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由 詩云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2-08-08
簡介當時英宗是有兒子的,但是年齡尚幼,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情況(也就是皇帝太小,沒有決策國家大事的能力),故而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即位,然後號召明朝軍民,擊敗了瓦剌的軍隊,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十三陵裡沒有誰

從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明朝一共經歷了276年,共傳十六帝。然而著名的北京明十三陵只是十三個皇帝的陵墓。那麼,有哪三位皇帝沒有安葬在十三陵呢?這中間又有什麼故事呢?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明十三陵

第一位就是明朝的創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了。原來,朱元璋創立明朝,最先定都是在南京。當時的南京叫做應天府。朱元璋的墓坐落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上,叫做明孝陵。朱元璋生前在南京做皇帝,死掉之後,就埋在南京附近。這個故事比較簡單。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明太祖朱元璋

然後,精彩的段落開始了。朱元璋40歲登基,一直做了30年皇帝,年號洪武。洪武元年的時候,他立長子朱標為太子,這也就是他選定的皇位接班人。但是人生總是有不如意,他所立的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病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老朱皇帝這心情可想而知。朱元璋是極為喜歡朱標的,雖然長子死掉,但是老朱一根筋,那就立長子的長子為皇太孫,選定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南京明孝陵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身故之後,朱允炆在南京即位,年號建文,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建文帝。可是,朱元璋生前封諸子為王,各擁精兵強將。朱元璋農民出身,打的這個小算盤,把明朝的軍隊交給兒子們,總比交給異姓大將功臣們放心。然後,朱元璋身故之後,小皇帝的叔叔們都是野心勃勃,各有精兵,怎能安心奉侄兒為皇帝,聽這小孩子的?所以以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為首的一幫人拉起大旗出兵,反對朱允炆,和小皇帝朱允炆打了一場戰爭,最後攻入了南京,把朱允炆拉下了帝位。這場戰爭史稱“靖難之役”,小皇帝朱允炆失敗,下落不明。所以,建文帝朱允炆沒有帝陵。

朱棣登基之後,年號永樂,就是我們熟知的永樂皇帝了。他嫌南京住著不舒服,於是決定遷都北京。然後呢,朱棣就讓姚廣孝主持,修了北京城和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故宮,自那明朝以後的皇帝們就都在北京生活居住辦公了。至於皇帝的陵墓位置,也就選在北京昌平附近天壽山了。然後從永樂皇帝開始,埋葬了十三個皇帝,這就是明十三陵的來歷。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十三陵分佈圖

大家不禁要問,十六個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沒有陵墓,那麼還有十四位皇帝,為啥只有十三陵之說呢?這就涉及到明朝另一段史事了。明朝還有一位皇帝,死後被埋在了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這就是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當初他哥哥英宗朱祁鎮被宦官王振慫恿親征,五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兵敗,被瓦剌首領也先所俘虜,然後瓦剌首領也先意圖挾天子以令大明達到他們的條件,兵臨北京城下。試想,假如真的如此,那麼也先的所有要求都透過朱祁鎮的詔書得到滿足,則明朝淪於瓦剌的二等國了。所以朝中大臣于謙等人決定,另立皇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十三陵

想想也是,朱祁鎮這皇帝當得太不合格了。當時英宗是有兒子的,但是年齡尚幼,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情況(也就是皇帝太小,沒有決策國家大事的能力),故而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即位,然後號召明朝軍民,擊敗了瓦剌的軍隊,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後來瓦剌見留著朱祁鎮也沒用,就把他放了回去。結果朱祁鎮這人,幹正事不太行,幹奪權這事兒倒是挺在行。在景泰八年,朱祁鎮復辟,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登上了皇位。然後廢朱祁鈺為郕王,幽禁其於府邸,過了一個月朱祁鈺就死掉了,至於是真病死的還是被害死的,就沒人知道了。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景泰陵

然後朱祁鈺死掉之後,明英宗朱祁鎮沒有將他埋在明朝的帝陵區,而是另選了個地方,以親王之禮安葬。朱祁鎮心裡恨弟弟朱祁鈺,所以這樣幹,意思就是我自己才是正兒八經從父皇手裡接下來的皇位,你那個不算。但是這樣處理,留下了遺留問題,明王朝朱祁鈺當政這八年的歷史怎樣寫?沒法子寫嘛。所以直到後來英宗之子朱見深當皇帝的時候,才又追認其皇帝位,同時提升其陵墓規格為帝陵。因為朱祁鈺當皇帝時候的年號是景泰,所以一般稱他的陵墓是景泰陵。所以呢,北京的明朝皇帝陵墓是十四座,十三座陵墓在昌平天壽山,一座在海淀區玉泉山。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景泰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