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北大教授公佈容易自殺的學生父母職業排名,第一名出人意料

由 壹點靈心理 發表于 運動2022-06-11
簡介因為父母一直替自己做決定,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主動權和控制感,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被決定”的人生

父親職業是個體怎麼填寫

大家好,我是小點,壹點靈的點。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教師,因為感覺教師有文化,懂得教育孩子,還可以在寒暑假帶娃,順便省一大筆補習費。

但是,近日一項關於自殺危機的調查,出人意料:北京大學徐凱文教授的調研顯示,

有自殺危機的大學生中,父母職業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最懂教育”的教師!

而且,比排名第二的職業,自殺傾向學生的人數多了4倍。

北大教授公佈容易自殺的學生父母職業排名,第一名出人意料

徐凱文教授

這樣的結果,非常反直覺。

老師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怎麼還會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01.高權威父母,帶來多大陰影?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教師子女有什麼糟糕的體驗?”

高贊回答下,全是教師子女們在控訴自己從小被管控、比較和貶低的經歷。

有人曾因疑似分數不高,就被父母怒斥;

有人曾被教師父母和歷屆最優秀的學生比,無意間總是被PUA;

有人曾因父親是班主任,被同學排擠,沒人願意當朋友……

北大教授公佈容易自殺的學生父母職業排名,第一名出人意料

知乎匿名答主

還有更多的人,無論怎麼做,都無法讓父母滿意,因為作為教師的父母,肯定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後一通數落。

北大教授公佈容易自殺的學生父母職業排名,第一名出人意料

知乎答主

縱觀種種糟心經歷,背後原因其實是相通的:

(1)教師父母,既是子女的爸媽,又是子女的嚴師。

兩個角色的邊界太過於模糊,教師父母,很容易讓人將職業習慣帶到生活,帶到和子女互動的時刻,導致過於條教、缺乏關心、期待過高。

而作為老師的父母,見過太多優秀的孩子,也太容易“做比較”,對孩子永遠沒有滿意的時刻。

這隻能讓子女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沒有一分鐘能夠“喘息”。

(2)更可怕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令這些教師父母過分自信。

2019年,南京市第一中學迎來了一場特殊的生命教育課:主講人是該校的特級教師黃老師,她所講解的案例,正是前不久在荷蘭自殺去世的親女兒——遠遠(化名)。

遠遠在母親360度無死角的培養下長大,成為別人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興趣廣泛,連出國留學,都是自己申請學校、辦理簽證。

然而,留學期間,她留下了3封遺書,自殺身亡。

遺書中寫道:“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來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靈,而當它再一次崩塌時我又無能為力……”

原來,遠遠早在8年前,就已經患上了嚴重的強迫症。

黃老師說:“現在回想起來,她上初中後一度變得沉默寡言,我還以為她是變文靜了,沒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

北大教授公佈容易自殺的學生父母職業排名,第一名出人意料

Daria Kruchkova, Pexels

教師更容易成為“高權威型”父母,但不只是教師會成為“高權威型”。

高權威型家庭具備的特徵是:

一,習慣管控,對孩子缺乏關心,如聊天的話題永遠只限於學習、工作,且說教遠多於傾聽;

二,盲目自信,這類家長通常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經常引以為傲,甚至會把職業習慣帶到親子教育中,但也因此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不容否定,缺乏共情,經常強制要求孩子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對於孩子的個人想法,會粗暴地加以否定,造成孩子長期缺乏自信。

02.初衷 ≠ 結果,事與願違的教育

很多家長說:“我還不是為ta好?”

我們當然相信,這些父母的孩子們其實也心知肚明:大多數高權威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下一代。

然而,“初衷”不等同於“結果”!高權威的教育方式,帶來與期待相反的結果。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責任缺失——指人們不願做出選擇、過度依賴他人的現象。

被過度管教的教師子女、高權威家庭養出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因為父母一直替自己做決定,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主動權和控制感,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被決定”的人生。

除此之外,他們擔心自己沒法對後果負責,所以乾脆將選擇權交由他人——換句話說,“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一旦發生問題,就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避免自我否定。

大學時的一個學長,父母都是本校老師,他對科研毫無興趣,卻被父母逼著考研,最終延畢,卻怪父母耽誤了自己的人生。

(1)如果家長堅持高權威,等待這個家庭的只有兩個結果:

一是惡性代際傳承:

一部分子女,逐漸認同了父母的教育觀念,並將這種方式應用到自己的孩子的身上,造成了悲劇的代際傳遞。

二是爆發和決裂:

還有的子女,可能會奮力反抗父母的強權,使得親子關係進一步惡化,甚至反目成仇。

03.如何才會活得更有價值感?

高權威父母的子女,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缺乏價值感。

從小就習慣被約束和否定,也沒掌控過自己的人生,所以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想法。

因此,如何提高價值感,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責任感,才是這類子女最需要重視的一環。下面,小點就給出幾個實用的建議。

(1)對不必要的負罪感脫敏

高權威父母的子女,基本上都是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中的,從小,他們便要求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

比如,父母要求他們好好學習,還要聽話,“不要辜負爸媽的期望”;

父母打罵他們,別人會勸:“你爸媽做得不對,但也是為你好”;

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代入父母的角色,和父母共情,因此當自己對父母的不當行為產生怨恨時,會不自覺地產生負罪感,覺得自己“不孝”,陷入巨大的割裂之中。

當出現一件可能會和父母發生分歧的事情時,多想想“你想要什麼”,而不是“父母會怎麼想”。

你沒有必要按照父母的模板生活,有價值感的生活,從更重視自己開始。

(2)嘗試自己做決定,並通知父母

很多人不敢和父母發生矛盾,凡事都委曲求全地求商量,就是因為陷入一個誤區:

“我不想惹我父母生氣,只是希望他們理解並支援我。”

但是,父母和你是不一樣的個體,你們需要做的是互相尊重。

比如,自己辭職了,父母大吵大鬧:“這工作有什麼不好的,你想氣死我嗎?”如果你說:“對不起,但我希望你們理解我。”那爭吵就絕對沒完沒了了。

你需要做的是,堅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表示不會改變。

如:“我已經提交辭職了,我想要自己做決定。”

(3)拒絕抱怨,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成年人的重要標誌,就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從中吸取教訓。

在做決定之前,儘可能瞭解各個選項的風險和收益,選出最能代表自己意願的。

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會經常陷入糾結和痛苦。

但是,這也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回首半生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對自己說:“這是我自己的人生,有遺憾,但我並不後悔。”

你對這個話題有什麼感受嗎?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作者:

玉成,塵世間的一名迷途小書童。

圖片來源:Pexels。com

壹點靈,關注個人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著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