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由 那年那月lhy 發表于 旅遊2022-07-31
簡介大家好,我是學史知今,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臺灣老兵尋親的故事——回家的路:張建邦的父親名叫張萬龍,1930年出生於河北唐山的一個小村莊,他的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五,是最小的孩子

唐山哪裡燒香最靈驗

在中國臺灣省,有一位名叫張建邦的人,他從上學開始就有一個疑惑,自己明明出生在臺灣,可每當老師在統計學生資訊時,說“外省的人請舉手”後,他卻必須得把手舉起來。

因為張建邦在學校資料卡籍貫一欄中填寫的是:“河北唐山”,張建邦小時候並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含義,他只知道這是父親要求他必須這麼填寫的。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張建邦

後來,隨著張建邦一天天的長大,他終於清楚了這裡面的含義,也知道了父親是一名臺灣老兵,張建邦後來回憶說,從他小時候開始,父親就一直給他灌輸一個觀念:

“你不是臺灣人,我們的老家是河北唐山。”

可每當張建邦問父親,老家是否有親人,為什麼不回去看看時,父親都會低下頭沉默不語,甚至會流下眼淚。

慢慢地,張建邦明白了,“河北唐山”這四個字在父親心中的分量,也知道這四個字是父親的心結,他一直對老家十分好奇,但又不敢跟父親提起,他害怕父親傷心……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父親90歲了,這時候父親的記憶開始慢慢消退,身體也越來越差,但父親唯一忘不了的就是河北唐山老家,張建邦決定要帶老父親尋親,張建邦說:

“尋根是我父親最大的心願,河北唐山是他的根,也是我和我兒子的根,我想讓我的後輩都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因此不管前路多麼艱難,就算揹我也要把老父親揹回家。”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年輕時的張萬龍

然而,距離老父親來臺灣的時間已經過去了70年,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特別是由於老父親失智,甚至連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妹都忘了,其他的更是一點都想不起來。

張建邦手中唯一的線索,就是老父親當年的軍籍登記表,而那上面也只有一個模糊的“保甲制”地址,可“保甲制”早已消亡,單憑這個“保甲制”地址很難找到家鄉的準確位置。

那張建邦能憑藉這個模糊的線索和老父親零星的記憶,找到自己的根嗎?大家好,我是學史知今,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臺灣老兵尋親的故事——回家的路:

張建邦的父親名叫張萬龍,1930年出生於河北唐山的一個小村莊,他的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五,是最小的孩子。

都說小兒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可張萬龍並沒有享受過父母太多的關愛,因為在1943年時,年僅13歲的張萬龍就入伍參軍了。

隨後,張萬龍就一路向南,並逐漸與家鄉的親人們失去了聯絡,1949年,19歲的張萬龍被迫隨軍從上海登船前往臺灣。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張萬龍的軍籍登記表

來到臺灣後,張萬龍舉目無親,生活得非常艱難,而且因為腿部受傷,張萬龍不得不退伍,張萬龍退伍後就前往臺灣交通處任職,主要負責修橋鋪路等基建工程。

由於十分思念家鄉,所以在來到臺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張萬龍都沒有選擇結婚,而是一個人孤單地生活著,他無時無刻不想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可這在當時卻那麼的遙不可及。

就這樣,張萬龍在臺灣獨自生活24年後,才在1973年與臺灣當地的一名二婚女子結婚,當時張萬龍已經43歲了。

妻子在1975年給張萬龍生下了兒子張建邦,45歲才初為人父的張萬龍非常激動,可他始終惦記著家鄉的親人,想回到家鄉看看。

然而,當時張萬龍家裡的條件並不好,因為張萬龍除了要養育兒子張建邦外,還要撫養妻子帶過來的幾個孩子。

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後,當很多臺灣老兵開始想辦法回大陸尋親時,張萬龍為了家庭還是止住了這個念頭。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張萬龍結婚時照片

後來,隨著家裡的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們也一天天地長大,張萬龍終於有機會尋親了,可這時候張萬龍的妻子卻突然患上重病,不得不長期臥床。

自此,張萬龍又開始照顧臥床的妻子,根本抽不開身,就這樣他伺候了妻子十多年,等妻子離開人世後,張萬龍十分迫切地想回大陸尋親。

可這時候,張萬龍已經老了,他有點折騰不動了,而且他離家的時間實在太長了,再加上當時只有13歲,所以知道他的人不多,雖然他託了很多人幫忙打聽,卻始終沒有找到家鄉。

已經年老的張萬龍,經常獨自坐在家門口思考,他在想祖國大陸的親人們到底在不在了,後輩們還記得他嗎?

可隨著張萬龍的年齡越來越大,他慢慢患上了老年痴呆,記憶力也越來越差,不過張萬龍卻始終沒有忘記家鄉,他嘴中最常唸叨的就是“唐山”兩個字。

2019年,看到已經失智的父親,唯一的念想就是家鄉,張建邦知道自己此時必須要為父親做點什麼了,他決定帶父親尋親。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張萬龍的兒子張建邦

可此時,張萬龍已經不記得什麼了,張建邦手中只有父親當年軍籍登記表裡的一個“保甲制”模糊地址,單憑這點資訊,張建邦很難幫父親找到家鄉。

於是,張建邦就把父親的情況發到網上,經過熱心網友和志願者的不懈努力,很快就確定張萬龍的家鄉是今天的唐山市灤南縣西澤坨村。

可當志願者趕到西澤坨村後,卻並沒有打聽到張萬龍的情況,不過志願者發現,有一個張姓家族很可能是張萬龍的親人。

因為這個家族,也曾有5個兄弟姐妹,而且他們家的第五個孩子,同樣在很小的時候入伍離家,此後再也沒有音信。

不過,留在村裡的4個兄弟姐妹早已離世,此時只有子侄輩還健在,他們對自己五叔的情況非常陌生。

然而,志願者們並沒有放棄,他們開始逐一走訪這些人,這時候張家的子侄輩中,有一個叫張有的人對志願者說,他不確定自己的五叔是否存在。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張有

因為張有的父親,在張有7歲的時候就過世了,父親根本沒有和他提起過自己五叔的情況,他之所以知道自己可能有一個五叔,是因為他的奶奶。

張有記得,每當奶奶燒香時,就會念念有詞地說,她有第五個兒子,可張有他們根本不敢問奶奶關於五叔的情況,他們害怕讓奶奶傷心,五叔也成了家中不能說的禁忌。

不過,由於當時奶奶年事已高,所以也有人懷疑,是奶奶糊塗了,或許奶奶根本就沒有第五個兒子,可現在志願者找到了他,他覺得或許自己真的有五叔。

然而,單憑這一點,根本無法確定張有就是張萬龍的侄子,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不過張有卻說,自己還有一些親戚在,他想把大家找過來,一起回憶當年的情況。

很快,張有的侄子馬福良就趕了過來,面對志願者的提問,馬福良說自己清楚地記得,父親在世時曾跟他說過,他有一個五姥爺在很小的時候就入伍了,後來就與家人失去了聯絡。

並且,父親還告訴馬福良,如果五姥爺還活著,那大機率就是去了臺灣,所以馬福良堅信五姥爺的存在,只不過他記得自己的五姥爺叫張萬祥,並不叫張萬龍。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馬福良

當然了,馬福良也表示,張萬祥這個名字或許是自己記錯了,沒準張萬龍真是他的五姥爺,志願者聽後,只能繼續在村中尋找線索。

這時候,志願者找到了村裡最年長的一位老人,詢問那名老人記不記得村裡有一個叫張萬龍的人,老人說:

“我小時候見過張萬龍,而且張萬龍就是張有的五叔,不過張萬龍很早就走了,走了以後就再也沒有音信,慢慢的家裡對他一點印象都沒有了,也就等於沒有這個人了。”

這位老人的回答,讓志願者眼前一亮,隨後就進一步詢問,張萬龍有沒有什麼特徵,老人說因為張萬龍的耳朵有殘缺,當時小夥伴們給張萬龍起了個外號叫“半個耳朵”。

志願者聽後連忙與臺灣的張建邦取得聯絡,詢問張萬龍的耳朵是否有殘缺,張建邦表示,父親的右耳朵上部與腦皮相連,導致兩個耳朵相差很多,確實有殘缺。

隨後,張建邦還把父親耳朵的照片發給志願者,讓志願者拿給老人看,老人看後表示這就是他記憶中的張萬龍。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村裡老人

至此,大家終於確定,張萬龍就是張家的第五個兒子,此時距離張萬龍離家已經過去了76年,誰也沒想到76年後,村裡還有一個老人記得他叫“半個耳朵”。

確定這一資訊後,張建邦連忙收拾行李,訂了從臺灣飛往天津的機票,隨後就用輪椅推著父親趕往機場。

而且,為了讓父親回家更有儀式感,張建邦專門給父親換上了白襯衫,併為父親系上紅領帶,在外漂泊70多年的遊子終於要回家了!

2019年4月29日下午,經過3個小時的飛行,飛機平穩落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在接機大廳裡迎接他們的是張有等張家子侄後輩。

90歲的張萬龍微微顫抖著,抿著嘴說不出話來,而兒子張建邦則眼含熱淚地對父親說:“爸,回家了,我們終於回家了!”

隨後,張有等人就和張萬龍父子喜極而泣地擁抱在一起,緊接著他們就乘坐汽車回家,2個半小時後,終於回到了西澤坨村張有的家裡。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張建邦帶著張萬龍回家

按照輩分,張有是張萬龍的大侄子,張有特意為五叔張萬龍鋪好了炕床,張有認為五叔一定會想念家鄉的炕床,所以一到家,張有就把五叔抱到了炕床上。

聽說臺灣親戚回來了,張家的後輩們紛紛趕了過來,等到傍晚時分,已經聚集了六七十人,這些人有的滿頭白髮,有的剛剛出生不久,他們都來看望張萬龍父子。

坐在炕上的張萬龍看到這些晚輩後,嘴裡不停地念叨著:“好!好!”晚輩們擔心張萬龍的身體吃不消,就勸老人躺下休息一會,張萬龍卻不停地擺手說:“不累,不累……”

第二天一早,張家族人就帶著張萬龍父子到祖墳祭拜,張建邦哭著跪在奶奶的墳前,不停地跟奶奶道歉:

“奶奶,我帶你兒子回來了,我是你孫子,對不起,我帶父親回來晚了,父親在臺灣為了家,大半輩子都在東奔西跑,錯過了找你的時間,奶奶,對不起……”

祭拜完後,張建邦特意裝了一袋祖墳的土,張建邦說他要把這袋土帶回臺灣,並把這袋土傳承下去,告訴自己的後人,永遠都不能忘記自己是唐山人。

90歲臺灣老兵失智後,兒子替父尋根:為什麼我的籍貫是河北唐山?

圖丨張建邦裝土

雖然90歲的張萬龍已經失智,但在祖墳前,張萬龍的目光卻變得炯炯有神,他不停地念叨著:“回來了……回來了……”

對於張萬龍來講,雖然他只與家人相處了短短13年,但血濃於水的親情,卻讓他永遠惦記著家鄉的親人,不管身處何方,家鄉永遠都是他的根!#MCN共建計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