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由 津心教育大本營 發表于 運動2022-07-03
簡介這個故事中的媽媽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縱容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

規則的正確解釋是什麼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說到規則,想必我們都不陌生。生活中,小到不在公眾場合喧譁,大到遵紀守法,規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關於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我們已推送過“

《高段位的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講道理,而是……》

《孩子,明明說好的規則,為什麼你不願意遵守?》

”等文章。

很多家長在後臺留言,這些文章對他們幫助很大,但也有不少家長反映,想要跟孩子講規則,但是不管說了多少次,孩子最多改變兩天,很快又打回原形,繼續我行我素。家長氣得夠嗆,孩子也覺得委屈得不行。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是什麼導致我們在培養孩子規則意識上事倍功半,出現了家長費勁兒教育卻取得細微效果的情況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們在引導孩子培養規則意識時容易陷入哪些誤區?

誤區一:規則越多越好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給孩子定規則時,我們總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規則越多,孩子就越不容易犯錯。

但事實上卻相反,

給孩子樹立太多的規則,孩子反而會因失去掌控感變得更焦慮,且不斷挑戰規則的邊界,父母也因此變得更加疲憊。

好比我的一個朋友,她時常向我抱怨:

帶孩子實在是太累了,給孩子制定規矩,不讓孩子做什麼,得費老半天勁兒。孩子真的是“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爸爸媽媽鬥其樂無窮。”

有一次朋友帶孩子來我家裡玩,我就觀察發現,朋友一會兒對孩子說:

我們不是說好了,不要大喊大叫嘛。

一會兒又跟孩子說:

不能再吃零食了,等下又不吃飯了。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朋友處處在限制孩子,而孩子呢,明知有規則,但還是不停的試探,不斷跟媽媽較勁、反抗。如此,必然會引發親子衝突。

其實,

孩子很多時候不是在違反規則,而是在反抗被控制

。這個世界對於孩子來說太新奇有趣了,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什麼事情都想試一試。如果凡事都立規矩,沒有足夠的自由空間給孩子去嘗試探索,孩子要麼畏手畏腳,裹足不前,要麼時刻挑戰規則的邊界。

“規則”不是用來“限制行為”,而是“幫助成長的臨時結構”。

給孩子制定規則時,原則性的規矩必須要立,那一些可立可不立的規矩給予孩子彈性,給孩子一些發揮的空間,這樣既可以減少親子間的磨蹭,也可以讓孩子有機會去了解規則的意義。

誤區二:無條件的接納=縱容孩子不守規則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很多心理學書籍、心理學家在談到對孩子的教育時,都會提到“無條件的接納”,但無條件接納並不等於縱容孩子不守規則。

現在很多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買什麼,吃飯到處跑、沒有節制地吃零食、不願刷牙、公共場所吵鬧……,其實,

孩子沒有規則的背後是父母沒有原則的讓步甚至是縱容。

“他只是個孩子,長大就會好的!”

這句話也常常被大人用作打破原則、縱容孩子的藉口。電影《伊甸湖》中有這樣一幕,當主人公控訴熊孩子的暴行時,孩子的家長卻強調

“他們只是孩子……。”

但是,無數熊孩子的新聞已經為我們佐證了一個規律:如果現在縱容娃以“自由”之名來犯熊,以後再要補“規矩”的課,代價就要高得多。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曾經聽說過一句很好的話,

“在愛和規矩之間,我們需要平衡,要給孩子無條件但有規則的愛。”

什麼是無條件但有規則的愛?就是著眼於光明處,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的,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的缺點,不論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在一如既往地愛他,接納他的同時予以阻止,耐心地引導和幫助其改正。

繪本《我永遠愛你》中的媽媽和阿力的對話就很好的體現了這點。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縱容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在養育過程中,父母要懂得在愛和規則之間平衡。因為在溺愛中成長出來的孩子,對他充滿未知和挑戰的未來是一種傷害;而在無條件但有規則有原則中成長出來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在未來生活中處理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

誤區三:缺少尊重和民主,用家長的權威逼迫孩子服從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家長在執行規則時,還比較容易陷入專制、強硬,用家長的權威逼迫孩子服從的誤區。

比如

“我說不行就不行!”“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或者為了讓孩子更有規則感,不管孩子怎麼鬧,都守住標準,直接拒絕;或者當孩子不聽指令的時候,習慣動用家長權威,用命令式的語氣要求孩子服從。

這些方法固然有一定效果,但你會發現,這種缺乏尊重和民主,用家長權威壓制、嚇唬孩子的方法,很容易

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親子間容易產生矛盾、衝突

。而且就算孩子執行了規則,規則意識也沒有真正內化,孩子還是不明白其意義,一旦家長有所鬆懈,孩子就不再去執行規則了。

教育家皮亞傑認為:

幼兒階段兒童的道德和規則是他律的,這並不完全符合幼兒的現實生活。幼兒年齡小,雖不能完全擺脫成人的限制,卻可以透過民主的方式增強幼兒的自主性,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和要求,探索規則和要求的合理性。當孩子有了參與、自己做主的感覺,而不是被迫服從時,會更樂意遵守規則。

誤區四:

不遵守規則就給孩子設定懲罰,承擔行為責任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怪不得給孩子“定規則”總失敗!常見4大誤區,爸媽太容易踩雷了

在培養孩子規則意識時,我們常常會在不經意間混淆懲罰和“不遵守規則”的後果,認為設定一個懲罰就可以讓孩子屈服,能讓孩子get到行為的後果。

然而,

懲罰並不能讓孩子理解後果和真正規範孩子的行為,反而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對抗情緒,讓孩子情緒失控

而讓孩子去承擔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孩子明白了這個後果對自己是不利的,那麼他自然而然的就會去思考自己的行為,最終內化這些規則,不需要人為設定懲罰,孩子也會自發去遵守。

好比和孩子說明按時睡覺的規則,提前和孩子說明,

第二天要去遊樂園玩,今晚要早睡,明天才能早起。如果起晚了明天就去不了遊樂園了。

這種事先的解釋會讓孩子明白規則的意義。

孩子清楚了後果,還是不睡、要玩,第二天晚起了,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

“因為你晚起,所以不能去遊樂場了”。

這時孩子就會知道,這種後果是因為不遵守規則才出現的,不是我們在故意為難他。

規則的滲透,是一個需要不斷實踐、調整、改變和適應的工作。所以在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時,避免走入一些誤區,採取一些正確的方法,家園聯動,相信我們的孩子終會成為他們自己規則的制定者和責任的承擔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