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由 貴陽網 發表于 旅遊2022-07-29
簡介”圖丨記者楊玲婷(實習) 攝陳俊和張華說,他們依稀記得 70 年代的時候,五眼橋的西側有一間碾房(碾谷磨面的屋子或作坊),附近的街道上零星分佈幾家儀器儀表廠

河邊的木板橋叫什麼

近日,關於貴陽五眼橋拆除工作正式啟動的訊息傳遍了朋友圈。4 月 21 日,記者前往五眼橋拆除施工現場,發現有不少市民正在駐足觀看。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受訪者供圖,左邊為舊五眼橋,右邊行人所在的位置為新的五眼橋

據悉,五眼橋由於建成年限長,存在梁體混凝土大面積破損、部分主樑主筋鏽蝕失效等結構病害。為確保該橋處於安全可控狀態,貴陽市政府在 2018 年決定啟動五眼橋的拆除重建工作。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記者楊玲婷(實習) 攝

和前幾天宣佈即將拆除的師大天橋一樣,五眼橋也是矗立在貴陽城裡的一座 “ 老古董 ”。五眼橋於 1964 年建成,至今已有 56 年曆史,橋身的五孔就是 “ 五眼 ” 的名字由來。五眼橋的東側是解五路,和此處的公交站點(五眼橋站)一樣,它們的名字中都藏有五眼橋的寓意。五眼橋站作為 22 路公交車的起點,和五眼橋本身一樣,在漫長的歲月裡,浸潤了每一個過路行人的生活。

60 年代:

五眼橋的前身是個無名的木板橋

羅鳳今年 94 歲,記者在現場採訪的時候,她正拄著柺杖準備去買菜。1956 年,她隨著家庭流浪,一路輾轉來到了五眼橋,並在此紮根。

“1956 年,我到這附近的水泥廠上班,那時候這裡還沒有五眼橋,只有一個簡陋的木板橋。” 老人每天上班總要踩過那道橋。中午回來吃飯時,經常看見一些脫得赤裸的小孩從河裡躥出來,渾身溼答答的。老人還說,那時候,過橋去上班的人們手裡總會攥著三炷香。老人解釋說,“ 對那些去對岸上班的人來說,這橋是個近路,同時也是個險路,畢竟是木板。等他們成功過橋了,他們會恭恭敬敬地向著橋作揖。”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上世紀 60 年代的五眼橋 黃遠達攝

據老人介紹,和當年的木板橋相比,1964 年建造的五眼橋橋體結構堅固了不少。老人說,新橋建成後,她每次經過五眼橋,都會停下來看看河流和河邊的柳樹。這座橋不再是通行的 “ 險路 ”,而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70 年代:

五眼橋人流量小,附近的菜市場熱鬧

在五眼橋旁的人民大道上,有兩個中年男子在大聲討論五眼橋。其中一個男子叫張華,他說他是原貴陽永勝電錶廠的員工,從 1959 年起,就一直住在五眼橋附近的民房中。另外一名男子叫陳俊,是張華的初中同學,原本也住在這附近。聽說五眼橋的拆除工程正在施工,兩人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這裡。

陳俊不是貴州本地人。1966 年,他隨著支援貴陽 “ 三線建設 ” 的父母從上海來到貴陽定居。陳俊笑著說,“ 我們剛來這裡的時候,這條河的水又深又幹淨,河裡面還有螺螄、蚌殼,我們經常摸起來吃。因為我們吃螺螄,張華還說我們上海人饞,哪樣都吃,把河裡的東西都吃完了。”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記者楊玲婷(實習) 攝

陳俊和張華說,他們依稀記得 70 年代的時候,五眼橋的西側有一間碾房(碾谷磨面的屋子或作坊),附近的街道上零星分佈幾家儀器儀表廠。陳俊對記者說,“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的五眼橋人流還是比較稀疏。在附近做生意的人很少,外來人口也少,基本上都是縣份上過來的。” 在鳳凰路和平酒家旁的菜市場,算是當時比較熱鬧的地方了,蔬菜肉禽都直接在街道上叫賣。但現在,這個菜市場也隨著改革開放逐漸退休,被規模更大、人流更多的太慈橋綜合集貿市場取而代之。

80 年代:

攝影愛好者記憶中的五眼橋是偏僻的

在記者採訪的時候,63 歲的張祥正舉著相機拍五眼橋。張祥是一名線上攝影小組的成員,拍攝生活、記錄人文是他的日常。前幾天,他剛拍完即將拆除的師大天橋。聽說這兩天五眼橋的拆除工作正在進行,他特意從車程 12 公里外的紅巖橋趕過來,打算用照片 “ 留下 ” 這座即將消失的老五眼橋。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上世紀 80 年代的五眼橋 黃遠達攝

“ 對於貴陽人來說,五眼橋的拆除是一段程序、是一段發展、是一個歷史點。我拍幾張照片,以後跟孫女孫子講起來,他們才知道五眼橋這段歷史是什麼樣子。” 張祥說。

在張祥的印象中,80 年代的五眼橋還是比較偏僻的。“ 五眼橋旁邊還有一座高牆監獄,讓人感覺有點害怕。” 不過,這座號稱貴陽城區中歷史最悠久的監獄在 2018 年搬離了這裡。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記者楊玲婷(實習) 攝

“2006 年以前,我和家人一直住在距五眼橋 6 公里左右(車程)的甘蔭塘。那時候,我的孩子在甲秀樓附近上學。我經常會騎腳踏車上班。小孩坐前面,愛人坐後面,我就從甲秀樓騎腳踏車,路過五眼橋回家。”

90 年代:

五眼橋熱鬧了,店鋪鱗次櫛比

1997 年,一場大雨讓多年平靜的南明河變得異常兇猛,五眼橋第一次被水吞沒。災後的五眼橋迎來了一次大維修。維修後,五眼橋的護欄變得更加牢固,橋體也更加穩定。

1999 年,在五眼橋完成維修改造後,張顯和他的妻子來到五眼橋附近的鳳凰路開了一家裁縫店。90 年代的五眼橋已經熱鬧起來了,各類店鋪鱗次櫛比,經常會有人不遠幾十里路到這來,就為了吃一口螺獅粉。說起以前的故事,張顯還有點害羞,“ 那時候,我和我老婆一沒事就到橋上散步,偶爾還會騎腳踏車帶上她過橋去,到橋兩邊的過道去兜風。”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記者楊玲婷(實習) 攝

和張顯夫妻的經歷類似,汪洋也是在 90 年代搬來五眼橋附近的。從 1996 年開始,他就在鳳凰路上經營著皮鞋店,五眼橋附近密集的人流量給他帶來了不少商業機遇。“ 剛來的時候,這邊的人特別多,生意特別好做,那時候的生活舒服得很。” 汪洋說。在生意最紅火的時候,他還會帶上家裡的三個孩子一起做皮鞋。

2020 年:

新舊交替,生生不息

和其他正在消失的貴陽 “ 舊 ” 地標一樣,五眼橋正在緩慢地退出貴陽人的視野。在老五眼橋旁,正在建設中的人民大道象徵著貴陽 “ 新路網 ”。

陪伴貴陽近60年的五眼橋正在拆除,你去道別了嗎?

圖丨記者楊玲婷(實習) 攝

“ 新路網的鋪展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貴陽的交通建設在進步,城市在發展。” 張祥說,“ 作為一個貴陽人,看到師大天橋、五眼橋這些地標性建築消失,我多少還是會感到遺憾。但同時,我也會感到自豪和驕傲。”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名字均為化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