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翟峰:歲末話“臘”

由 立法網 發表于 旅遊2022-07-30
簡介於是,臘月初八這天,當各家各戶皆舉家圍坐或炕頭或桌前,一邊吃著清香可口、暖和渾身“臘八粥”時,一邊又在美滋滋地心中盤算著:哈哈哈,過了這臘八,春節可就已是屈指可數了呵

承天寺在我國哪裡

2022

年元月

10

日,即為從古至今一直風行於中國民間的“

臘八節

”。

翟峰:歲末話“臘”

“臘八節”要吃“臘八粥”,這更為眾多國學傳統觀念特強的資深齡厚國人所惦念!

說到“臘八節”和“臘八粥”,皆可謂難離一個“臘”字呵!

“臘”,原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祭祀名稱。

即夏朝稱其為“清祀”,商稱其為“嘉平”,而周朝時,才改稱其為“臘”。

據宋朝學者吳自牧所著的《夢梁錄》載,“臘”在“季冬之月,正居小寒、大寒之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下令制定曆法,將十二月定為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故從那時起,

即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

於是,人們在“臘月”裡醃製豬肉羊肉等,則稱之為

臘肉、臘味

。而此時所醃製的臘肉、臘味,是能夠過夏而不腐的。

於是,農民在“臘月”的田間施過冬肥,則稱之為“

臘肥

”。

而“臘肥”是能夠用以增加農作物養分,並提高土溫的。

由於臘時在農作物已收藏完畢的年歲之終,故而此時即處於農閒之季。

此時,古代的人們往往會去野外獵取禽獸,用以祭先祖,敬百神,祈求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故此,該行為即稱之為“

臘祭

”。

而“臘祭”這天,又稱其為“

臘日

”。

例如,在我國漢代,即以冬至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

東漢初年,佛教開始傳入我國,統治階級大加宣揚,至魏晉南北朝時,各地佛寺林立,僧尼如雲。

相傳十二月初八,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日。

這天,各寺院僧尼聚會,誦經演法,以示紀念。

唐朝

時,即

開始把臘月改在十二月初八

。例如,我國唐朝大詩人杜甫的《臘日》詩中,即有“臘日常年暖尚遠,今年臘日凍全消”之名句。

臘八日除祭祖敬神外,也有用以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例如,當南宋滅亡之後,此時的愛國詩人、畫家鄭思肖,即開始隱居於蘇州承天寺中,併發誓,堅決不對元稱臣。

於是,此後每年逢十二月的初八臘日,鄭思肖皆必隻身來到荒野,向南方故國行跪拜大禮,老淚縱橫,慟哭不止,以此表現其愛國主義精神。

於是,千百年來,我國凡漢族聚居的地區,十二月初八皆有吃“臘八粥”之俗事。

然而,傳說中的“

臘八粥

”之源,則據傳亦與

釋迦牟尼

有關。

釋迦牟尼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捨棄了安逸的王族生活,去探尋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

相傳這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飢又渴,終於不支倒地。此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煮成粥,餵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後,謝過牧女,繼續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苦行了六年,終於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

從此以後,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造粥,供於佛像前,以祭紀念佛祖成道。

由於這天是臘月初八,故將其取香谷、果實之造粥,稱為“臘八粥”。

至此一直到宋代,我國吃食“臘八粥”即風行於民間。

古時的“臘八粥”

有甜味、鹹味兩種。即一般取八種原料——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慄米、紅豇豆、去皮棗泥等用水煮成。

然而,

如今的“臘八粥”

,則早已是根據各地的產物,或多於八種,或少於八種,且以鹹味者居多了。

於是,臘月初八這天,人們既相互饋送“臘八粥”,又相互比較誰家的“臘八粥”更為精美可口。

於是,臘月初八這天,當各家各戶皆舉家圍坐或炕頭或桌前,一邊吃著清香可口、暖和渾身“臘八粥”時,一邊又在美滋滋地心中盤算著:哈哈哈,過了這臘八,春節可就已是屈指可數了呵!

(立法網新媒體中心/文)

翟峰:歲末話“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