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由 我在短影片 發表于 運動2022-07-07
簡介不像很多明星,已逝的張國榮再難給年輕人風暴席捲般的震撼感,但他給每個人帶來的是一圈圈小的漣漪:不是痴狂的愛與著迷,是輕微而不散的靈魂觸動,然後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看到他的某一部電影,聽到他的某一首歌,感慨原來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啊

孤芳自賞粵語版叫什麼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只要戲裡的程蝶衣和歐陽鋒還在觸動觀眾,張國榮的靈魂也就永存。而年輕的觀眾,悼念的遠不止是一個漂亮早逝的八十年代明星,更是在惋惜一朵沒耐住人間霜雪的花,喟嘆著美麗總被死亡摧折,而死亡卻讓美麗的更加美麗。

前段時間因為某流量小生的粉絲,娛樂圈和公共輿論鬧得沸沸揚揚,期間也莫名其妙地帶上了張國榮,起因是為了爭奪“哥哥”這個稱呼。流量小生的粉絲在網上質疑張國榮粉絲造假,理由是

“張國榮最年輕的粉絲按年齡來算至少都已經三十多歲了,怎麼可能有年輕人”。

按照現如今粉絲圈子的劃分來說,很多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應該都只是張國榮的“路人粉”,只是對他有好感,或許偶爾聽他的歌看他的電影,但不狂熱。問過身邊同齡的朋友,也幾乎都是路人粉。平時看不出太喜歡他的朋友裡,有人說他“風華絕代”,有人說陳奕迅翻唱的《最冷一天》與他的原唱沒辦法比。一個已經去世十幾年的明星,依舊不斷在被新的年輕人喜愛,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啊。香港文化的黃金年代,美麗的皮囊和精湛的演技那麼多,為什麼被選擇的是張國榮呢?又為什麼只有張國榮呢?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電影《新上海灘》(上)

電影《胭脂扣》(中)

電影《倩女幽魂》(下)

說到原因,“死亡“大概是繞不過去。一位早年在報紙工作的長輩說,那一年張國榮的死訊是在報紙收版之後傳來的,他與同事都覺得這是愚人節玩笑,緊急核實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真的,恍惚中覺得這是一個時代過去了。之前的僥倖與之後悵然若失讓他多年來無論在哪個平臺工作,都會選擇在三月三十一日紀念張國榮。每年的愚人節,有很多朋友都會在社交網路上自發悼念張國榮,有些長篇大論,有些只配一張圖,這是網際網路的共同記憶。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電影《霸王別姬》(上)

電影《阿飛正傳》(下)

很多人說,張國榮被年輕人悼念是因為“顏即正義”和時代濾鏡。其實若要說容貌,他不是無可挑剔的,遠有尊龍,近有“天涯四美”。但他的風情在大熒幕上卻再難看到了。

《霸王別姬》裡一張塗滿脂粉流淚的臉,《春光乍洩》裡滿頭鮮血下頹唐又偏執的眼神,就連演槍戰片《縱橫四海》時都有一種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天真和脆弱。

他演的電影,有很多部都是不敢也不忍心再看第二次的。電影裡噴薄而出的情感因為濃度太高而甚至給人一種壓迫感,在這樣濃郁的情感裡真真實實在燃燒的是張國榮作為一個電影人的靈魂。戲裡的陰鬱和脆弱,戲外的善良和灑脫,最終被急促的死亡編織在了一起,讓他的短暫的一生像是他演出的一部悲劇。

只要戲裡的程蝶衣和歐陽鋒還在觸動觀眾,張國榮的靈魂也就永存。而年輕的觀眾,悼念的遠不止是一個漂亮早逝的八十年代明星,更是在惋惜一朵沒耐住人間霜雪的花,喟嘆著美麗總被死亡摧折,而死亡卻讓美麗的更加美麗。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孤獨的沙漠裡,一樣盛開得赤裸裸

95年生的我最早接觸到張國榮,可能是在某一年的四月一日。那時候還在上高中,微博剛剛興起,我的個人意識也才剛剛甦醒,於是反覆聽了很多遍國語版的《我》,在KTV裡也似懂非懂地唱過很多次。

“孤獨的沙漠裡,一樣盛開得赤裸裸”

,這句大概契合了很多半大不小的孩子對自我和對與眾不同的追求,怎麼都能聽出一種孤芳自賞的勇敢。十年後的我偶然聽到了粵語版本的《我》,又好像聽出了點別的東西。他唱:

“我是什麼,是萬世砂礫當中一顆,石頭大這麼多,我也會喜歡這個我”

,與少年時的一腔孤勇不同,這是對註定消逝的短暫人生的最佳反駁。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電影《霸王別姬》(上)

電影《阿飛正傳》(下)

張國榮的歌,不像陳奕迅和周杰倫一樣陪著我們長大,但卻在成長中的某些時刻做了我們人生最貼切的註腳,不只是因為歌詞貼切,更是因為歌如其人。從沒看過他的演唱會現場和影片,但在KTV點到《我》,看到螢幕裡他留著長髮在聚光燈下眼神動容地唱:“我就是我”,像是看到了每一個在演藝事業和人生夾縫中掙扎的他,也看到了每一個在自我和世界的夾縫裡掙扎著的自己。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電影《縱橫四海》

隨著時間的流逝,與張國榮親密接觸過的,同哭同笑的那一批忠誠愛慕者終將老去,而這一代的年輕人,註定只能隔霧看花。我們隔著螢幕和年代的溝壑看張國榮,從回憶錄和明星採訪裡瞭解他,但這也一定不會妨礙每一代的年輕人喜歡他,無論是所謂跟風還是真情實感。不像很多明星,已逝的張國榮再難給年輕人風暴席捲般的震撼感,但他給每個人帶來的是一圈圈小的漣漪:

不是痴狂的愛與著迷,是輕微而不散的靈魂觸動,然後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看到他的某一部電影,聽到他的某一首歌,感慨原來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啊。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想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