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由 盤古論今2021 發表于 運動2022-04-29
簡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從無到有地建立了射電天文學、理論天體物理學和高能天體物理學,以及空間天文學等學科,填補了天文年曆編算、天文儀器製造等空白,組織起自己的時間服務系統、緯度和極移服務系統,在諸如世界時測定、光電等高儀制造、人造衛星軌道計算、恆

杉如何解釋

一、美國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美國

是全球科技最先進的發達國家,他們在天文領域的研究同樣是舉世聞名。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研發出了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射電望遠鏡-天眼。比如美國在天文研究方面擁有著最領先的技術。再比如美國的葉凱士天文臺(Yerkes Observatory)通常被稱為“現代天體物理學的誕生地“,它同樣也是芝加哥大學天文與物理學研究專案的核心地。

20世紀90年代銘刻著美國天文學家的光榮和輝煌。美國曾藉助於最先進的儀器,比如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WFIRST),保持在暗能量等天文物理學研究領域的前沿陣地。

美國天眼曾建造在美國的阿雷西博州,它的直徑有三百零五米,能探索到已存的望遠鏡不能探索的地區,是世界唯一一個利用喀斯特地貌建成,並且還是單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當時美國政府釋出這一訊息的時候,不僅震驚了整個世界,還將當時的科技水平往前推了至少一個世紀。

美國擁有享譽世界的

哈勃太空望遠鏡

所謂

哈勃太空望遠鏡為紀念天文學家埃德溫

·哈勃(EdwinPowellHubble)而得名。屬於

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與歐洲航天局(ESA)的合作專案。發射於1990年,是以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為名,執行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它成功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學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類對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是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之一。

2020年1月,美國航天局釋出公報說,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迄今已知的最遙遠、最古老的星系群。這個三重星系群被稱為EGS77

哈勃太空望遠鏡對造父變星的觀測為哈勃常數的精確測量提供了保證。哈勃的精細導星感測器對造父變星進行了直接的視差測量,大大削減了用造父變星周光關係推算距離的不確定性。在哈勃空間望遠鏡之前,觀測得到的哈勃常數有

1-2倍的差異,但是在有了新的造父變星觀測之後宇宙距離尺度的不確定性猛然下降到了大約只有10%,從而對宇宙的擴張速率和年齡有更正確的認知。

愛德溫·哈勃

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哈勃證實了銀河系外其他星系的存在,並發現了大多數星系都存在紅移的現象,建立了哈勃定律,是宇宙膨脹的有力證據

(參見大爆炸理論)。哈勃是公認的星系天文學創始人和觀測宇宙學的開拓者。並被天文學界尊稱為星系天文學之父。為紀念哈勃的貢獻,小行星2069、月球上的哈勃環形山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均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哈勃是研究現代宇宙理論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他發現了銀河系外星系存在及宇宙不斷膨脹,是銀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脹例項證據的第一人。

1923至1924年在威爾遜天文臺時,哈勃發現仙女座大星雲的12顆造父變星,根據周光關係,推算出它們位於銀河系以外,是與銀河系一樣的恆星系統,這一發現是哈勃成為星系天文學的奠基

哈勃對

20世紀天文系作出許多貢獻,被尊為一代宗師。其中最重大者有二

兩個:

是確認星系是與

銀河系

相當的恆星系統,開創了

星系天文學

,建立了大尺度宇宙的新概念

;二是發現了星系的紅移-距離關係,促使

現代宇宙學

的誕生。

1914年,他在

葉凱士天文臺

開始研究星雲的本質,提出有一些星雲是銀河系的氣團。他發現亮的銀河星雲的視直徑同使星雲發光的恆星亮度有關。並推測另一些星雲,特別是具有螺旋結構的,可能是更遙遠的天體系統。

1919年,他用世界上最大的150釐米和254釐米望遠鏡照相觀測

旋渦星雲

克萊德·威廉·湯博

( 1906年2月4日 – 1997年1月17日),美國

著名

天文學家

1930年根據其他天文學家的預測,他發現了

冥王星

。當時的天文學家

勞維爾

和皮科靈已經預言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

(已確認為

矮行星

)的存在,但沒有人發現它。湯博利用一種比較法,將在不同夜晚拍攝的星空各部位的照片進行比較,以尋找在固定位置的星星背景中移動的物體,終於在1930年2月18日利用在當年1月份拍攝的照片發現了冥王星的存在。

當時徵求新發現的行星命名時,一個英國

11歲小女孩雯奈蒂亞·博內的建議被最終採納,是羅馬神話中冥王的名字Pluto,同時前兩個字母是勞維爾姓名的縮寫。1930年5月1日這顆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冥王星。

二、中國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中國是全球天文學重要的大國。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幾千年來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天文資料,受到各國天文學家的注意。就文獻數量來說,天文學可與數學並列,僅次於農學和醫學,是構成中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

自然科學

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從無到有地建立了

射電天文學

、理論天體物理學和

高能天體物理學

,以及空間天文學等學科,填補了

天文年曆

編算、天文儀器製造等空白,組織起自己的時間服務系統、緯度和極移服務系統,在諸如世界時測定、光電等高儀制造、人造衛星軌道計算、恆星和太陽的觀測與理論、某些理論和高能天體物理學的課題以及天文學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

大量的

重要的成果。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位天文學家是:張衡,祖沖之,石申,郭守敬。

張衡(78年—139年)

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

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祖沖之(429—500)

字文遠,祖籍范陽郡遒縣,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他從小接受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從事學術活動。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祖沖之算出圓周率

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郭守敬(1231年—1316年)

字若思,漢族,順德府邢臺縣(今河北邢臺市邢臺縣)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1] 。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

石申

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開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被命名的中國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

(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

十一

中國的古代天文曆法學家。

甘德

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

賈虧

東漢天文學家,經濟學家。

張衡

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

劉香

東漢末年天文學家。

愛德華

南北朝時代的天文學家。

祖沖之:

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劉焯華

隨天文學家。

春風

唐代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張綏

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和佛學家。

曹士為(生卒年不詳)

唐德宗建中年間的日曆的家中。

梁使陳

唐代天文儀器製造家。

蘇頌

宋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郭守敬

元代天文學家

王迅

元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興雲路

明代天文學家。

徐光啟

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和天文學家。

薛豐琢

數學家,天文學家,明,清。

梅文鼎

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中國近代著名的天文學家

高路

現代天文學家,中國天文學會的創始人,參與紫金山天文臺網站

張芸

現代天文學家

李衡

現代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名譽站。

章瑜著

現代天文學家,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社科院科學站。

德文賽

現代天文學家,著名的天文教育部門的第一負責人,南京理工大學。

黃色授予書

天體物理學家

林愛麗絲

現代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星系密度波理論的創始人之一。

汪壽廳

現代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天文臺射電天文學,任何站的先驅之一。

葉叔華

現代天文學的先驅之一,中國天文地球動力學上海天文臺,中國科學站。

三、德國

德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強國。

德國擁有聞名天下的光學三巨

頭:徠卡

(Leica)、卡爾蔡司和施耐德(Schneider)。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德國從中世紀開始就有很強的商業傳統和技術傳統。技術上,德國地區很多城市,在機械,水力,光學,儀器等領域有著非凡的造詣。

其中

包括近代的天文學鼻祖之一開普勒,其實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德國的天文觀測裝置。

約翰尼斯·開普勒

德國

天文學家、數學家與占星家

他以數學的和諧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開普勒是繼哥白尼之後第一個站出來捍衛太陽中心說、並在天文學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後世的科學史家稱為

“天上的立法者”。

1571年12月27日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現屬德國)

符騰堡

的威爾德斯達特鎮,

1630年11月15日因病卒於

巴伐利亞公國

雷根斯堡

,享年

58歲。 。

開普勒就讀於

圖賓根大學

1588年獲得學士學位,三年後獲得

碩士

學位。當時大多數科學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

日心說

。在

圖賓根大學

學習期間,他聽到對日心學說所做的合乎邏輯的闡述,很快就相信了這一學說。

開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週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

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

橢圓軌道

上執行

;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週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這三大定律最終使他贏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時他對

光學

數學

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是現代實驗光學的奠基人。

卡爾·史瓦西

(1873-1916)

德國

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德軍中服役。

K·史瓦西在天文學的幾個領域中都有貢獻。在實測方面,他發現了照相底片變黑定律,發明了焦外照相法天體測光,奠定了照相測光的基礎。史瓦西是照相測光的開創者之一,曾提出底片上的星象密度並不取決於

K·史瓦西

星光照度和露光時間的乘積,而取決於星光照度和露光時間的

p(p小於1)次方的乘積,後來這一關係被稱為史瓦西定律,p則稱為史瓦西因子。

他還是玻爾原子光譜理論的先驅者,和

A·索末菲各自獨立地提出了普遍“量子化定則”,推出了電場對光影響的

斯塔克效應

的完整理論。在理論方面

,他將輻射平衡的概念引入天體物理學,最先清楚認識到輻射過程在

恆星大氣

熱轉移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處理這種過程的數學方法。他把近代統計方法應用於天文研究,發現了以他命名的恆星

速度橢球分佈

。對天文光學儀器的設計理論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沃爾特·巴德

(1893-1960),

德國

天文學家

在美國

度過了大部分科研

生涯

。巴德提出了兩類星族的

概念

,正確區分了兩類

造父變星

,並對

宇宙距離

的尺度做出了重要的修正。

巴德在威爾遜山天文臺工作期間,與美國天文學家

弗裡茨

·茲威基

埃德溫

·哈勃

一道合作研究

超新星

星系

。威爾遜山天文臺擁有

當時

世界上

口徑最大的

100英寸(2。5米)

望遠鏡

。巴德利用

2。5米望遠鏡首次在

仙女座

星系的內部分解出單個

恆星

。他還提出了星族的概念

:一類是年輕的恆星,主要分佈在星系的

旋臂

中,稱為星族

Ⅰ。另一類是年老的恆星,分佈在星系的中央區和暈的

球狀星團

中,稱為星族

Ⅱ。

二戰結束後,巴德進入帕洛瑪天文臺,使用帕洛瑪天文臺新的

200英寸(5米)望遠鏡繼續進行研究。他發現兩個星族各自有其獨特的造父變星族,星族Ⅰ造父變星和星族Ⅱ造父變星不同的

周光關係

四、義大利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義大利是

歐洲

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

羅馬文化

及伊特拉斯坎文明

義大利的首都

羅馬

,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更是成為歐洲

文藝復興

發源地。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

資本主義

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

義大利共擁有

48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是全球擁有

世界遺產

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

藝術

時尚

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重心,也是世界時尚首都。

義大利有良好的科學傳統,

20世紀先後有9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化學、醫學獎。基礎研究中的物理與天文(如超導托克馬克、同步輻射加速器、

宇宙射線

的研究和大型天體望遠鏡的研製等)、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化學等領域處於世界前列。高新技術領域如空間技術、資訊通訊、高效能平行計算機(運算速度已經達到每秒萬億次)、核能等有一定的競爭力。

義大利擁有聞名遐邇的兩大天文學家伽利略及布魯諾,可以說是在全球名垂青史。

伽利略·伽利雷

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

義大利

物理學

家、

數學

家、

天文學家

哲學

家,科學革命的先驅。其成就包括改進

望遠鏡

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援哥白尼的

日心說

。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

牛頓

的理論體系的建立

奠定

了基礎。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喬爾丹諾.布魯諾

(1548-1600),義大利

思想家

自然科學家

、哲學家和

文學家

。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

經院哲學

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道者。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

神學

,反對

地心說

,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

1592年被捕入獄,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

異端

”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布魯諾在哲學上的突出貢獻是他在繼承和發展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的優良傳統基礎上,汲取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哲學和自然科學成果,論證了

唯物主義

辯證法

思想,開創了近代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先河。

布魯諾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變化和前進的。他反對那種把遠古社會美化為

“黃金時代”的觀點。他主張社會變革,但反對用暴力手段去改造社會,他把理性和智慧看成是改造社會,戰勝一切的決定力量。但是他卻看不到人民群眾實踐的社會作用。

布魯諾的一生是與舊觀念決裂,同反動宗教勢力搏鬥,百折不撓地追求真理的一生。他讚揚哥白尼學說如同一道霞光,它的出現應當使數百年埋藏在盲目、無恥和嫉妒愚昧的黑山洞裡的古代真正科學的太陽也放射光明。布魯諾以生命捍衛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並使人類對天體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主要著作有《論無限宇宙和世界》、《諾亞方舟》。

五、英國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

蒸汽機

青黴素

、脫氧核糖核酸(

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世界第六大

經濟體

,是

歐洲

最大的金融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

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

英國擁有

世界一流的教育

歷史

十分

,可追溯到

12世紀

牛津大學

1185)和

劍橋大學

1209)成立的時代。英國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研發基地之一,科研涉及很多科學領域。

英國曾經擁

78位

諾貝爾科學獎

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術、航空和國防方面較強。

牛頓

( 1642-1727)

英國

著名

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生於林肯郡。在天文學方面,

1672年牛頓創制了反射望遠鏡;他還解釋了潮汐的現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朔望月有關,而且與太陽的引力也有關係;另外,牛頓從理論上推測出地球不是球體,而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並由此說明了歲差現象等。

在物理學上,牛頓基於伽利略、開普勒等人的工作,建立了三條運動基本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並建立了經典力學的理論體系。在數學上,牛頓創立了

“牛頓二項式定理”,並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在光學方面,牛頓發現白色日光由不同顏色的光構成,並製成“牛頓色盤”;關於光的本性,牛頓創立了光的“微粒說”。在牛頓的著作《自然科學原理》中,他用數學解釋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天體運動的現象。

牛頓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正如恩格斯所說:

“牛頓由於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質,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為紀念牛頓的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把662號小行星命名為牛頓小行星。

弗里德里希

·威廉·赫歇爾

1738年-1822年)

英國天文學家,古典作曲家,音樂家。

恆星天文學

的創始人,被譽為恆星天文學之父。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

第一任會長。

法蘭西

科學院院士。用自己設計的大型

反射望遠鏡

發現天王星及其兩顆衛星、土星的兩顆衛星、太陽的空間運動、

太陽光

中的

紅外輻射

;編製成第一個雙星和

聚星

表,出版

星團

和星雲表

;還研究了

銀河系結構

製造了許多大型望遠鏡。磨製出售的望遠鏡至少有

76架。自用的

反射望遠鏡

最大口徑

1。2米,為當時世界之最;

發現了天王星。

1781年,

威廉

·赫歇爾

用自制望遠鏡作巡天觀測時偶然發現了天王星,後又發現了天王星和土星各自的兩顆衛星,為此榮獲

英國皇家學會

科普利獎章

,並被選為會員

進行了

銀河系結構

的研究,用統計法首次確認了銀河系為扁平狀圓盤的假說

從事星團、星雲和雙星的研究,集

20年觀測成果,彙編成3部星雲和星團表,共記載了2500個星雲和星團,其中僅100多個系前人已知,還發現了雙星、三合星和

聚星

848個;

發現了太陽的空間運動。他發現並測定出太陽的向點位於

武仙座

λ附近,與現代的公認值十分接近。因

威廉

·赫歇爾

在天文學特別是恆星觀察領域業績卓著,後人將他譽為

恆星天文學

之父

”。

斯蒂芬·威廉·霍金:

ALS患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

癱瘓

,不能發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

廣義相對論

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

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

普朗克

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是繼

牛頓

愛因斯坦

之後最傑出的

物理學家

之一,被世人譽為

“宇宙之王”。2017年4月,霍金接訪採訪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堅定地認為人類應該在2117年之前離開地球。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內,與牛頓和達爾文為鄰。10月16日,斯蒂芬·霍金遺作《對大問題的簡明回答》發售。

亞當斯

1819-1892)

英國天文學家,海王星的發現者之一。曾兩度當選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他精通天體力學,曾與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同時獨立測算出當時尚未發現的海王星的位置;他還研究過月球運動長期加速現象;

亞當斯的研究還涉及月球運動長期加速現象、地磁場、獅子座流星雨軌道等領域,預言了獅子座流星雨的週期。曾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金質獎章。

1892年1月21日逝世。

帕特里克·摩爾

1923年3月4日出生於英國平納。是一位傑出的業餘天文學家,並且在這一領域身兼作家、研究者、廣播評論員和電視主持人數職。他為英國天文學和普及大眾天文知識做出了巨大貢獻。摩爾爵士的預測,

科學家將在50年內發現證據,證明太陽系外存在可支援外星人存在的行星

,不過外星人可能不會造訪地球,一些對外星人恐懼的人可以高枕無憂。摩爾認為地球在外星人眼裡是一顆

“令人厭煩的星球”。

埃德蒙多·哈雷(1656-1742)

英國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曾任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他把牛頓定律應用到彗星運動上,並正確預言了那顆現被稱為哈雷的彗星作迴歸運動的事實,他還發現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這三顆星的自行,以及月球長期加速現象。

唐納德·林登貝爾(1935年4月5日-)

英國天文學家,因為提出星系中心有超重黑洞,並且這類黑洞是類星體的能量來源而聞名。他和馬丁

·施密特一起獲得2008年卡夫利獎。林登貝爾曾擔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現任職於劍橋天文研究所,並且是該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威廉·哈金斯爵士

1824年2月7日-1910年5月12日)

1824年2月7日生於倫敦的斯托克·紐因敦,1910年5月12日卒於倫敦。他沒有上過正規學校,1842到1854年從事商業。1854年遷到倫敦附近的塔爾斯山,1856年哈金斯建造了一座私人天文臺,並在那裡工作了一生。哈金斯是天體光譜學的先驅者,他首先把光譜分析應用於恆星研究,並將照相術用於光譜研究。他是第一個區分出星雲和星系之間有差異的人。例如,獵戶座大星雲有單純的發射譜線,是典型的氣體特徵;仙女座星系的譜線特徵如同恆星。哈金斯在1900至1905年間擔任皇家學會的主席。哈金斯與他的妻子瑪格麗特·林賽·哈金斯都是光譜學的先驅。

六、法國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

尤其

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

歐洲

大國之一,國力於

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

殖民帝國

,亦為

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

法國

在漫長的歷史中,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

文學家

思想家

及天文學家

,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是重要的天文學強國之一,歷史上出現了不少出類拔萃的天文學巨匠。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查爾斯·梅西耶(1730—1817)

法國天文學家。他的成就在於給星雲、星團和星系編上了號碼,並製作了著名的

“梅西耶星團星雲列表”

1760年,德里希爾退休,查爾斯·梅西耶接任

天文官

的職務。在搜尋彗星的過程中,苦於彗星和其他天體經常模糊混淆的梅西耶,從

1764年初開始製作一張彗星和星際間朦朧天體的列表。在同年末,查爾斯·梅西耶做成了一張40個天體的列表,此後,於1765年發現

大犬座

M41後,又在列表中追加了M41-M45等五個天體。

梅西耶在一生中總共發現了

12顆彗星。列在這些列表上的天體,都被稱為“

梅西耶天體

”。例如,M31代表仙女座星系。梅西耶考慮到列表的體裁,將二重星(M40)或

星團

(M45等)也列入其中。梅西耶使用的是口徑5-7釐米的小望遠鏡,後來出現了大口徑的望遠鏡後,發現梅西耶天體中含有很多星雲,星團和星系。

約瑟夫·拉格朗日

1736年-1813年),法國籍義大利裔

天文學家及

數學家。拉格朗日曾為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在柏林工作了

20年,被腓特烈大帝稱做“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後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邀請定居巴黎直至去世。拉格朗日一生才華橫溢,在數學、物理和天文等領域做出了很多重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的成就包括著名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創立了拉格朗日力學等等。1813年4月3日,拿破崙授予他帝國大十字勳章,但此時的拉格朗日已臥床不起,4月11日早晨,拉格朗日逝世。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侯爵

1749年-1827年),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天體力學的集大成者。1749年生於

法國

西北部卡爾瓦多斯的博蒙昂諾日,

1816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17年任該院

院長

1812年

發表了重要的《機率分析理論》一書,在該書中總結了當時整個機率論的研究,論述了機率在選舉審判調查、氣象等方面的應用,匯入

”拉普拉斯變換“等。在拿破崙皇帝時期和路易十八時期兩度獲頒爵位。拉普拉斯曾任拿破崙的老師,所以和拿破崙結下不解之緣。1827年3月5日卒於

巴黎

七、波蘭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波蘭面積

32萬平方公里,在歐洲能排到第九

波蘭的工業有燃料

─動力工業、冶金工業、機電工業、化學工業、木材造紙工業、輕工業、航空工業等。燃料─動力工業是波蘭重要的基礎工業,其中煤炭工業最為發達。

波蘭國家不大,但出現了兩位聞名遐邇的巨人,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肖邦。尤其是哥白尼成為全球天文學領域劃時代的人物。

尼古拉·哥白尼

(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

文藝復興時期

波蘭

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在哥白尼

40歲時,他提出了

日心說

,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當時羅馬

天主教

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

聖經

》,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並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

天體執行論

》。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

羅馬

做了一系列的講演,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但直到臨終前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享年70歲。哥白尼的“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

宇宙觀

。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哥白尼遺骨於

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

弗龍堡

大教堂重新下葬。

八、荷蘭

荷蘭是

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國。國土總面積

41864平方千米,

荷蘭是

西方十大經濟之一

工業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半成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製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鑽石加工等,原料和銷售市場主要依靠國外。荷蘭重視發展

空間

、微電子、

生物工程

高技術產業

荷蘭歷史上出現了享譽世界的天文學家,使之成為天文學強國。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1629年-1695年)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1629年4月4日生於海牙,1695年7月8日卒於海牙。他是介於伽利略與牛頓之間一位重要的物理學先驅,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對

力學

的發展和光學的研究都有傑出的貢獻,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

近代自然科學

的一位重要開拓者。他建立

向心力

定律,提出

動量守恆

原理,並改進了計時器。

奧爾特:

荷蘭著名天文學家簡·亨德里克·奧爾特曾猜測有一些彗星來自非常遙遠的區域,這個理論上提出的區域被後來的天文學家稱為“奧爾特雲”。許多人或許以為奧爾特這輩子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成就就是提出“奧爾特雲”這個假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彗星起源只是奧爾特的眾多研究領域之一,而且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奧爾特是銀河系結構、銀河系內恆星動力學、暗物質、射電天文學等領域的重要先驅;在這些領域,他做出的成就都比“奧爾特雲”重要。當然,這些領域是有交叉的,比如他研究銀河系結構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用射電天文學。

奧爾特在這些領域的多個重要貢獻幫助荷蘭的天文學在二戰之後站到了世界前列。也因為他的多個重要成就,他在55歲時就被列為“在世的最著名的100人之一”,並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宇宙探索者之一”。

九、希臘

希臘的歷史可一直上溯到

古希臘

文明,而其通常被視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還是

西方哲學

奧林匹克運動會

西方文學

歷史學

政治科學

民主制度

、科學和數學原理,以及西方戲劇的發源地。希臘的文化與技術進步對世界歷史曾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透過

亞歷山大大帝

羅馬帝國

傳播至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當代希臘歷史通常自

1830年

希臘獨立戰爭

戰勝奧斯曼帝國,希臘王國建立後開始計算。

全球九大最頂尖天文強國

希臘是

聯合國

創始成員國之一,

歐盟

北約

的成員國。是巴爾幹地區最大的經濟體。

歷史上,世界各國的古人都曾對天空進行觀測,其中就包括古希臘。古希臘人在沒有現代技術的幫助下,依舊獲得了一些驚人的天文發現,比如太陽系最早的

“日心說”是由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丘斯提出的,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說”要早八百年。阿里斯塔丘斯在知曉地球是圓球形的基礎上,率先將當時已知的所有行星都按照其周圍的正確順序來排列,並率先提出了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觀點。這一驚人的天文發現,最終在16世紀被哥白尼所借鑑並承認。

月亮向來是最吸引人類的天體之一,古人為了計算它的大小曾付出了許多努力。阿里斯塔丘斯在研究月亮時對太陽、月亮、地球的相對大小以及距離進行了嘗試性計算,並得出了一個可供參考的熟知。令人驚訝的是,他所計算出來的地球與月球之比非常準確,鑑於當時的望遠鏡精度太低,這一資料的價值在整個天文學上都非同凡響。

古希臘人埃拉託舍內斯對地球周長進行了最早的計算,他在畢達哥拉斯所認為的球形地球的基礎上,利用測量不同時期的陰影長度來表示地球表面彎曲的程度,同時計算得出地球的周長大約為

25000英里。根據現代科學所確定的地球周長,埃拉託舍內斯的計算資料精確度的誤差僅有百分之幾。後來,另一位古希臘人波希多尼也得出了幾乎完全一樣的答案。

在考古發掘中,人們在

1900年希臘安蒂基西拉島附近的一艘古沉船中發現了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機械計算器,即安蒂基西拉機器。安蒂基西拉機器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青銅機械裝置,其上面有著齒輪和刻度盤,它被認為是古希臘人預測太陽和月亮任何一天在十二宮圖中的準確位置的天文計算器。

希帕庫斯

190—125BC。)生於畢迪尼亞,他是古希臘著名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他曾長期在羅得島上進行天文觀測。可惜他的許多重要著作已遺失。這位天文學家之父,為方位天文學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他從古代觀測的年誤差只有6分鐘。他還用視差法,求出月地距離。就是在月食時用月球的視直徑和地球影子的直徑相比較,從而運用三角形方法計算出月地距離。

希帕庫斯還把幾個世紀內太陽和月亮的運動編成精密的數學表,用這些表來推算月食和日食。這個工作是以前許多代學者曾經努力,但沒能取得成功的。他還為了測量的需要,創造了當時完全不知道的三角學,甚至球面三角學。大約在公元前

130年左右,有一顆新星爆發,這件事促使了希帕庫斯編造了西方歷史上第一個記載恆星的星表。 他對這些恆星在天球上的位置做了精密的測量,目的是將來有奇異的天象出現時,能夠確定其位置,同時也能發現恆星間的相對的運動。事實上他的確透過這一工作發現了恆星運動。希帕庫斯製成的這個星表共包含1025顆星,記載了恆星在星座間的分佈和它們的亮度。他的後繼者托勒密把它抄寫在自己的著作裡。

希帕庫斯不愧為知識上的巨人,他還發現以經緯度測定地球上地點的方法和由極點向赤道面投影的製圖法。他將前人的觀測和自己的星表相比較,又發現了分點歲差。他指出,這種歲差是由於黃道和赤道的交點緩慢移動所產生的。希帕庫斯給後代留下了大量的行星觀測資料和對各個行星的觀測資料表,可以說,這是天文界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但遺憾的是他一方面奠定了天文學基礎,另一方面又為地心說開闢了道路。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等每一個天體都有一個軌道,即

“本輪”上運動,而這軌道又在一個更大的軌道即“均輪”上圍繞地球運動。希帕庫斯的這種錯誤理論指導著從托勒密到第谷的許多傑出天文學家的工作,統治天文學界達1600年之久。所以在天文學之父的希帕庫斯身上,可以看到雙向性結局,這也許是古代天文學上致命的弱點。

伊巴谷

被西方稱為

“天文學之父”的伊巴谷,生於公元前190年的古希臘尼亞卡伊亞。他的主要活動集中在亞歷山大城。該城位於埃及的尼羅河口,是古希臘時期最大的城市。政府投入巨資的著名的亞歷山大繆司博學院,是當時最大的學術中心,它的圖書館藏書有70萬卷,主要是埃及,古希臘的著作和一些東方典籍。科學家們大多居住在博學院和圖書館裡,對哲學和科學進行研究和總結。公元前2世紀,觀測天文學在亞歷山大城曾經盛行一時。

伊巴谷的主要成就是編制了星表,記載了這些恆星的天體座標和光度,總共包括了

850顆恆星在內。為天體測量學奠定了基礎。伊巴谷勤奮觀測,同時深入研究前人的觀測記錄,特別是巴比倫人觀測的結果和對天體位置計算的資料。他最早發現了反映地球自轉軸運動造成地軸方向變運的“歲差”現象,較好地解釋了日、月、地球間距離的變化和從地球觀測的行星運動的變化。伊巴谷還發明瞭以經緯度測定地球上不同地點方位的方法,發明了由極點向赤道面投影的製圖方法;在數學方面還得出00到1800之間各角度的正弦表,為三角學奠定了初步基礎。伊巴谷的科學活動推動了學術發展,給予許多科學發現以重要影響。

推薦文章