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由 海興講體壇 發表于 運動2022-05-24
簡介可以看出,當詞人創造出第一人稱抒情方式時,敘述者與人物發生重合,原來尚被視為與生活有一定距離的藝術欣賞物件,現在卻和詞人的實際生活有了某種若隱若現的聯絡,詞的“現實性”突出,詞在接受的歷史中其抒情真實性和功能認知逐漸發生了改變

掉淺的潛能組什麼詞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當詞人轉向對自我的關注時,詞才具備真正的抒情意義。或緣事抒情、或觸景生情、或詠物傳情、或託人抒情,事件、景色、物象、人物成為觸發詞人情懷的媒介,成為輔助情感抒發的載體,思想和情感的內容真正成為詞的中心。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作者或以第一人稱出現,作品中的“我”為男性抒情形象;或詞中雖無“我”的提示,但是明顯是以詞人自己的身份和口吻直接進行敘抒;或以第三人稱出現,採取比興象徵的修辭手法託人抒情。這三種方式的自我表現都屬於抒情角色的第三種類型,即抒情自我化,也是南唐詞、北宋詞抒情角色的主要型別。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浣溪沙》中,詞人透過對對方處境和心境的擬想,為對方發抒閨思,從對面著筆,折進一層,由己推人,代人念己,一意化兩,語淡情深。原先隱藏在幕後的遠方之良人跳將出來,開始表達自己對閨婦相思戀情的迴應。詞中較早出現了男性抒情角色,實始韋莊。值得指出的是,“我”並不一定實指作者本人,而是作為傳統閨婦這一抒情形象的對應形象。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菩薩蠻》中,美人和淚與“我”辭別,寄語於“我”,這裡的“我”同樣如此,並不一定特指韋莊。但《詞選》中有云:“此詞蓋留蜀後寄意之作。一章言奉使之志,本欲速歸。”《菩薩蠻》的創作是否有現實用意在其中,尚未可知。《詞選》可能的誤解正說明了當詞人以第一人稱作詞時,使得小詞看似成為紀實的文學抒情詩,“我”不再是被創造的藝術形象,而指詞人自我。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男性抒情角色的出現是詞走向抒情自我化的開端。可以看出,當詞人創造出第一人稱抒情方式時,敘述者與人物發生重合,原來尚被視為與生活有一定距離的藝術欣賞物件,現在卻和詞人的實際生活有了某種若隱若現的聯絡,詞的“現實性”突出,詞在接受的歷史中其抒情真實性和功能認知逐漸發生了改變。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事實上,花間詞中除了極少部分明示“我”的詞,也有諸多雖未明確“我”這一抒情角色,但同樣以詞人自我的身份進行抒情的詞。譬如皇甫松的《浪淘沙》《楊柳枝》《摘得新》等詞,皆出以對自我感受的敘抒,景真情切。再如韋莊的《浣溪沙》其三,敘述者以男性身份“暗香玉容”,五首《菩薩蠻》直接以第一人稱道情事、發議論、表心願、陳深情。除此,一些漁隱詞如李珣的四首《漁歌子》,表現文人思想生活的另一面。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期待自由的外部環境——信沉浮,無管束;期待理想的自我狀態——榮辱名利不將心掛,緩唱漁歌,自得逍遙,遠離人間醉醒等,《漁歌子》所構建的世界儼然成為詞人現實世界的對立面而存在。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另外,還有一些風土詞,寫地方生活特色。如歐陽炯的《南鄉子》八首,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而為寫景紀俗之詞,寫物真切,樸而不俚。於花間詞中,忽有此淡樸詠田家耕織之詞,新鮮可愛。其昭示著,詞人也可以從田家耕織中覓得詩意,詞的境界顯然被擴大。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漁隱、田園等新題材的加入,顯示出詞在美女與愛情之外還有新的表現空間,顯示出緣己之戀情,不僅可以抒發與美人相戀之情,也可以發抒對任何引起了詞人關注的事物的情感。南唐是五代十國混戰時期文化仍保持繁盛的少數小國之一。南唐詞人詞風在沿革花間詞的過程中,脫棄型別化的構象,在閨情詞中寫出深意,形成了情深語摯的特色。李璟、馮延巳,將人生體驗出之以細膩幽微的思婦愁情,閨情的外殼中有了大於其本身的思致,詞的象喻潛能被充分地激發。 故《人間詞話》有云:“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

詞具有了象喻之潛能,是詞人開始向自我表現過渡的先兆

指出馮詞在詞史上的樞紐之地位。南唐後主李煜(937—978),千古詞帝。李煜詞的內容與其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李煜生於南唐盛世,二十五歲,嗣位於金陵,事強鄰宋國為宗主國,在位十五年,詩酒風流。宋開寶七年(974),宋攻打南唐,975 年冬,後主投降,隨軍北上,宋太祖封其為違命侯,次年,改為隴西郡公,賜第囚居。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聞之死於牽機。歷經帝王和囚徒的命運,詞成為其精神世界變化的寫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