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育兒」孩子的四種典型情緒,家長該如何處理?

由 超能小美呂 發表于 運動2022-07-03
簡介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逆反可能只是想表達一種“和你不一樣”的心態,哪怕他的內在真的很想要這件東西,他有時候也會說不要

漢語拼音中有pa的三聲嗎

今天想跟你聊聊:

孩子的四種典型情緒。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孩子有哪些典型的情緒,這些情緒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第一種典型情緒是憤怒。

在這種情緒下的孩子會表現出反抗、生氣、罵人、打人、暴怒……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情緒是很恐懼的。

事實上,憤怒是很有用的一種情緒。一般情況下,孩子在 3 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了,他們清楚地知道什麼是他們需要的,什麼是他們不需要的,他開始想表達他的憤怒、他的抗議。

而表達拒絕和表達反抗正是一個自我建立的過程,如何表達我和你是不一樣的,就是透過反對和反抗。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逆反可能只是想表達一種“和你不一樣”的心態,哪怕他的內在真的很想要這件東西,他有時候也會說不要。因為這只是他在練習自我力量的積累而已。

憤怒是一種很重要的情緒,但是如果孩子出現暴怒,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暴怒其實是情緒幾乎到了失控的情況。是因為透過其他的方式無法實現而導致孩子的憤怒升級。

因此,一定要跟孩子溝通:憤怒生氣是可以的,表達觀點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發洩,不能耍無賴、不能做出過激的行為。如果他要傷害別人、傷害自己,是要必須制止的。

「育兒」孩子的四種典型情緒,家長該如何處理?

所以發洩和生氣是不一樣的。

生氣有明確的目的:我想要這個東西,我想要這樣做,但是沒有得到允許,沒有得到同意,我不高興。它更像是一種原生情緒,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

發洩就不一樣了,發洩的目的已經不是原生情緒,是基於說我已經生氣了,因為生氣產生了生氣。

例如,你的孩子想要一個玩具,但是你沒有滿足他,他不高興了,這是生氣。再進一步,孩子覺得你不給他買玩具,他就要讓你下不了臺,他就耍賴讓你難堪,這就是發洩,發洩基於他的憤怒。

所以發洩不是原生情緒,而是一種衍生情緒。

發洩的時間是非常長的,它會持續地發酵,有時候甚至家長服軟了也沒有用,孩子還是會發洩,因為他們只是想給你點兒顏色看看。

發洩是不能被支援的,如果你支援發洩,就是縱容他控制你。

孩子非常聰明,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控制父母。他會知道你害怕什麼、在意什麼,你願意用什麼東西交換。

因此在和孩子一塊兒處理情緒的時候,你要做到非常放鬆和淡定,你只要一緊張,他就有機可乘。

能表達憤怒、會生氣的小孩,更容易保護自己,更容易表達自己的觀點。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你把他所有的憤怒都打壓了,他就缺少資格感,他也許會很順從,但是順從有什麼用?他失去了自己的主見。

「育兒」孩子的四種典型情緒,家長該如何處理?

第二種典型的情緒是悲傷。

悲傷就是失去了心愛的東西,沒有得到想要的,看見了傷心的場景,受到挫折,受到批評。

悲傷的時候他會哭,會傷心,很委屈。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都急於去補償,他們也許會說:“孩子你別哭了,這個玩具丟了,爸爸媽媽再給你買一個。”

悲傷是一個人總會遇到的情緒,孩子要學會和不完美的現實相處。

現實中我們總會有得不到的東西,我們總會失去一些東西,總有一些我們並不想要的東西會被強加在我們身上,這些都會導致我們的悲傷。

但是,悲傷是沒有問題的,是允許被表達的。

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你的悲傷我明白,你可以表達出來。因為當悲傷允許被表達、允許被紀念的時候,悲傷失落的傷感是會完結的。

對孩子來講,情緒就像夏天的雷陣雨,所有的喜怒哀樂來去無痕,情緒本身對他們的身體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們只是很單純地允許情緒釋放,情緒不積壓在身體裡,就不會留下一種叫

“創傷”

的東西。

創傷往往都是因為孩子的情緒沒有辦法被順利地完結才形成的。所以,當孩子哭泣的時候,你可以去抱著他、陪著他,讓他順利地慢慢地停下來。如果你強制性地不讓他哭,相當於你剝奪了他傷感的權利,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

「育兒」孩子的四種典型情緒,家長該如何處理?

第三種典型的情緒是恐懼、擔心、害怕。

孩子可能會害怕大人的看法,害怕老師的評價,害怕失敗,害怕挫折……你要從小就告訴他,別人和你不一樣,你可以有不一樣的看法,你不可能取悅所有的人。

如果有人和你的評價不一樣,看法不一樣,那是他的事情,和你沒有關係。

他需要從小就明白,自己是可以有主見的,是可以表達不同的,他並不一定要順應所有的人。

其次,面對失敗和挫折時,很多時候家長過於強調“贏”,過度強調成績和名次,會讓孩子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其實每個人都希望孩子考第一,但是當你過度強調它的時候,潛意識就會產生阻抗和抗拒。

家長自己要放鬆,在人生的長河中,除了幾次考試,其實沒有輸贏的排名,並不是說你排名第一就會是一個成功的人,我們只有在有對手的時候才會在意排名。當孩子走入社會,他們慢慢會發現最大的對手反而是自己。

不要去比較,也不要去比較別人的生活方式,因為人的生活是綜合的,並不是單一的維度,沒有失敗和成功的說法。

我們培養孩子的關鍵,就是他和失敗的關係。

我們讓他能夠去戰勝的是自己,能夠戰勝自己內在的恐懼,就是一種很優秀的品質。

「育兒」孩子的四種典型情緒,家長該如何處理?

第四種典型的情緒是緊張。

很多孩子在公眾場合,例如一些演出、比賽時會緊張,這種緊張會和恐懼、害怕混合在一起。這個時候,你跟他說不要緊張,他只會越來越緊張。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裡只會接收“緊張”這一種資訊。

三次同步法可以幫助孩子放下緊張。

簡單地說就是用三句話去引導他。

比如。你的孩子要參加一個比賽,有可能是個英語比賽、演講比賽,他很緊張,在家裡練習。

你可以問他:“你是不是很緊張?”他可能會回答:“是的。”這是第一句話。然後你可以跟他說第二句:“沒錯,這種場合的確令人緊張。”你會發現前兩句話孩子是沒辦法反抗或反對的。第三句話你可以說:“我也很緊張,我上臺發言也很緊張,這很正常。”

這三句話循序漸進地表達了:他很緊張;你告訴他緊張很正常,你自己也很緊張。這就用到了我們講的信念和情緒的間接反轉法的原理。我們沒有做直接的反轉,而是做了三次的跟隨。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哪怕緊張永遠存在,我也無條件地接納我自己、愛我自己是一樣的道理。

這三次跟隨以後,接下來的一句話,你跟進一個隱性的引導,他會被你所帶領。你可以告訴他:“我每次緊張的時候就做個深呼吸,放鬆肩膀和胸口,我的緊張就可以得到緩解。”

當你這樣做引導的時候,他會被你所引導,你可以把這看成某種意義上的“催眠”,說明他願意接受你語言引導,願意被植入新的信念。

透過這種方式,你教會了他一種新的技能,他可以用在他緊張的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這才是父母真正該教他的東西。

「育兒」孩子的四種典型情緒,家長該如何處理?

父母還需要注意一點,很多時候,父母很容易忽視對孩子的傾聽,孩子們在和父母說話的時候,父母往往無法做到一心一意地聽他們說話,往往會在聽他們說話的時候做別的事情。

父母會想:“你才多大,能講出多少重要的事情,我分一半的精力來對付你就可以了。”

但是,親子關係其實是需要被優先考慮的,關係決定了溝通的質量,你要讓孩子覺得你很重視他、尊重他,他才願意被你引領。

孩子特別聰明,會察言觀色。如果你每次都對他的溝通需求視而不見或者不重視,那麼他以後一些重要的或者隱私的事情也不會跟你講。

同時,你的心中到底和他的聯結有多深,孩子可以多大程度地開放自己、是否安全、是否會被斥責還是獲得支援,孩子內心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在行為上,我們要停下手邊的事情認真聽孩子說話。

把電視機關掉,把手機關掉,看著孩子,告訴他們你現在很認真地準備好傾聽了。

在語言上,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坐在我身邊慢慢告訴我,你想說什麼都可以。”在行動上停下來關注他,在語言上給予他支援和引導,在心理上告訴自己,他是孩子,他是你的孩子,無論他說的是什麼,你也必須從支持者的角度去面對他。

你並不一定要幫助他去解決所有的問題,你只是像一個支持者、像個教練一樣,教會他人生的道理,給他支援。

你讓他慢慢地講,你認真地聽,他會很願意向你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