林路的升級改建工作做為重中之重,提出了魯山交通人新形勢下“魯山質量,魯山速度”的新思想、新使命,力爭把石林路打造成“車在景上走、人在畫中游”的“最美山區公路”。

為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從圖紙研討到施工安排,從材料源頭到現場管控,指揮部統籌安排,詳細分工,一切有條不紊。此次改建將由原來的水泥路面升級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全線修建排水溝,配套安裝防護工程,並在每個景點附近修建錯車臺、停車位、景觀臺,為來往遊人提供安全保障和最大便利。

石林路升級改建,重點在彎道加寬。由於第一次修建時受各種條件制約,彎道半徑過小、不通視等問題普遍存在。為解決這一難題,局長賈建宏帶領指揮部張豔麗、徐新輝等參戰同志,徒步對每個彎道進行實地考察,一處一處制定合理的改建方案。25。48公里,他們究竟走了多少遍,沒有人數過,只知道他們每個人都成了石林路的“活地圖”,哪裡有彎道,哪裡的坡度有多大,一個個張口就來。

山杏黃了,桑葚熟了。春去了,夏來了,無論是施工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還是交通局的班子成員,太陽把他們曬成了同一個膚色,工程也到了鋪油的關鍵節點。

鋪油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環節。從瀝青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攤鋪到碾壓,節節相連,環環相扣,一旦開始,那就是從早到晚不再間斷,出不得一點紕漏。早晚尚好,中午將近40度的高溫,而瀝青混凝土的溫度更是高達一百餘度,熱氣撲到臉上,像被灼傷一樣,乾熱風混合著瀝青的氣味,能讓人有一種窒息的感覺。怎麼辦?怎麼幹?“領導帶頭幹,員工積極幹!”從原材料出廠到現場,班子成員、技術人員全程參與,全程監督。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抱怨,“幹了就幹好,幹了就幹成!”雖然聽著是平淡的一句話,但足以讓你的內心掀起波瀾。經過半年多的緊張施工,石林路終於以“最美鄉村公路”“最美雲中公路”的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

升級改造後的石林路就像一根金絲銀線,把文殊寺、珍珠潭、六羊山、堯山漂流等景區串成串、連成片,使這些景區遙相呼應、熠熠生輝。同時,帶動沿線百餘家農家樂及民宿發展,為魯山的旅遊開發、經濟發展和當地群眾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漫步平溝村,沿石林路兩旁,一條條的水泥路伸向這條溝,通往那道岔,彷彿是平溝這片葉子上的葉脈紋理,把一家一戶連在了一起。一座座嶄新的農舍,一棟棟造型別致的樓群,依山勢點綴在溝溝灣灣,錯落有致。山上山下,板栗、核桃、辛夷、柿子、山茱萸等經濟林和用材林層次分明,鬱鬱蔥蔥,蓊鬱一片,或紅、或紫、或雪白的野花點綴其間。置身於此,不知是身在畫中,或是在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種詩意的浸染融化著你,陶醉著你,也豐富著你的想象……

村民朱廣團是開辦“農家樂”富起來的第一代平溝人。說起這些年的變化,這位憨厚的山裡人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黨和政府把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又引導、扶持我們開辦農家樂,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遊和食用菌種植,一家家現在都富起來了!“你看,這是我家的新房,兩層的樓房,外帶東西廂房,各種家電齊全,連小轎車都買回來了,這在過去連想都不敢想啊!”

隨行的村支書朱廣民興奮地如數家珍:“藉助石林路升級改造和扶貧開發、鄉村振興的東風,我們一方面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建設,一方面依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組織有能力的人家開辦經營農家樂、高山民宿,現在,石林路沿線的文殊寺、珍珠潭、城望頂、杜鵑嶺都成了熱門景區,僅旅遊一項,戶年均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有的達到了30、40多萬元。現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更堅定了我們加快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最美的一條路貫穿了魯山最美的風景,每到週末都想把心情在這裡放飛,看看風景,買買山貨,吃吃農家飯成了我們最開心的事情……”路邊的觀景臺上,來自平頂山市區的劉女士正一邊拍抖音,一邊介紹著魯山的風土民情。

石林路,你走過一次就能魂牽夢縈的地方。

石林路,一個把故事演繹成了傳說的地方。

李人慶:大路通天(散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