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由 風止文史 發表于 運動2022-05-16
簡介時間來到了明朝,明朝一朝官員們的待遇都是極其尷尬的,官員們的俸祿可謂是千奇百怪,糧食、藥物什麼都有

京財神真名叫什麼

古人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古代所有讀書人的夢想,就是能成為一代名臣光宗耀祖、榮華富貴全族,也就是所謂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做官,幾乎成為了古代的每一個讀書人的最終追求,這一點在現代社會也是不變的。就拿現在的考公熱來說,這與古代科舉的翻版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現代的情況來看,現代公務員的待遇的確還算不錯,那麼要是在古代,公務人員們的待遇能好到什麼程度呢?尤其是正一品的大員,答案很有可能會令所有的人不敢相信。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官俸的由來

早在先秦時期,官員們就依法享有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俸祿,只不過當時還沒有明確的定製,官員們取得的俸祿可多可少。於是,一些人便自己去籌集自己的俸祿。

對此,周天子亦或是國君對此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不能讓自己手下的官員幹活,卻又連飯都吃不起吧?更重要的是,如果待遇不豐厚,哪位賢德志士願意為你賣命。

要知道先秦時期、諸侯爭霸,跳槽那是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和負擔的,畢竟只要是金子走到哪裡都會發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就是那個年代名士們所抱著的思想。

因此,但凡有爭衡逐鹿之心的諸侯國君,都會開出優厚的條件來留住人才。隨著戰國時代的到來,龐大的諸侯國團隊中只剩下了七個諸侯國,作為勝利者晉級到戰國的遊戲裡面。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帶動了生產關係的發展,此時各國陸續變法,關於俸祿也就在此時開始變得可尋。時間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此時九品中正制的推廣,使得官員們開始獲得了品階。

品階開始與俸祿掛上了鉤,即使到了現在,官場制度還是能找出那時候的影子。九品中正制給予了官員們品階,官員們的品階與俸祿直接相關,從一品到九品,官員們所能享受的待遇也從一品向九品遞減。

不難看出,社會的進步催生出了官吏制度,以及官吏制度的演化都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時間來到大清朝,在清朝如果你能成為一品大員,那麼就意味著你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真正地做到了青史留名。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各代官員的待遇

作為正一品的大員,一般如果是在朝在京為官,那麼你就是太師、內閣大學士、亦或是大將軍。雍正設立軍機處後,還有可能是軍機大臣,權力是實實在在的。

如果你是在地方為官,那你就是總督,總兵大將軍這一類位高權重的實權派,是真正的封疆大吏。當時,作為國家高階公務人員,待遇上自然是不可小覷的。

那麼,這些人的工資有多少呢?根據史料的記載,在大清朝擔任一品官的官員,每一年的俸祿是白銀180兩,再配合100石大米,這相當於什麼呢?

根據當時大米與紋銀之間的折算,這些銀兩總共能值30000元和3000斤大米,那麼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為什麼官員的俸祿還要有大米?給銀子就夠了,為何要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地發放大米作為俸祿?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這其實就是一個很深的誤區,在現代,隨著耕種技術的不斷迭代,饑荒基本上已經離我們遠去了。然而,要是放在古代,大米才是真真正在的硬通貨!

因為古代的天災人禍,總是會在意想不到的時間肆虐,歷史上有哪一個朝代是沒有遭受過天災、遭受過饑荒呢?又有哪個朝代是沒有餓死過人的?發放大米的意義正在於此。

作為官員,朝廷用心培養了你那麼多年,要是因為饑荒就死於非命對朝廷就是損失。朝廷害怕你會遭遇饑荒的衝擊,因此,在官員的俸祿中添加了大米作為組成部分。

發放銀子作為俸祿,其實這樣已經算是開了先例了,在漢唐時期,都是直接發放大米作為俸祿的,這一點從漢朝時期對官員的稱呼上就能體現。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比如,作為一代雄主的漢武帝,直接將官員直接稱呼為多少石,而他很重視各地的兩千石高官。唐朝時期,官員也多是用糧米來作為俸祿,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就是國家稅收其實也就是收糧食。

收的稅是糧食,那麼官員們領到的俸祿就自然是糧食了。時間來到了明朝,明朝一朝官員們的待遇都是極其尷尬的,官員們的俸祿可謂是千奇百怪,糧食、藥物什麼都有。

一些“缺德”的君王會印些紙幣發給大臣們,這紙幣在當時來說,與真正的廢紙有時候沒什麼區別,一點用處沒有的東西,還不如一些米麵來得實在。

明朝大臣們的處境可想而知,直至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將稅收統一納為錢幣,也就是稅收統一收錢。在這之後,臣工們才有了銀子作為俸祿,也可以一比一兌換了。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與大明朝相比,清朝的俸祿確實要好了很多,但是也顯得很微薄。原因很簡單,一品大員總還有家人幕僚要養吧?這麼多錢一個月可能夠了,但是這麼多人怎麼夠用呢?

其他收入佔據大頭

既然古代的官員待遇還不如一個商人,為何擠進官場的人卻只多不少,又是什麼原因呢?在古代,做官難,做清官更難,大環境會逼得你逐漸走向貪汙的道路。

古人有一句俗話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倒不是說官員們就一定會成為貪官,但是做清官那的確實在艱難!以清朝時期為例,尤其是康熙一朝的後期,這種現象更加猖獗,國庫的錢這些官員都敢染指。

幸運的是,雍正即位之後採用雷霆手段,對這種現象堅決抵制,發現一個誅殺一個,絕不姑息。可是,慢慢地雍正發現即使是如此重壓之下,大家卻依然要貪腐,難道都不怕死了?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雍正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後來他自己走出去才發現,白銀購買力下降了,官吏們要是不貪,自己也得餓死。發現了問題的根源之後,雍正冥思苦想,最終想出了養廉銀這一條妙計。

透過拔高官員們的合法收入,來抑制這種貪腐之風氣,養廉銀也就應時而出了。當時,養廉銀的數目很大,一品官員每年足足有近3000兩,按理說別說是養活自己了,就是再養幾個丫鬟、奴才,過上好日子也足夠了。

總的來說,養廉銀就好比現代的績效考核,若是你的政績突出,那麼養廉銀的收入就比較高,過上好日子也很容易。若是你政績不好,甚至於沒有政績,但靠一些俸祿,很難養活背後的一大家子。

然而,雍正忽略了一個問題,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常人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那些官場上利慾薰心的官員們了,已經嘗過甜頭的官員們又怎麼能拒絕誘惑呢?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這種情況下,養廉銀的作用可謂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尤其是在乾隆皇帝之後,養廉銀幾乎成為了一個“名譽擺設”,官員們的合法收入急劇下降,一時間貪汙成風。

不過,養廉銀確實算得上是為清朝官員們,增加合法收入的一條解決方案,也是有它的意義存在的,只是後來的皇帝沒有用好。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