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由 西部新影像 發表于 運動2022-05-08
簡介其實,鄧雪桂的擔心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鄧友愛非常敬重他這位大伯,鄧友愛經常對身邊的人說,他從小時候開始就受到了大伯的很多照顧

侄兒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2019年,湖南常寧村民鄧友愛突然接到來自我國臺灣省的一個電話,對方含糊不清的聲音中帶著哭腔,近乎哀求地對鄧友愛說:

“我回去你養我嗎?我又沒錢,你現在那麼緊張幹什麼?講良心話,我回去死得快活一點……”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給鄧友愛打電話的是與他十幾年都沒有聯絡過的大伯鄧雪桂,鄧雪桂是一名96歲的臺灣老兵,他孤身一人無兒無女,此時唯一的心願就是回到故鄉,讓侄子為他養老送終。

可他也擔心侄子不願接納他,所以電話一接通,沒等侄子說話,他就緊張得對著電話說個不停,儘管斷斷續續,但侄子也聽出了大伯的無助與期盼。

鄧雪桂在1923年出生於湖南常寧羅橋鎮大楓樹村,他是家中的長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他在22歲時參軍,24歲時最後一次回鄉看望家人後,就再也沒有了訊息。

隨著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家人們都認為鄧雪桂早就死在了外面,後來家人們在祭祀祖先時,也會專門給鄧雪桂燒紙,想透過這種方式寄託哀思。

然而,不管別人說什麼,始終有一個人堅信鄧雪桂還活著,她就是鄧雪桂的老母親,無論颳風下雨,老母親每天都堅持到村口的小樹下等鄧雪桂,孩子們怎麼勸也不管用。

可直到村口的小樹長成參天大樹,老母親也沒有等到鄧雪桂回來,老母親每天以淚洗面,甚至把眼睛都哭瞎了,但她依舊堅持每天摸索著來到村口的樹下,顫抖地朝遠方呼喊:

“我的兒啊!你到底在哪裡?媽媽好想你啊!”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就這樣,老母親的這個舉動足足持續了40年,1987年,老母親病逝前依舊用微弱的聲音呼喚著鄧雪桂的名字,可她始終也不知道兒子去了哪裡。

家人料理完老母親的後事,就聚在一起商量,準備給失蹤足足40年的鄧雪桂舉辦一場葬禮,其實大家早就想這麼做了,只不過老母親活著時,誰也不敢提這件事。

可還沒等大家著手做這件事情時,一位剛從我國臺灣省返回常寧的老兵突然告訴大家鄧雪桂並沒有死,而且一直居住在臺灣省桃園市。

根據這位老兵的講述,鄧雪桂當年被迫跟著部隊來到了臺灣省,由於當時的特殊情況,鄧雪桂一直無法與家人取得聯絡,更無法回鄉探親,這才這麼多年沒有音信。

得知鄧雪桂還活著的訊息後,鄧家上下非常高興,雖然老母親直到死也沒有見到鄧雪桂,但大家依舊希望鄧雪桂能回來看看,特別是到老母親墳頭祭拜一下。

於是,鄧雪桂的弟弟連忙給哥哥寫了一封信,邀請鄧雪桂返鄉,為了減少鄧雪桂的悲痛,弟弟專門在信中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老母親還健在,期盼能與他相聚。

隨後,這封信就被那位老兵帶回了臺灣省,時隔40年收到家書,自然讓鄧雪桂萬分欣喜,特別是當他得知老母親還健在時,更是高興地像個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然而,當鄧雪桂帶著期望返回家鄉時,卻發現老母親在一年前就去世了,這讓鄧雪桂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多年的悲憤與壓抑無處發洩,他只能跑到老母親的墳前哭著給老母親磕頭。

鄧雪桂一邊向老母親訴說著這些年的思念之情,一邊拼命給老母親磕頭賠罪,由於磕得太用力了,他把頭皮都磕破了,最終家人只能強行把滿頭是血的鄧雪桂拉走。

鄉親們聽說鄧雪桂回鄉後,都紛紛跑到鄧家來看他,雖然離家數十載,但當鄧雪桂望著鄉親們熟悉的面龐時,感覺自己彷彿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當時,鄧家和鄉親們過得都非常貧困,鄧雪桂見此立即拿出錢財來幫助大家,他不但拿出幾百元修繕了村裡破敗不堪的學校,還挨家挨戶的給鄉親們送錢。

雖然錢數不多,但每家也能分到幾十元錢,這在當時絕對是不小的數目,至少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還解決了部分村民的燃眉之急。

多年後,當記者隨機採訪那些村民時,大家依舊對鄧雪桂心存感激,並念著鄧雪桂的好,此後鄧雪桂先後回鄉4次,每一次都傾盡所有,全力幫助鄉親們。

當然了,讓鄧雪桂最念念不忘的還是鄧家的親人,他每一次回來都會帶很多吃的用的,侄子鄧友愛後來回憶說,大伯不但給他和他的父親送來衣服,還資助他蓋起了二層磚房。

鄧雪桂的做法感動了村裡的所有人,每當鄧雪桂回鄉時,家家戶戶都會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吃飯,當鄧雪桂離開時,全村男女老少都會為他送行。

鄧雪桂這麼幫家人和鄉親們,他是一個富豪嗎?其實,他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退伍老兵,他的生活過得很一般,甚至因為貧窮,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原來,鄧雪桂來到臺灣後,由於一個月只能掙幾十塊錢,再加上他不識字沒有文化,還是個外地人,根本沒有老百姓願意嫁給他這樣的人,鄧雪桂回憶說:

“我們這些老兵很可憐,當時一包煙都要賣5毛錢,不但抽不起煙,甚至刷牙時連牙膏都買不起。”

而且,鄧雪桂退伍後,由於沒有一技之長,還操著一口濃重的湖南口音,導致他根本找不到好的出路,不過由於他一輩子沒結婚,一直省吃儉用,所以也攢下了一些錢財。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而鄧雪桂送給鄉親們的錢財,正是他幾十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雖然自己捨不得花,但能幫到鄉親們,鄧雪桂就覺得這錢花的非常值。

隨著鄧雪桂的年齡越來越大,他行動起來也越來越不方便,當他第4次回鄉後準備離開前,弟弟和侄子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留在家鄉,不要一個人在外面漂泊了。

可當時的鄧雪桂覺得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而且由於他在臺灣省生活了四五十年,早就適應了那裡的生活,所以他並沒有聽弟弟和侄子的建議。

後來,侄子鄧友愛回憶說,大伯說他對家鄉有兩件事情無法適應,一是家鄉是旱廁,他那裡是公廁;二是家鄉的蚊子太多,他那裡則好很多。

不過,鄧友愛也說,大伯當時不留在家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他在臺灣省有很多相處了幾十年的戰友老鄉,他不捨得離開那些老朋友們。

就這樣,鄧雪桂在第4次從家鄉離開後,由於年齡越來越大,再也沒有回過家鄉,也漸漸地與家人們失去了聯絡。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可誰也沒想到,當時間來到2019年時,他竟然給侄子鄧友愛打了電話,懇求侄子能來臺灣把他接回家鄉養老,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鄧雪桂身邊的所有湖南老鄉都相繼去世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桃園市,由於他的湖南口音臺灣當地人聽不懂,所以他在當地已經沒有任何朋友了。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行動也越來越不方便,每天最多能拄著柺杖走到屋外曬一會兒太陽,再加上整個房間都空蕩蕩的,更是增加了他的孤獨感。

由於無法外出,他每天吃的菜,都是鄰居幫忙給他買的,可他也不太好意思頻繁麻煩鄰居,所以每次讓鄰居幫忙帶菜時,他都會讓鄰居多帶出幾天的量。

除此之外嗎,他還要自己洗衣服、打掃屋子,每當他望著空蕩蕩的屋子時,他就會陷入到苦悶之中,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如何是好。

可他已經96歲了,弟弟妹妹們也都相繼去世了,到底誰還能照顧他呢?想來想去,鄧雪桂就想到了自己的侄子鄧友愛。

然而,一想到自己現在已經一把年紀了,需要人照顧,而且自己還沒有什麼錢了,鄧雪桂非常擔心侄子不會答應他的請求,不過由於思鄉心切,他最終還是給侄子撥去了電話。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鄧友愛說,當他接到大伯的電話時非常吃驚,因為他發現大伯的狀態非常不好,耳朵也很背,不管鄧友愛說什麼,大伯都像沒有聽到他的話一樣,只顧著說自己的。

電話裡聽著大伯越說越難過,鄧友愛連忙說:“沒問題,我去臺灣接您,不管您的條件如何,我都會為您養老送終!”

由於耳背,鄧雪桂並沒有聽清鄧友愛說什麼,反而問鄧友愛為什麼那麼緊張,他非常擔心鄧友愛不要他,那樣的話他就真成了無家可歸的老人了。

鄧友愛見大伯沒聽清,連忙大聲重複了幾遍之前的話,當鄧雪桂聽清後,一顆懸著的心算是放了下來,在外漂泊七十多年的遊子,終於可以落葉歸根了!

其實,鄧雪桂的擔心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鄧友愛非常敬重他這位大伯,鄧友愛經常對身邊的人說,他從小時候開始就受到了大伯的很多照顧。

而且,鄧有友愛還說,如果沒有大伯對他的資助,他當初連房子都蓋不起,大伯省吃儉用資助他的行為,讓他終生難忘,他有責任也有義務照顧大伯。

隨後,生活不富裕的鄧友愛就專門騰出了一個120平的房子給大伯住,他不但給房子安裝了空調,還專門把家裡的穀倉改成廁所,因為他始終記得,大伯說過他不習慣使用旱廁。

96歲臺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樸實的鄧友愛說,他已經和家人商量好了,接下來他將和妻子輪流照顧大伯,一定讓大伯在他那裡安度晚年。

鄧友愛的舉動,既體現了傳統美德,又詮釋了什麼叫知恩圖報,希望鄧雪桂的晚年生活幸福,也希望鄧友愛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對鄧友愛的舉動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如果喜歡,別忘了點在關注,您的支援是我碼字的最佳動力,謝謝大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