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內容解析

由 黑蛋文化 發表于 運動2022-07-07
簡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甚至好在哪裡

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內容解析

《寄揚州韓綽判官》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文譯:

青山雄峻,綠水遙遠,晚秋已盡,連江南的草木也都凋零了。明月照耀下的揚州二十四橋夜晚,你在哪裡指教美人吹簫呢?

欣賞:

首聯寫遠景大景,詩人望向揚州,念及江南,雖相隔千山萬水,但是隔斷不了思念之情。點出季節晚秋已盡,地點江南揚州,雖則草木全凋,但是思念沒凋沒盡,跟山水草木情況正好相反,正念念不忘。

尾聯寫近景小,細節事件,就像用電影鏡頭把秋拉到明月夜,點出時間節點;把山水、江南拉到二十四橋,點出詳細地點;把山隱隱、水迢迢、草木凋拉到教吹簫,點出具體事情;還增加了主角人物為玉人。調侃問句,迴應詩題裡的寄字。實際上,是回憶起以前在一起的風流韻事,美好時光。

細釋:

首句是當句對,山隱隱對水迢迢,也可認為水字前面省略了一個色彩字,如綠或白之類的,那就把青字也對上去了。

隱隱解釋為雄峻更妥當,更能對應上下文的秋盡、明月夜,跟隱隱飛橋解釋為隱隱約約不同。

《才調集》《樊川文集》《唐音》《唐詩品彙》《唐詩類苑》《萬首唐人絕句》《全唐詩》都是草木凋,到清《唐詩別裁集》《今體詩鈔》才出現草未凋的版本,然而,卻有那麼多人振振有詞地固執地認為就應該是草未凋,詳見集評,後來者居上,現在居然很多版本都是草未凋了,傳播接受歷史有時非常古怪,會三人成虎。

二十四橋,說法多多。一說有二十四座橋。沈括老學究在《夢溪筆談》還詳細記下了24座橋的名稱,稍有掃興。二說只是一座橋,橋名就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還是這解釋符合風流人物杜牧本性和原意。三說是編號為第二十四號的橋。四說是虛指泛指。五說是某橋的代稱。

杜牧還跟駱賓王一樣是算博士,上承魏晉《懊儂歌》:“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特別愛用數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故鄉七十五長亭、漢宮一百四十五等,饒有趣味。

玉人,可男可女,也有兩解釋。一說是美女,那字序就該是何處教玉人吹簫,對應鼓吹詞傳說。另一說是指韓綽,玉樹臨風,也說得通。

教,大多解釋為令、使,那就要讀平聲,則句尾教吹簫三平聲,犯了三平調大忌。因此,為了避免三平調,教須讀去聲,解釋為指教才通順。

宋人特喜歡用前人或別人現成詩文進行再創作,被稱為隱括修辭手法。本詩就被賀鑄隱括成詞,抄錄如下。《太平時七首晚雲高》:“秋盡江南葉未凋,晚雲高。青山隱隱水迢迢,接亭皋。二十四橋明月夜,弭蘭橈。玉人何處教吹簫,可憐宵。”其實,王維《桃源行》不也就是隱括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並詩》嗎?元明清也都有隱括成詩詞曲的,說明宋前宋後都有隱括,不限於宋和宋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