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如何在歷史城區下活“城市更新”這盤棋?“理響泉城”智庫專家:啟用舊有城市空間,留住“韻味濟南”

由 愛濟南客戶端 發表于 運動2022-07-06
簡介對於歷史城區的公共設施改造,孫海軍重點關注了軌道交通和交通慢行區的建設,他指出,濟南歷史城區內部停車場所較少,停車困難問題突出,隨著大型商業設施和醫療服務設施的建設,交通堵塞問題日益嚴重,城市更新中基礎設施改造要形成以街巷為主導載體的交通體

怎樣讓區域活動更有意義

如何在歷史城區下活“城市更新”這盤棋?“理響泉城”智庫專家:啟用舊有城市空間,留住“韻味濟南”

城市更新,要留住歷史文化記憶的“根”。

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城市更新成為城市提升的關鍵驅動力。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最佳化和品質提升”。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城市更新”的內容。去年10月29日,《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提出構建“歷史城區”“二環以內”“中心城區”“市域範圍內其他建成區”四大更新圈層。其中,對於第一圈層的“歷史城區”,提出重點加強歷史文化要素保護,恢復老城肌理格局及傳統風貌,提升空間環境品質,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嚴控新建專案高度、體量及規模,探索可持續的更新實施模式。

作為一座享譽天下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在城市發展中,如何兼顧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功能的整合?在新一輪城市更新中應該探索一條怎樣的“文化濟南”適配路徑?對此,“理響泉城”智庫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思考並提供了獨到的見解。

  城市更新是歷史城區鳳凰涅槃的機會

城市延續著自然與社會賦予的特有執行軌跡,這條軌跡就是城市文脈。自然形態、建築形態、空間形態、經濟形態、社會形態、政治形態、人文形態等組合形成了城市文脈的遺存和標識。摒棄“大拆大建”,保護和延續城市文脈,讓“建築可閱讀、人文可觸控”,已成為現階段各大城市進行城市更新的共識。《意見稿》特別提出濟南“歷史城區”這個概念,作為承載城市變遷、歷史沉澱、文化記憶的重要區域,對於如何讓“歷史城區”煥發新活力,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尤其需要處理好現代和傳統、發展和保護的關係,創新無疑是最好方式。

“偉大的城市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城市必須接納新思想,創造新事物,因為發展終歸是面向未來的。城市的活力來自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建築是為人使用或服務的。如果把城市的歷史建築當成靜態陳列的展示品,而沒有賦予它新的功能,這種保留和傳承是沒有意義的。”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張振鵬教授說:“城市更新是歷史城區鳳凰涅槃的機會。歷史城區需要在保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礎上引進新的功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會煥發勃勃生機,真正發揮其文化價值,以更加鮮活的方式得以傳承。”

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唐建平認為,濟南“歷史城區”的“新”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新風貌,一個是新活力。新風貌就是要加強歷史城區建設指引,彰顯“山泉湖河城”一體的城市風貌特色。如合理調整城市重點區域建築高度,貫通山水視線廊道,對廊道內超高建築進行逐步降層或拆除;按照風貌分割槽引導管控要求,完善公共建築及住宅建築的風貌形象;加強主次幹道沿線、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存量用地的環境整治,提高美化水平。新活力就是在保護老城肌理格局及傳統風貌的基礎上,要結合傳統文化傳承利用,引導歷史街區內開展利用和經營等活動,激發歷史街區的活力。鼓勵歷史街區土地功能混合使用,控制商業開發,推動宜業宜居、文化服務、傳統手工業和相關文化產業發展,塑造“有文化互動、有品質消費、有生活體驗”的文化街區。

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濟南大學城鄉空間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海軍則認為,“新”字當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功能之新”:推進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及商埠區漸進式更新,強化“文、商、旅、服”等主導功能,疏解非核心功能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密集區的優勢。第二,“產業之新”,透過建設文化服務產業集聚區,引導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服務等相關產業集聚,推進“古城—商埠”整治與復興,加快疏解非核心功能。第三,“活動之新”,開展獨特的生產生活活動,建設“交通慢行區”,打造慢行空間,突出街巷功能,建設無障礙設施,支撐社交、遊憩、旅遊、購物等主要活動。

  以產業創新為歷史城區發展空間換“芯”

今天的城市更新,不光是一個“城市修復”的過程,也是一個“經濟修復”的過程。城市更新不光是城市的表面翻新,而是實實在在的內涵式更新,如何讓“城市更新”成為“經濟修復”的重要動力之一?如何啟用舊有城市空間,實現城市功能的升級換代?這就涉及產業創新層面。

孫海軍表示,產業創新是支撐城市內涵式發展、煥發城市活力更新的關鍵路徑。歷史城區的產業創新,積極應用“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社會資本”的運營模式,用產業升級、文化引領、城區品質最佳化為歷史城區發展空間換“芯”,實現產業“騰籠換鳥”。濟南歷史城區產業佈局應根據區位條件確定產業佈局,其中老城片區以發展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商業商務等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為先導。體現泉城特色標誌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核心區、世界文化景觀遺產集中展示區的產業內涵;商埠區應大力發展商務金融、時尚創意、文化旅遊、特色商業等產業為主導,體現近代歷史文化風貌特色的地區和重要的城市門戶。兩者推動商業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推動特色性產城融合發展。透過示範推動、規劃引領、產城融合等措施,持續改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環境。其他區域應以公共服務、生活居住為主導,大力發展商貿服務。

作為城市記憶與市民情感的中心,濟南的老城區具有城市歷史與文化的深厚底蘊,在面臨外圍產業園區、中心城區等競爭格局下,老城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稟賦優勢,形成城市更新開發的著力點。對此,張振鵬認為,歷史城區的產業創新重點是推動文化、創意、科技、旅遊等要素融合的新業態發展,以培育新場景、創設新空間、營造新體驗、植入新產業,加大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力度和活化利用,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的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產業的數字化、集約化、智慧化、高階化、品牌化發展。

唐建平提出,要保護與發展並重,立足歷史文化和產業振興釋放老城區新活力。加快疏解老城區非核心功能。對歷史城區進行功能置換,加快產業迭代升級,疏解老城區非核心功能,提升綜合承載功能。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密集區的優勢,促進歷史城區可持續發展。結合傳統文化傳承利用,引導歷史文化街區開展利用和經營等活動。鼓勵在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整體風貌條件下的土地功能混合使用,控制商業開發,推動宜業宜居、文化服務、傳統手工業和相關文化產業發展,塑造“有文化互動、有品質消費、有生活體驗”的文化街區。建設文化服務產業集聚區,引導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服務等相關產業集聚,推進“古城-商埠”整治與復興。把歷史城區打造成為年輕人嚮往的創意、創新、創業集聚區。

  做好“水”文章,樹立城市品牌意識

城市發展由大規模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的新時期,城市更新邁入“有機更新”階段,更新方式從粗放向精細化轉變,也更加凸顯地方特色。濟南歷史城區表現出明顯的“抱水而生”“緣水而成”的特徵,其中作為一種世界罕見、歷史悠久、價值獨特、特色鮮明的泉水生態系統,是規避城市更新中“千城一面”的重要載體。彰顯“山泉湖河城”一體的城市特色,必須做好水的文章。

對於如何做好濟南的“水”文章,唐建平認為,濟南的“水”,不僅是物質載體還是很好的文化載體。應充分利用濟南泉水資源豐富特點,全面突顯泉城生態、文化、人文特色。保護泉水要素體系,塑造泉水之城自然生態特色;串接文化要素,形成特色探訪線路,凸顯泉城文化特色;開放泉水院落,鼓勵居民成為“領航員”,塑造泉水人家慢生活體驗特色。要加快“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體驗基地,打造“非遺城市”品牌。統籌“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核心地區的泉水公共空間整治、文化旅遊線路提升、交通組織最佳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為講述泉水故事,彰顯泉城文化提供支撐保障。重點實施泉水申遺環境整治、泉水展示系統、泉水周邊業態升級、泉水空間活力提升等各項更新任務。

“水屬於資源,資源只有利用好才會產生更有意義的價值。”張振鵬也提到,濟南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做好“水”的文章,需要更新城市治理的觀念,樹立城市品牌意識。城市品牌不能停留在自然和人文資源層面,而應該透過準確的定位、精心的謀劃、踏實的行動、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轉化成政治型、經濟型、文化型、旅遊型、交通型、人居型、產品型其中的至少某一種具體的品牌,讓人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真切的感受、觸碰、體驗,並讓城市居民從中受益,從而形成大眾廣泛認同的價值觀念,最終內化為獨有的城市精神。唯有如此,濟南的“水”才會擁有深遠的影響力。

孫海軍表示,首先是加強水生態安全。將泉水水系、遺產區與其毗鄰的流域陸地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綜合性,全面提升泉水生態系統健康。其次是塑造水景觀。加強古城泉水文化景觀要素及歷史環境要素的保護,包括古城內的泉、泉池、泉渠、泉巷、泉宅、泉園、泉水景緻、泉水護城河、泉水湖等;整治改造護城河環境景觀,豐富遊覽景點,貫通環城陸地和水上游覽線。第三是彰顯水文化。濟南古城結合傳統“得水為上”的風水觀,在獨立的泉水系統下,以珍珠泉為穴;以趵突泉、黑虎泉環縈;以南依千佛山、北面黃河的態勢,形成了以泉為脈的枕山、環水、面屏的山水城市格局。

  形成以街巷為主導載體的交通體系

在探討城市更新時,重塑城市公共空間,被越來越多人看作是賦能城市肌理煥新的有效途徑。空間重塑,應以構建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網路為目標導向,提升公共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充分發揮綠色基礎設施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比如適老化改造、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建設“交通慢行區”、軌道交通建設等,搭建起有助於進一步最佳化城市公共空間服務保障能力的綠色空間結構格局。

“城市基礎設施更新不是修修補補,而是系統升級,給城市生活更多的親和力、便利性和多樣化的選擇。”張振鵬認為,歷史城區公共設施改造的重點有三個方面:一是打造更具普惠性的公共空間,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休閒娛樂和社交場所,提升城市的開放性;二是提供更有實用性的公共設施,滿足全體城市人群尤其是社會弱勢人群的基本需求,提升城市的包容度;三是加強環境的創意設計,美化生態環境、人居環境、視覺環境、休憩環境,提升城市生活的趣味性;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人們多樣性的精神需求,提升城市生活的活躍度。

唐建平從使用的角度出發提出,應完善十五分鐘生活圈公共服務功能,建設功能綜合的完整社群。更新騰退空間優先用於補足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社群管理機制等建設,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多措並舉,改善社群公共設施,消除安全隱患。從為外來遊客服務的角度來說,應增強公共服務設施良好的體驗感。公共服務設施可以向多元共享轉變,集約利用城市空間。如在歷史城區,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有條件的可以將機動車停車設施夜間、節假日向社會開放,實現停車泊位錯時共享。

對於歷史城區的公共設施改造,孫海軍重點關注了軌道交通和交通慢行區的建設,他指出,濟南歷史城區內部停車場所較少,停車困難問題突出,隨著大型商業設施和醫療服務設施的建設,交通堵塞問題日益嚴重,城市更新中基礎設施改造要形成以街巷為主導載體的交通體系,因此加強軌道交通和交通慢行區建設,是發展商務金融、時尚創意、文化旅遊、特色商業,提供公共服務的必然要求也是需要儘快解決的現實問題。

  唱好文明典範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雙城記”

城市更新向美而行,除了透過有形的城市規劃、城市建設,還要靠無形的人文關懷和文化涵養。濟南城市更新和文明典範城市打造同步,如何把文明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結合起來,如何在“軟體”上打造一個既古香古色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濟南,都是因地制宜提升發展質量的必答題。

對此,唐建平表示,文明典範城市的打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文化繁榮厚重,歷史文化街區就是承載文化繁榮的重要空間載體。應加強城市規劃管理,最佳化建築高度管理和色彩設計,將泉城自然稟賦和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城市景觀亮化,塑造顯山露水、協調靈動、時尚大氣的城市天際線,彰顯“山泉湖河城”交相輝映的城市風貌。推進景觀式“城市微改造”,保持泉城文化特質,留住“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城市記憶。加快疏解老城區非核心功能,加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文化展館的保護利用提升,突出歷史文化展示、文化體驗、創意產業、時尚藝術等功能。在“軟體”上來講,要加強文化傳播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泉城國際影響力。按照《濟南市建立全國文明典範城市三年行動計劃》,濟南將積極申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精心辦好國際文旅博覽會、東亞博覽會等國際性展會,辦好濟南國際泉水節、國際合唱節,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文化交流平臺,面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城市文明。加強新媒體之都建設,打造“新黃河”客戶端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媒體傳播平臺,用世界語言講好“濟南故事”、傳遞中國聲音,讓文化成為城市國際傳播重要名片。著力建設“書香泉城”。培育一批高品質、高顏值、多業態的實體書店,探索開展“泉城書吧”建設等公共閱讀服務,拓展群眾的讀書場所,創新便民利民的閱讀方式,著力提升“書香泉城”全民閱讀節主題活動覆蓋面和影響力。

孫海軍認為,濟南作為全國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為創新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奠定重要基礎。在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建立全國文明典範城市,高水平建設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這將貫穿到濟南城市更新的具體實踐中。建立文明典範城市要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高度融合,一是充分彰顯濟南文化特色,發展現代文明,尋找特色亮點,塑造高起點的文化品牌,突出傳統文化要素進一步融入到城市體系建設過程中;二是提升相關文化產業的可參與性,並且轉化成互動性較好的文體和旅遊活動。因此,在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中來展現濟南市傳統文化,從無形中體現了文化的個性魅力與吸引特點,進一步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世界,大幅提高濟南的傳統文化軟實力。

張振鵬建議,關於濟南城市軟環境的提升,首先需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建成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次,需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用好本地資源,引進各方資源,豐富對濟南之外的文化、商貿等交流內容和交流方式;第三,需要大幅提升城市精細化、智慧化治理水平,讓城市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促進城市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吐故納新才能永恆發展,城市更新是一項重新配置城市空間資源、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的永續性行動。濟南是一個非常有韻味的城市,更要透過科學的規劃,來留住這種韻味。完善城市更新制度體系,在保護和延續城市文脈的基礎上提高城市綜合治理能力,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感受文明,才能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打造一座舒適宜居、別具一格的現代城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