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心理學: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中年人,真的過得不好嗎?

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運動2022-06-30
簡介然而,也就是隨著這樣的趨勢,人們開始愈發注重個體在社交平臺上的狀態,尤其是在2017年的時候,微信開始推出了一個功能,即將自己的朋友圈狀態設定成少到三天、多到半年的“僅一段時間可見”狀態,這對於許多有社交邊界感的人而言,無疑是一棵“救命稻草

ppt技能是什麼意思

本文選自【第一心理】付費心理專欄課程《人際交往與朋友關係心理學100講》

隨著手機、網路以及媒體等手段的普及,

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開始愈發依賴這些“線上”的方式進行社交,甚至對於許多人而言,當今幾乎“社交”就意味著用手機聊天。

與此同時,各種社交媒體所具備的其他功能也成為了衡量個體社交狀態的一種標準。

比如說QQ空間、微信朋友圈甚至是短影片平臺上的個人資料,都可以成為個體近期生活狀態的一種反映。

心理學: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中年人,真的過得不好嗎?

然而,也就是隨著這樣的趨勢,人們開始愈發注重個體在社交平臺上的狀態,尤其是在2017年的時候,微信開始推出了一個功能,

即將自己的朋友圈狀態設定成少到三天、多到半年的“僅一段時間可見”狀態,這對於許多有社交邊界感的人而言,無疑是一棵“救命稻草”。

將自己從前的狀態隱藏起來,似乎就像是將自己隱藏在角落一樣,能夠不被他人窺見自己的想法。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中年人,真的過得不好嗎?很多中年人的親身感悟,連朋友圈都不發,生活一定過得很不好。

心理學: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中年人,真的過得不好嗎?

交往當中的象徵性與標籤化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當中,聯想與比較成為了人們突出的能力,也為各種文化增添了別樣的內涵。

法國著名社會科學家、結構主義大師克勞德·列維-施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認為,在人類的深層意識當中,分類與比較是一種共同的能力。

無論是意義還是象徵,都是所有文化當中共有的。也就是在二十世紀中期,各種關於人類語言、文化的研究,出現了這樣的趨勢。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象徵性幾乎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特性。

心理學: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中年人,真的過得不好嗎?

比如說網路上各個時期的流行語言,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人們愈發傾向於運用各種英文字母簡寫來代指一些中文詞彙的意思,就像最近比較流行的“YYDS(永遠的神)”、“YYSY(有一說一)”、以及諸如“栓Q(thank you)”這樣中英文混合的詞彙,這些現象體現出了一種十分強烈的象徵意味。

推薦文章

  • 不要總穿牛仔褲!到了冬天穿“裙子”才更有女人味,時髦優雅

    不要總穿牛仔褲!到了冬天穿“裙子”才更有女人味,時髦優雅腰線高一點,對於身材比例的修飾效果更好一些第二,秋冬的裙裝搭配,時髦溫柔小香風外套結合半身裙就可以體現女人味,這種溫柔系的服飾搭配起來,真的很顯氣質,相比那些花裡胡哨的誇張服飾...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祈耀,戲內老實本分,現實人生卻不簡單

    之後他更是在《少年包青天》和電影《心癢癢》、《東江儷人》等擔任重要角色,一點一滴地從演技提高做起,除此之外,彭新智還在當紅時簽約了華娛電視臺,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主持人,相對於他的主持人身份,他為廣大觀眾認識還是在《外》劇裡面的康祈耀角色,被粉...

  • 數字化改革為作業控時長減重複

    個性化作業系統的使用切實達到了控時長、減重複的目的,學校教師也基於系統邁出了作業數字化改革首步,今後還要不斷探索,融入自己的思考與有效要素,讓作業改革照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即讓好的學生更好、中等學生變優、學困生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