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探探愛情故事|“我無法在喜歡的人面前敞開自己”

由 科技說說 發表于 運動2022-05-22
簡介一、低自尊的“小鎮姑娘”“因為低自尊和匱乏感,我無法在喜歡的人面前敞開自己”阿文,女,91年,網際網路運營我在大學期間是渴望戀愛的,但它並沒有發生

探探上面怎麼取消喜歡

戀愛這件事,真的很難嗎?

前幾天,探探釋出了的一項站內調查資料,結果顯示,在參與投票的1萬多人中,53。7%選擇大學期間沒有談過戀愛,談過一次的佔比23。5%,談過1次以上的佔比13。6%,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總有那麼一部分人,難以走進戀愛關係。

探探愛情故事|“我無法在喜歡的人面前敞開自己”

我們對幾位大學期間沒有戀愛的朋友進行了採訪,想了解他們在戀愛上的一些看法和經驗。

一、低自尊的“小鎮姑娘”

因為低自尊和匱乏感,我無法在喜歡的人面前敞開自己”

阿文,女,91年,網際網路運營

我在大學期間是渴望戀愛的,但它並沒有發生。我自己覺得最大的原因是低自尊。

我的不自信是從高中開始的。從一所鄉鎮中學考入省重點,突然見到很多城市的小孩,他們談的話題我聽都沒聽過,甚至連學習成績都不再有優勢,因為城裡的同學在暑假就已經開始補習高中課程,一上課就把我落下了。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後來我才知道,不光是我,很多從小縣城去那所省重點的高中同學,在那三年都過得壓抑且自卑——經歷巨大落差能保持住良好心態的,是極少數非常強大的人。

對我個人來說,這種自卑和壓抑感延續到了大學。

大一的時候,我透過“綠色通道”入學,四年的學費都透過助學貸款來支付。這本來沒什麼,但當時申請助學貸款需要註冊一個貧困生身份。我們學校申請貧困生需要班級投票,申請人需要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爭取選票。

當時我喜歡的男生就坐在下面,我們在入學前透過社交網路認識。好不容易開學見面,我卻必須上臺,公開講述自己有多“貧困”,那種感覺給我留下了陰影。大學期間我一直不太敢接近那個男生,覺得自己矮人一截。大學四年,這種匱乏感和自卑感一直伴隨我,直到考研成功後,透過獎學金、實習和兼職獲得經濟獨立,才體會到一些自由和自信。

現在我早就不需要在喜歡的男生面前作為弱者出現了,可以支付約會的賬單,可以接受喜歡的人的邀請,對一些看似華麗的場所、空間也不再有畏懼感。從職業、知識和生活習慣上,也都越來越像一位一線城市的精英年輕人。但低自尊的問題不是一兩天、甚至一年兩年可以解決的。我在努力變得更優秀,但那種匱乏和不自信像幽靈一樣如影隨形,別人還是能夠看出來。

剛工作時,和幾個朋友去酒吧,我不知道點什麼,有點侷促不安,就請身旁一個帥帥的服務生幫忙推薦,他神秘地別開眾人,給我指了一款雞尾酒,我看過去,發現那款酒叫“小鎮姑娘”,我不知他的意圖,抬頭看他,卻迎上對方聰明、友善和真誠的眼睛——我知道他看出來我的不安。朋友問點的什麼,他說“這是我們的秘密”。我跟那個服務生後來成了朋友,也終於與伴隨自己多年的那份自卑和解——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友善的人,早就接納了我。

一個心理壓力很大的人,是不太有能力去愛別人或是接受別人的愛,因為根本不敢充分地暴露自己,何談與人建立深度關係?不過我比大學時候的自己,還是自信了一百倍。我相信我會變得更好的。

二、晚熟的IT直男

“我和女朋友在大學都不會戀愛,但現在認識也剛剛好”

@

小林 男 91年程式設計師

我是屬於開竅比較晚的那種。直到讀研,都沒想過談戀愛,或者準確地說,也喜歡過一些女生,在喜歡的時候也會試著靠近,看有沒有機會,但現在想來,大學時候從來沒有真的為談戀愛做過什麼努力。

我沒有很積極地去認識別人,也沒有很積極地去追求誰,這也跟我的性格有關係。我是還挺典型的那種理工科男生,但我喜歡攝影,喜歡玩各種品牌、各種型號的照相機,尤其是很多復古款,在一些朋友眼裡,我可能缺乏戀愛這根筋,整天玩攝影就夠了。

直到畢業幾年後,我開始覺得,不想這樣一直過單身生活。我希望有一個能陪伴自己、理解自己的人,也不希望自己拍攝的照片裡只有風景。所以我開始留意身邊的女孩,有沒有喜歡的,或者喜歡我的。我現在的女朋友是在探探上認識的,她也是一個程式設計師,跟我一樣戀愛經歷不多。

我們工作地點很近,恰好租了一個小區的房子,在探探上滑到對方也是情理之中。我倆互相匹配之後,聊到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聊理工科大學的氛圍、聊到好不容易學業有成又被家人“批評”不會戀愛的苦惱、聊身邊那些桃花運特別旺盛的朋友,特別有共同語言,就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

我覺得我們認識的時間剛剛好,都經歷了很孤獨的自我成長、很孤獨的對愛情的期待,然後在各自開始成熟、開始想要尋找伴侶的時候遇到彼此,沒有千瘡百孔的失戀經歷,沒有一個又一個前任的回憶來打擾,沒有那麼多患得患失和試探、曖昧,就是很踏實的感覺。

三、

壓抑的“乖女孩”

對情感和慾望的習慣性壓抑,讓我不懂迴應男生的示好”

@

晨曦 88年 大學教師

我上大學時候情商特別低,不能很好地去處理感情上的事。當時喜歡一個男生,他也為我做了很多事情,結果就被我搞砸了,我就不知道我做錯什麼他就不理我了。

大三秋季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感覺他像是在追我,我比較遲鈍。春天開學的時候,他開始約我去上自習,我倆就用一起上自習的方式相處了一段時間,還挺曖昧的。我生日的時候他還做了一件很浪漫的事:在晚上把我帶到一棟樓裡,走進一個房間,拿出一個蛋糕,然後把那個蛋糕點亮,給我唱生日歌,我當時覺得好浪漫。

但他一直沒有正式表白,我又不知道怎麼去迴應他、或是表達自己的感情,只有他約我的時候我才會出來,特別被動。有一天他約我逛街,還幫我買了一雙有點貴的鞋,我雖然覺得接受禮物不好,但沒好意思拒絕。就在他幫我買禮物的時候,我接到一個男閨蜜的電話,那個人他也認識,而且關係不太好,可我傻乎乎地跟對方電話聊了很久。

他當時臉色就不對勁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件事,他開始疏遠我。我猜,他要麼是覺得自己一直在付出而我沒有迴應,要麼是認為我同時在跟別的男生保持聯絡,或者他沒那麼喜歡我。反正我們沒有溝透過。現在我已經有了感情很好的男朋友,也不在再喜歡這個人,但當時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沒有溝透過?

回想起來,那時的我非常不成熟,不懂表達。甚至有時候喜歡他,表現出的卻是對他的傷害。這種人際關係上的不成熟,不止表現在戀愛上,也表現在親情友情上。回憶起那段關係,我們走得最近的時候是廣州的春天,廣州有很多香樟樹,花的味道瀰漫在校園裡,就是我對那段曖昧不明關係僅剩的回憶。

今天再反思,為什麼那時候的我在情感表達上如此笨拙,其實還是個人成熟度的問題,還有成長經歷中對情感和慾望的習慣性壓抑。

我不僅不懂得表達情感,甚至會壓抑一些自己真實想法。我覺得這跟父母養育過程中對我行為的鼓勵與懲罰是脫不開的。

小時候父母生怕孩子在別人眼裡沒教養,會囑咐我說別人要給你什麼吃的,你要跟他說“不用”、“不喜歡”,所以明明我看到一個東西很喜歡,由於知道父母不會給我買,就裝作不喜歡。我覺得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可能和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有關係。

因為物質匱乏,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小孩子的慾望往往是被壓抑的。只能去掩飾——明明很喜歡的東西也要裝作不喜歡,一旦表達自己喜歡什麼,比如一件衣服,都會有一種羞恥感,好像給父母添了麻煩,提了不該提的要求,總覺得即使提出來,父母也不會滿足我,只會否定我,甚至可能怪我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在成長經歷中,明明喜歡的東西卻習慣於裝作不喜歡,這樣的行為習慣,放到談戀愛這種需要不斷試探、迴應、推進的情緒很緊張的關係裡,就會磕磕絆絆很難成功,因為我的每一個細微的表達,可能都不是真實自然的。

收尾戀愛而已,為什麼對有些人這麼難?

有人似乎很容易就能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有人卻沒那麼容易。

不論是在大學4年,還是在更長的人生裡,與人建立親密關係,都不是一個單純、表面的技術上的問題,而是自我成熟度的問題。

建立關係,需要充分的自我暴露,而自我暴露的前提,與自信、安全感、表達能力、勇氣、自我認知、慾望、完美主義等等關鍵詞層層巢狀。

有些人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之前,不得不獨自經歷漫長又艱難的自我探索,甚至獨自解決很多關於存在、價值等等的底層問題。然後才能獲得一段很好的關係。正如蔡健雅在《達爾文》中唱的,“懂得永恆,得要我們,進化成更好的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