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由 童繪王國 發表于 運動2022-06-02
簡介這個版本的故事中,除了文字中明確指出的角色(例如大熊、螞蟻、動物園園長)以外,繪者還在畫面上塑造了很多文字中沒有提到的角色,例如害羞的火烈鳥,淘氣的變色龍,端茶送水的長頸鹿等等,都增加了這個版本中敘事的趣味性

竊竊私語能想出什麼畫面

本文作者 童繪閱讀力學院院長 葉子老師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葉子老師

國家高階兒童閱讀指導師

圖畫書評論人、譯者

童繪閱讀力學院院長

今天我想要分享的是一本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奇怪”的繪本,叫《那些熊事兒》。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這本書講的是:一隻大熊對自己在動物園裡的工作環境不滿意,打算離開。動物園園長努力說服大熊留下,並許諾給他提供一處更大的洞穴和一個陪同他下棋的侍從。後來,雙方達成新的協議,一起開開心心去吃冰淇淋。

故事就這麼長,但這本書把這個故事講了三遍!在這三遍講述中,分別由三位插畫師透過插圖編織全新情節,給相同的文字安排了不同的插圖,每位插畫師在用畫面講述這個故事時,都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理解和重點刻畫的方向,也展現出她們不同的藝術創作風格;因此同一個故事產生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版本。

單從圖文結合的巧妙設計上,這本書就已經打破傳統,讓人們在故事之外體會到圖文“拼搭”的遊戲性。孩子可以根據興趣、喜好和當時的心情,選出適合自己心儀的版本來閱讀;也可以將單個版本進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來一次愉快的觀察力探索。

但事實上,我的很多朋友讀完後大多表示不解:“這本書到底要講什麼?”“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圖畫書歸根到底,就是圖文結合的敘事藝術。這裡大家要區分一個概念——【故事】和【敘事】的區別。

首先,【故事】不完全等同於【敘事】。在特定的語境下,【故事】關注的是講述的素材本身的內容,偏向於講什麼。而【敘事】是指對故事的講述藝術及規則的提煉,聚焦於怎麼講,它涉及到故事以怎樣具體的形態呈現出來,包括作者是如何設定情節、謀篇佈局、語言表達等等技術表達的綜合運用。

不同的插畫師面對同一個文字(故事),會建構出不同的敘事效果,當我們看到這些畫面再反過來閱讀文字時,也覺察到敘事語調的變化。下面我們就以這本《那些熊事兒》為例,看看這幾位插畫師是如何用不同的畫面敘述這相同的故事的。

曼努埃拉.奧爾頓筆下的《那些熊事兒》

曼努埃拉·奧爾頓, 1970年出生,曾在奧芬巴赫創意高等學校學習視覺傳達,專業方向為童書插圖。 2004年,她的首本畫冊《真正男子漢》榮獲奧登堡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和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繪者曼努埃拉·奧爾頓將大熊在整個事件中的心理和行為變化作為刻畫的重點,突出了大熊的“內心戲”,所以她在6個跨頁中僅僅給故事中另一位主角——動物園園長留了畫面和一個手部特寫的“戲份”。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即便是那僅有的露臉的畫面,園長也處於畫面中的弱小地位。面對談判成功的大熊(無論是在體型還是角色造型在畫面所佔據的空間大小上),還能讓我們品出園長因為迫於大熊的威脅而不得不做出讓步的味道。

當大熊最後和園長兩人達成新的協議,一起去吃冰淇淋的時候,畫面中乾脆就沒有出現動物園園長的身影。一連串對大熊的動作及表情近景、特寫鏡頭,讓讀者為大熊終於能夠擺脫之前的不堪境遇而同樣感到開心。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在這個圖文敘事的處理上,曼努埃拉用畫面為文字填補了很多細節刻畫,文字負責客觀冷靜敘述,而畫面進行變奏處理——或抑鬱、或氣惱、或狂歡。

達妮埃拉.邦格筆下的《那些熊事兒》

達妮埃拉·邦格, 1973年出生於德國,曾在明斯特設計高等專業學校學習插畫。自童年時代起,邦格對圖書及插畫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幼兒園時,她創作了自己的本書《熊書》。

本書第二個版本來自繪者達妮埃拉。邦格的表達,則更喜歡去刻畫人物之間的關係。大熊和動物園園長以傾斜構圖的畫面出場,暗指雙方此時此刻處於矛盾關係。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聽完大熊的抱怨和園長的斥責後,雙方都冷靜下來,鏡頭推近,此時的畫面構圖較為穩定,並將視線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預示著兩者之間的矛盾可以得到化解。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再到最後,雙方達成協議,相互擁抱的環形構圖和結局兩人面對面平視而坐品嚐美味的冰淇淋,這兩人的關係也從之前的緊張對立到雙方和好圓滿結局。這樣的歡快場面,是達妮埃拉筆下的敘事。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這個版本的故事中,除了文字中明確指出的角色(例如大熊、螞蟻、動物園園長)以外,繪者還在畫面上塑造了很多文字中沒有提到的角色,例如害羞的火烈鳥,淘氣的變色龍,端茶送水的長頸鹿等等,都增加了這個版本中敘事的趣味性。

黑爾格.班施筆下的《那些熊事兒》

黑爾格·班施, 1957年出生於奧地利,是一位自由藝術家及國際知名插畫家,童書作品在二十多個國家出版,曾榮獲維也納城市插畫獎,奧地利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維也納城市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奧地利施蒂利亞州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獎。

從動物園園長以大猩猩的樣貌出場就能捕捉到,黑爾格更關注故事主題的表達和暗諷的寓意。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這個版本中,兩人始終保持較為平等的視覺關係,尤其是在雙方談判的場景中,大熊和大猩猩園長像一對關係親密的江湖兄弟那般坐在酒吧,喝著酒竊竊私語,儘管大熊臉上有些許憤怒,但大家留意大猩猩臉上的表情和神態,面帶微笑,目光朝外,似乎一邊聽著大熊的話兒,一邊盤算著如何應對。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看到他嘴角翹起的一絲微笑,感覺這個故事接下來應該會有意想不到的地方即將出現。果然,最後的結局,讓人啼笑皆非,園長果然給大熊提供了更加寬敞的住所——將人類關進牢籠,騰出更多空間給他。

相同的文字搭配上不同的畫面,這故事你該怎麼講?

最後一個跨頁中,大猩猩園長和大熊兩人一左一右位於畫面的出血位置,開開心心張著大嘴享受著香草味的華夫冰淇淋,那種詼諧的黑色幽默也不得不讓人去思考人和動物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深刻寓意。在圖文關係的處理上,這個版本中的畫面更像是在故事的敘述之外,創造出一個現實版的大熊故事,更具有現實主義風格。

透過這樣的比較,我們看到三位插畫家用不同的畫面給我們講述同一個故事,給讀者的敘事藝術體驗是迥然不同的。這也反過來驗證了圖畫書是圖文敘事的交響藝術。

經過葉子老師的專業解讀,面對這三個插畫師的三個不同的畫面,這個故事該怎樣給孩子講你心中有數了嗎?這本書的不同畫面給故事保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小哈建議,先讓孩子自己去琢磨不同的畫面,說不定能得到意外的驚喜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