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由 胖虎說史 發表于 運動2022-07-01
簡介西漢佞幸人物《史記》中首創性地將“佞”和“幸”二字結合作《佞幸列傳》,對於“佞幸”,太史公進一步說明其形象特點

燕然是什麼典故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佞幸與君王權貴的特殊親密關係,西漢以前便已出現,如春秋戰國時代的彌子瑕與宋君、龍陽君與魏王、嫪毐與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等。

西漢一代的佞幸數量較多,並且產生過較大的政治影響。所以,司馬遷和班固在《史記》與《漢書》中單獨為“佞幸”列傳。

佞幸的定義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何謂“佞幸”?分析西漢佞幸群體,首先要搞清楚這個稱謂的意義。將“佞”和“幸”兩字拆開分別來看,會產生新的理解思路。

《說文解字·女部》中解釋道:“佞,巧讇高材也。從女,仁音。”清人段玉裁為之做注曰:“巧者,技也。讇,諛也。”

《爾雅·釋詁》中解釋道:“允,任,壬,佞也。”在《爾雅註疏》中解釋:“皆謂讒佞也。允,信也。佞人似信。任者,孫炎雲:‘似可任之佞也。’”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論語·衛靈公》言道:“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這裡的“佞人”指利用花言巧語哄騙他人的一類人。

而《韓詩外傳》中解釋道:“佞,諂也。”《鹽鐵論·刺議》中則稱“佞”為“以邪導人謂之佞。”

透過以上解釋,可以看出“佞”字表示以高超的言語技巧來迷惑、討好他人。還有一層意思指擁有特殊才能以安身立命,但總體帶有貶義色彩。“幸”字在此處作動詞用,即為受到寵幸。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爾雅·釋言》道:“庶,侈也;庶,幸也。”《爾雅註疏》中釋曰:“‘僥富庶者多奢侈。’郭雲:‘庶者眾多為奢侈。’《書》曰:‘祿不期侈。’庶,又為幸望。郭雲:‘庶幾僥倖。’僥者,求見親御也。幸與倖通用之。”

在古漢語中“幸”指代君主的寵愛。如范增勸項羽殺掉劉邦,認為劉邦自進入關中以來:“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國語·趙襄子》裡談到:“德不純而福祿並至,謂之幸。夫幸非福也,非德不當雍,雍不為幸,吾是以懼。”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將兩個字組合在一起,“佞”是“幸”產生的原因和途徑,“幸”是“佞”所要得到的結果和目的,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使得“佞幸”一詞的字面含義能清晰地表現出來。

綜上,佞幸的定義有了一個清晰的表現:即透過個人的言辭、外貌、特殊才能等條件得到君主無限寵愛,進而獲得權勢富貴,“佞”與“幸”相輔相成,成為因果關係,造就佞幸這一特殊群體。

西漢佞幸人物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史記》中首創性地將“佞”和“幸”二字結合作《佞幸列傳》,對於“佞幸”,太史公進一步說明其形象特點。“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他認為佞幸類似女子一般侍奉君王,以色侍人,滿足這一點則必須有出色的外貌條件。

東漢王充也認為:“閎孺幸於孝惠,鄧通愛於孝文,無細簡之才,微薄之能,偶以形佳骨嫻,皮媚色稱。夫好容,人所好也,其遇固宜。”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此外,佞幸在性格中要突出“柔媚”之感,以奉迎諂媚之道事君。所以,司馬遷又在《太史公自序》中增加解釋道:“夫事人君能說主耳目,和主顏色,而獲親近,非獨色愛,能亦各有所長。”

班固在《漢書》中續寫《佞幸列傳》,補充自漢武帝之後的佞幸群體,從而囊括西漢一代的所有佞幸。他在描述佞幸特點時也強調“柔媚”一詞,“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蓋亦有男色焉。”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無論是司馬遷講的“色媚”還是班固講的“柔曼”,兩者的中心意思一致,都體現佞幸小心謹慎、親近順從、嫵媚親暱等特點。由於佞幸所展現的柔媚之道,讓君主對其產生極大的喜愛之情,給予他們無與倫比的榮寵和待遇。

班固對此批評道:“彼何人斯,竊此富貴!營損高明,作戒後世。”

從君臣關係角度討論佞幸群體,西漢佞幸人物與皇帝保持一種“信——任型君臣關係”,這種關係超脫一般的君臣關係——“禮儀性君臣關係”,表現出的親近程度都有所不同。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這種關係的出現,或基於日常生活中的長期親密接觸,或緣於某種偶然的機緣,針對不同的人,分別或兼有心靈或靈感上的契合、倚重、相悅或愛慕等,共有的核心則是個人間的信賴,尤其是皇帝對對方的信賴。

對西漢佞幸人物舉例,可以發現人數較多,幾乎每一任皇帝都有獨寵的佞幸,這似乎成為一種常態。如籍孺得寵於漢高祖、閎孺得寵於漢惠帝,此二人都是外貌俊秀的宦官,雖受皇帝寵愛卻也未聞名於世。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鄧通,因深受漢文帝寵愛而獲銅山以自鑄錢,可謂名聞天下;漢武帝寵愛的韓嫣、李延年各有一技之長,深受武帝重用,擔任重要官職;漢元帝時代的弘恭、石顯與漢成帝時代的淳于長、張放則是權勢較大的佞幸人物,他們干預朝政、培植勢力,是造成西漢後期朝政混亂的重要因素之一;

漢哀帝與董賢,“斷袖之癖”的典故讓二人聞名於後世,董賢達到佞幸權勢的最高峰,擔任三公級別的大司馬,權勢滔天。

什麼是佞幸之臣?從西漢開始,在歷史上是如何定義的?

當然除了以上幾位著名的佞幸人物,《史記》和《漢書》中同樣記載了那些事蹟較少的佞幸人物,如漢文帝時的趙同和北宮伯子,漢景帝時的周仁,漢昭帝時的金賞,漢宣帝時的張彭祖等。

再如外戚列傳中記錄那些得寵於太后、公主的人物,如審食其、董偃、丁外人等。由此可見,西漢佞幸人數可謂較多。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胖虎說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